《天才可以遗传吗?818史上著名的科学世家》
第14节作者:
秋风语者 6.泡利的尖刻与敏锐是空前绝后的,以至于他的朋友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泡利死后见到了上-帝,上-帝依然安排他做物理学家。泡利要求上-帝给他解释清楚:为什么精细构造常数(fine-structure constant 表示电磁力的大小,电磁力可以控制带电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等于1/137。上-帝很不高兴,就走到黑板前,愤怒地写起来。开始泡利还面带着微笑听讲,没一会,就开始不满意地剧烈地摇起了他那聪慧绝伦的大脑袋......
有关泡利的段子很多,限于篇幅,楼主就选了这几则献给大家。对于喜欢这类故事的朋友,楼主给您推荐两个网站:
1.http://www.xs4all.nl/~jcdverha/scijokes/index.html
2.http://www.anecdotage.com/browse.php
这里有许多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从中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而且因为文章大都短小精悍,还可以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两全其美啊!
日期:2010-08-29 17:10:37
8完泡利的趣闻轶事,咱们来8点有关泡利的正经事。
沃尔夫冈-恩斯特-泡利(Wolfgang Ernst Pauli)1900年4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父母亲都是移民自捷克的犹太人。父亲沃尔夫冈-约瑟夫-泡利(Wolfgang Joseph Pauli) ,一位化学教授,是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的好朋友,泡利全名中的恩斯特就来自他的这位了不起的教父。
2000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官方快报(CERN Courier)有一篇文章,名为Celebrating the centenary of a conscience(http://cerncourier.com/cws/article/cern/28262),就是为了纪念被波尔成为“物理学的良知(conscience of physics)”的泡利的百年诞辰。
CERN为泡利的百年诞辰搞专题讲座,其来有自。按照《牛津科学家词典》的说法,泡利的名字主要与两项伟大的成就相连:一、泡利不相容原理;二、中微子。而这两项成果与CERN的研究重点密切相关。
泡利是个动脑胜过动手的人,这不仅是指他的研究物理所必需的实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还反映在另一个方面,他不太喜欢公开发表论文。贯穿他一生的重大发现一般都首发于他与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那个年代,或者说那一群天才们都有极好的职业操守,尽管这些重要的科研发现没有公开见诸报端或学术刊物,但是没有人会像今天的某些中国学者那样,见到珍宝,就想据为己有,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某项重大发现或某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是来自于泡利。
细读泡利的有关简历介绍,泡利18岁就开始师从伟大的索末菲,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泡利虽然“尖酸刻薄”,但并不是目空一切,狂得没有边际。在读博期间,他认识了来哥廷根出席“波尔节”的波尔,并且接受波尔的建议,在给马克斯-波恩(Max Born)做了一年助手后,就去了哥本哈根追随波尔。按照入门时间来讲,他应该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大弟子。
无论是在索末菲门下,还是在哥本哈根学派中,泡利都可以算是海森堡的师兄,这是这位师兄,在小师弟为研究方向犹疑不决,不知该以相对论为研究重点还是以量子力学为学术中心时,清晰地为他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专业上为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泡利被迫成了德国人。可是由于他的犹太血统,他无法在自己名义上的祖国安心搞科研。于是,像他心中的物理学国王爱因斯坦那样,他飘洋过海,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二战之后,尽管已经获得美国国籍,但他还是回到了瑞士,续职于爱因斯坦的母校——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来自德文的简称ETH Zurich)。
从1928年被聘为ETH的理论物理教授开始,一直到1958年12月15日去世,泡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正是因为这种地理因缘,他结识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另一位备受争议的学术大牛——著名的心理学家兼心理治疗医师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Jung)。也许是思虑过度,也许是生活烦心,在提出中微子假设和与第一人妻子结束不幸的短暂婚姻后,泡利有过一段时间的精神焦虑。为了治疗这种常人看来就是精神病的心理暗疾,泡利与荣格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成了荣格最理想的病人和最好的学生。后来,荣格把这段难得的案例,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原子与原型》( Atom and Archetype)。以为泡利所做的400多个梦的有关分析为基础,荣格出版了另一部经典专注《心理学与炼金术》(Psychology and Alchemy )。
泡利的不相容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说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样的量子态。但是,要得出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需要分析浩繁的原子光谱数据。有人说,其难度堪比开普勒从前人浩如烟海的天文观测结果中总结出三大定律。尽管泡利做实验的动手能力不及幼儿园的朋友,但是对于枯燥的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放眼古今中外,几人能敌?
泡利的尖酸刻薄,在朋友眼里,是难得的敏锐,是过人的洞察,以至于在他去世以后,每每有新的实验发现或理论建树的时候,朋友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物理学的良知”:如果泡利还活着,他会有什么看法?
在如今的中国,所谓的学术鉴定,只是一群朋党小人在一起蝇营狗苟,彼此搭台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看着那些所谓的成果,楼主在想,如果泡利在,或许会对着他们轻蔑地说:这叫学术成果?这连错误都算不上!
眼神犀利的泡利
日期:2010-08-29 17:43:48
楼里有人提议楼主818牛顿,因为这与帖子的主题不一致,楼主我就不勉为其难了,因为值得8的天才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让喜欢牛顿的朋友失望,楼主把我在隔壁“煮酒论史”版块同名帖子里回复一位网友的部分内容转贴过来,希望能稍微满足一下您对牛顿的好奇。
与那位网友的争论是关于牛顿的墓志铭而起的。那位朋友说:“他的墓碑上写着: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 这是对科学家最高的评价.”
经过楼主的查证,他的说法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楼主查验了安葬牛顿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官方网站,确认刻在牛顿墓碑上的墓志铭是一段描述牛顿一生伟大成就的拉丁文,官方的英文翻译如下(原文网址:http://www.westminster-abbey.org/our-history/people/sir-isaac-newton):
Here is buried Isaac Newton, Knight, who by a strength of mind almost divine, and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peculiarly his own, explored the course and figures of the planets, the paths of comets, the tides of the sea, the dissimilarities in rays of light, and, what no other scholar has previously imagin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lours thus produced. Diligent, sagacious and faithful, in his expositions of nature, antiquity and the holy Scriptures, he vindicated by his philosophy the majesty of God mighty and good, and expressed the simplicity of the Gospel in his manners. Mortals rejoice that there has existed such and so great an ornament of the human race! He was born on 25th December, 1642, and died on 20th March 1726/7.
有关的中文翻译我就不献丑了,估计喜欢牛顿的人差不多都能读懂,或者网上也能找到。
至于那位朋友说的什么“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来自于一位名叫Alexander Pope 的诗人,原文是: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按英文直译过来就是:大自然与她的定律原本都隐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变得光明。
传神一点,可以译成“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类似于有关孔子的最高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曾有人说,这是杜甫的诗作。但是,证据却没什么说服力!
楼主以为,不管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这句话孔子是否当得起暂且不论,牛顿应该是绝对碰得上的!
日期:2010-08-29 17:49:33
楼上一段有些疏漏和错误,更正如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