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可以遗传吗?818史上著名的科学世家》
第16节

作者: 秋风语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波尔以及哥本哈根学派来说,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年3月4日-1968年8月20日)不仅仅是一位来自红色国度带艺投师的俗家弟子,而且似乎对于本门本派的发扬光大也没有做出多少公众了解的贡献。事实上,更多的非科学界专业人士的普通读者,是通过一系列诸如《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汤普金斯先生探索原子世界》等科普名著走进伽莫夫那充满智慧和风趣的内心世界的。

  乔治-伽莫夫,1904年3月4日出生于今天乌克兰(当年苏联)敖德萨州的首府敖德萨,一个靠近黑海的港口城市。1922年考入坐落在敖德萨的新俄罗斯大学(Novorossiya University in Odessa ),1923年转入列宁格勒大学,其间曾师从著名的宇宙学家亚力山大-弗里德曼(Alexander Friedmann),学习弗里德曼宇宙模型。很多资料都介绍说,弗里德曼是伽莫夫的博士导师,但是弗里德曼1925年就去世了,而伽莫夫是1928年前后拿到博士学位的。这段资料让楼主有些困惑,后来查阅伽莫夫曾经任职过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官网上对他的履历介绍(参见网址:http://www.colorado.edu/physics/Web/Gamow/life.html),才知道其间的曲折是这样的:1926年本科毕业后,伽莫夫曾经去哥廷根大学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被当时新兴的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所吸引,决定留在那里做科研,后来又辗转于丹麦与英国,分别师从波尔和卢瑟福两位大师。正是得益于这一段科研的成果,伽莫夫成功地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核的研究,还尝试着研究恒星的热核反应,中途(1929年夏)回苏联拿到了母校——列宁格勒大学的博士学位。

  1928年,伽莫夫去了哥本哈根,在与波尔交流之后,他得以拿着丹麦皇家科学院的薪水(实际上是卡尔斯伯格研究基金),在波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或许正是当时那种浓郁的科学氛围的激励吧,那一年伽莫夫成果丰硕。不仅提出了原子核液滴模型的雏形,并且尝试着将自己在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太阳等恒星的热核反应上。这两项成果最直接的军事应用就是如今让人类都活得战战兢兢的原子丨弹丨和氢弹!

  1929年夏,卡尔斯伯格研究基金的资助到期了,波尔将他引荐给了卢瑟福,而卢老大帮他申请到了在剑桥工作一年的洛克菲勒研究基金。在剑桥,伽莫夫用他的核势垒隧道效应理论,很简单地得出了用质子去轰击原子核的能量值,彻底地征服了向来有些鄙视纯理论的卢瑟福。
  当伽莫夫结束剑桥研究员的任期后,又到哥本哈根和玻尔一起合作了六个月。1931年,在资本主义世界闯荡了五六年的伽莫夫回到了苏联,在母校任教授,并当选为苏联国家科学院通信院士,那一年他年仅28岁。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欧洲第一座回旋加速器的创建。受限于当时苏联的外交政策,伽莫夫难以得到出国访问讲学的机会,感到备受压抑。于是,在波尔和朗之万的帮助下,借着参加第七届索尔维(Solvay)会议的机会,伽莫夫于1933年10月携妻子( Lyubov Vokhminzeva,也是一位物理学家,1956年离婚)离开了苏联,短暂栖身于巴黎的居里研究所和英国的伦敦大学。1934年4月再次来到哥本哈根与波尔合作了六个月,正式提出了原子核液滴(liquid drop)模型。

  1934年夏天,他与妻子一道来到了美国,最终于1940年成为真正的美国公民。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伽莫夫是那种极其难得的博学天才,不仅仅在自己的专业——理论物理学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天文学、生物学上也都做出了最顶级的学术成果。
  1964年5月,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两位工程师,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威尔逊(Robert Wilson),在装置卫星通信用的新型天线接收系统,以提高其定向灵敏度时,无意中发现了总有一种消除不掉的噪声。在以后将近一年的测量中他们发现:这种辐射的主要特征具有黑体辐射谱和高度的各向同性,且不受季节的影响!这两位懵懂者不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而这一现象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是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论所预测的宇宙大爆炸余辉。据此,彭齐亚斯、威尔逊这两个幸运儿与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Peter Leonidovich Kapitza,狄拉克的好友)一起分享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前面提到的网文《与诺贝尔失之交臂的十大科学家》中提到的,错失1978年和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拉尔夫-阿尔珀( Ralph Alpher)正是伽莫夫的学生。很多人为诺奖委员会冷落了理论的原创者而鸣不平,大度的伽莫夫不过是一笑了之!

  有人说,科学的前沿发展到了哪,伽莫夫的智慧触角就伸到了哪。1954年,当人们热衷于研究遗传的奥秘的时候,伽莫夫也开始涉猎这一领域。他以数学家特有的智慧,提出了生命密码是如何工作的某些看法。在他的工作基础上(三联体密码子的假说,即由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后来至少产生了两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虽然伽莫夫一生在他涉猎的诸多领域(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文学)都作出了足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创性成果,但是他却很少获得这些世俗的荣誉。早在本科就读期间,伽莫夫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朗道( Lev Landau)、伊万年科( Dmitri Ivanenko)和布朗施坦因(Matvey Bronshtein)是同窗好友,因为经常在一起讨论量子力学而被其他同学成为“三剑客”(准确地说应该是“四剑客”,谁让大仲马的小说那么出名呢)。或许,剑客那种快意恩仇不计名利的大侠风范,才是伽莫夫灵魂深处的终极追求吧。

  好在上天还是留了一个例外。1956年,为了表彰他在科普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伽莫夫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在他一生所著的25部书中,有18部是科普作品。在科学的险峰上独自攀登固然可敬,但是让普通人也能跟着自己领略一下即便不是巅峰,就算是半山腰的风景,楼主觉得,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行啊!
  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如果你没读过伽莫夫的任何一部科普作品,我觉得是一种遗憾。作为一个家长,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之后,我建议您给孩子买几本伽莫夫的科普书籍。就象一位读者说的那样:
  “从小到大,从没有哪本书像《从一到无穷大》那样对我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这本书不知看了多少遍,当时甚至立志要当个物理学家。……现在的工作与自然科学也毫无关系,但这本书让我尝到获取知识时那种难以言表的喜悦,至今仍不能忘。”

日期:2010-09-07 20:04:33

  天涯八卦曾经有个8艺人学历的帖子,非常火爆!各路粉丝为自己偶像的学历吵得不亦乐乎,好像最后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是,香港艺人刘青云的太太郭蔼明学历最高——硕士肄业。楼主也看了那个帖子,看得直摇头。如今不仅艺人的学历纷纷缩水,粉丝们的容忍度也没有了底限,一个肄业的硕士居然奇货可居了?!要是他们知道楼主曾经的偶像——齐豫的专业和学历,估计要咂舌不已,作鸟兽散了!

  歌手齐秦的姐姐虽然知名度没弟弟高,但有一样绝对是弟弟几辈子估计都赶不上的。据网上公开的中文资料,齐豫的学历是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硕士(很遗憾,楼主未能在UCLA官方网站查询到有关Chyi Yu的有用信息,因为本来目的也不是为了打齐姐姐学历的假,也就放弃了,未深究)。
  看看人家这专业——“人类学”,这才叫有品位!如今这年头,你要包里揣个会计啊、电子啊、建筑啊、计算机啊之类的学历证书,你都不敢拿出来示人。太稀松平常了!齐姐姐不但歌声如天籁之音,学问也做得让俗人不得其门而入。
  废话说完了,下面要8的就是一个研究人类学的科学世家。有关人类学的科普,楼主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不外乎就是研究人类本身的一门学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