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星高照唐伯虎》
第15节

作者: 夜半饿了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都穆这话一说,方志就被动了,人家本主没意见,自己还发什么火啊 。他一愣的功夫,崔文博趁势拉他坐下:“好了好了,和气,和顺,和谐……那个,上点酒,也难得大家聚一聚,咱们并一起吃吧。”
  衙役们早就在外边埋伏着呢,看着势头不对,就准备上前先把几个臭小子教训一顿,突然喊拿酒,这一下弯转得太急,手忙脚乱。鼓捣半天,才把酒端上来。
  崔文博给方志和都穆爹倒了酒,刚想放下酒壶,转眼间看见祝枝山唐伯虎张灵在那儿咂吧嘴,犹豫了一下,说:“按道理来说,你们都未成年呢,不能喝酒。”

  “上次都喝了,这次就不算破戒。”张灵嘴快,接道。
  “喝也可以,喝了就得露一手。”崔文博说,“这庭前腊梅,可是要做文章的。”
  几个手指头立刻往唐伯虎脸上一指:“这个让他来吧。”
  唐伯虎看着眼前一堆手指头,倒是不慌不忙,站起来跟崔文博讲价:“先喝,再写。”
  崔文博倒上一杯,唐伯虎喝了,看看周围几个,祝枝山和张灵都馋得眼巴巴的。唐伯虎再把杯子伸过去:“得喝三个。”

  “快点快点,我受不了了。你这拿什么架子啊 。”祝枝山说。
  唐伯虎喝掉三杯,清清喉咙,周围立刻有人铺了纸,递了笔,捧了墨,小唐挥手写下三个大字:惜梅赋。
  祝枝山伸头看了看,嘀咕:“小样儿的长本事了,还写上赋了。”
  “字不错,字不错。”崔文博一个劲儿点头。
  唐伯虎没说话,哗啦哗啦写了好几句:

  县庭有腊梅一株,不知道栽种于何时。树荫一片疏落,香气几里飘散。小雪飞凌枝叶更繁,明月照耀身姿更奇。
  唐伯虎一边写,大家一边念,都觉得这几句有点意思,把腊梅的风韵写出来了,不停点头,甚至方志都觉得,这小子的确有才,只是不明白啥叫“惜梅”,怎么就“惜”了?
  唐伯虎停了一下,继续往下写:
  但是,腊梅生得不是地方,幽静的身影里老透着俗。前面有官吏吆喝,后面有囚徒哀号。既不能在雅士面前展示,也不能在绿竹之间盘根。恐怕它很快就会飘零,即使清秀又有何用?
  唉唉唉唉唉……我知道幽兰之美,放到众目睽睽之下,就会平淡无奇。这是前人的错误,若是仁者,绝不会犯。没有办法,只能在一席之地,走上几步,把酒对寒艳,闻香作小诗。

  最后一个字写完,方志早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崔文博急得直跺脚,跟唐伯虎说:“你这孩子,没事儿得罪他干吗啊?”
  再看唐伯虎祝枝山和张灵,早就哈哈大笑,腰都直不起来了。这口气出的,那叫一个爽。
  崔文博和都穆爹都去追方志去了,就剩下几个孩子,推杯换盏的,大喝起来。这都穆也是从来没喝过酒的,喝了一口,就觉得醇香绵绵,怪不得大人那么爱喝呢,索性也跟着唐伯虎他们几个胡吃海塞起来。
  只有文征明,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唐伯虎捅捅他:“柳树头,你怎么不动啊?”
  “我总感觉你们要倒霉了。”文征明忧心忡忡地说。
  “想那么多干什么?”唐伯虎劝道,“把文章写好了,他还敢不录你?得了,先喝两口再说,有啥事儿,不还有沈爷爷帮咱说话么?”


第二十二回 院试

  出了正月,便是二月,二月很重要,就是各地要甄别推荐参加院试的学生。谁想考试了,就要到知县或者知府那里去报名,有知县或者知府考一考,确认这孩子读过书了,便把名单报上去。这个程序叫做“县试”或者“府试”。上了名单,有个身份叫做“童生”。只是这童生不一定都是小孩子,有的人回回考院试,回回考不中,偏偏又特执着,考来考去把自己考成老爷子了还不罢休。这样的考试狂人各地都有……一辈子不干别的,专门考试,还专门考不上,也是一种人才。

  吴县就是苏州设府的地方,所以大家都习惯去知府曹凤曹大人那儿报名。曹知府是个大好人,谁得不得罪,一看见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几个人名,又有沈爷爷的推荐信,想都不想直接上报。当然,都穆啊张灵啊这些人他也全报了。那么多人报名,一个一个考那得考到哪年去啊?差不多就得了。
  这一带的院试呢,也是在苏州考,所以吴县的考生比较占便宜,主场啊,不用赶路,直接从家里出发就成。这唐伯虎头天晚上住在徐伯伯家里,徐伯伯一个劲儿地跟他传授考试经验。徐伯伯是参加过院试的,而且还考过了,所以是秀才,但再前进一步就难了,乡试怎么也考不上。但毕竟是过来人,所以整个晚上都在跟唐伯虎喋喋不休。

  徐伯伯跟唐伯虎说:“你书都背熟了么?其实背了还不够,还要融会贯通。”
  唐伯虎点头:“我融会贯通了。”
  “那你可不要紧张,一紧张就啥也想不起来了。要是明天考试之前,哪个同学突然问你,那个啥啥啥是谁说的,怎么解释,你一下想不起来了可怎么办?那就是紧张了。一紧张就完。”徐伯伯问。
  “我怎么会想不起来呢?”唐伯虎觉得徐伯伯问得很奇怪。其实他自己根本没把考试当回事儿,所有的书他都熟得不得了,他有时候甚至想不通,为什么有的人考一辈子还不行呢?不过也难说啊,他觉得这回柳树头就悬。
  其实,这时候唐伯虎一点都不想和徐伯伯说话,他真正想说话的是小徐妹妹。自己要参加考试了,和小徐妹妹说几句知心话那多美啊,没准还能再赚着亲一个呢。
  可惜,小徐妹妹早早就睡了,徐伯伯说她不睡影响唐伯虎复习。唐伯虎心里叹气,唉,这徐伯伯,怎么也不困啊 。

  “不要骄傲啊,不要马虎啊,写完了卷子要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啊 。”徐伯伯还在叮嘱。
  唐伯虎索性看窗外的星星——小徐姐姐,你也在看星星么?
  整整一个晚上,唐伯虎睡得不太安稳,一忽梦见和小徐妹妹说话,一忽梦到和小徐姐姐喝茶,总之轻轻浮浮,睡了比没睡还要累。好在第二天是艳阳天,出来刷了牙,看见小徐妹妹,正笑着瞧他。唐伯虎问:“你笑什么?”
  小徐妹妹说:“因为你出去是个童生,回来就是秀才了。和我爸爸一样的学问,我在想,以后他可怎么教育你。”
  唐伯虎嘿嘿一笑:“这回考完了,回来要好好和你玩。”

  小徐妹妹脸红了,说了句:“你还是先考好了再说吧。”就回屋里去了。
  唐伯虎心里纳闷儿,这小徐妹妹今天是怎么了?怎么突然羞涩起来了啊?他不知道,徐伯伯早晨起来,就告诉小徐妹妹,这唐伯虎考完秀才之后,就要送小徐妹妹过门成亲。
  吃罢早饭,丘阿姨正好来接唐伯虎,送他去考场 。外面路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净是家长带着小孩的,老婆来送丈夫的,个别的是儿子和老爸……看来两代人要同时进考场 。考场设在苏州府学,就是官办的学校,考上秀才,就算是这府学的学生,以后要是没老师,尽管到这来上课,而且还不要钱。丘阿姨带着唐伯虎到了考场外边,看见沈爷爷也来了,正在和祝枝山文征明说着什么,唐伯虎和沈爷爷见了个礼,沈爷爷说:“你们都别把这考试太看重啊,考上考不上,都是我的学生。”

  文征明满脸通红,低着头,觉得沈爷爷这话就是跟自己说的。再瞧祝枝山,一个劲儿地朝唐伯虎使眼色,让他回头。唐伯虎不明所以,赶紧回头,远远地看见人群外面一乘小花轿,帘子微微掀了一下。
  也就那么一闪,唐伯虎心里就一动。没看清楚人,但知道肯定是小徐姐姐来了。心里登时就热了。啥叫亲人啊?亲人就算平时老没露面,但关键时刻总在惦着你。唐伯虎傻傻地冲那轿子笑,还招了招手,再看祝枝山,眉毛眼睛眯成一条缝了。
  正在走神,丘阿姨拽了一下他:“干吗呢?傻啊你?没事冲大街乐?沈爷爷说话呢也不听着。”
  唐伯虎这才回过神来,沈爷爷对丘阿姨说:“这孩子我不用叮嘱,他没问题。”
  接着沈爷爷说:“就这么着吧,考完了回我家吃饭,犒劳一下你们,我就走了,要不你们有压力。”说完冲丘阿姨点点头,回身扬长而去。
  沈爷爷走远了,唐伯虎就对丘阿姨说:“妈,你也回去吧。我身边老跟个家长,影响多不好。”唐伯虎那意思,就怕丘阿姨等到考试结束,那他就没法去疯玩了。
  丘阿姨说:“那哪成,你看人家家长不都等着呢?”

  “他们还提着水呢,还提着水果呢,你这不啥也没拿嘛。”唐伯虎说,“你就回去吧,别累我爸一人儿,走吧走吧。”
  丘阿姨犹犹豫豫的,被唐伯虎给推走了。
  丘阿姨刚走,唐伯虎就看见都穆,远远地还和唐伯虎打招呼呢,唐伯虎想,这人,给脸上脸,还把自己当熟人了,当下就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肩膀被人一拍。
  回头看,是张灵。张灵假装意外地说:“哎呀这么巧,你也参加考试来了。”
  唐伯虎打哈哈:“是啊是啊,是很凑巧哈。”

  鼓声响了,考生进场,考试正式开始。
  考试的题目是《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一大长句子,差点把唐伯虎看得背过气去。其实这话的意思也好理解,就是“见过君子有不厚道的,但没人见过小人有厚道的”。这种讲道理的八股文难不住唐伯虎,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就写了两大篇儿,破题入题,引经据典,不就是个作文么?写完了自己又看了一遍,觉得简直是无懈可击。放下笔,想交卷,看看左右,抓耳挠腮的有,跟考卷相面的有,抠鼻子眼儿的有,咬毛笔杆儿的有,就是没有交卷的。

  再往台上看,监考的正是方志,正喝着茶,高高在上,看着考生们,周围几个学官站立,那气势高高在上。唐伯虎心想,得了,我还是别太高调了,一会儿再交卷吧。
  呆着实在无聊,就想小徐妹妹一会儿,再想小徐姐姐一会儿,然后拿出张草稿纸来,给小徐姐姐写了首诗: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风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销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