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34节

作者: 深圳刀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归中原的谢逊,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金毛狮王,少林寺大战成昆并接受仇家惩办的一段,是他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谢逊“侥幸”打败成昆,但并没有杀死成昆,只刺瞎了他的双目,废去其武功。日常结果,是成昆自己的“因果报应”,也是谢逊从仇恨中彻底解脱的必然。换在遇到空见之前,谢逊不但会将成昆碎尸万段,杀死之后时不时鞭鞭尸都有可能。但屠狮大会时的谢逊,仇恨之心早已冲淡,对成昆实施完物理伤害,已足以让其从仇恨中解脱。而甘愿接受受害者亲属的惩罚甚至杀戮,谢逊要完成的是对罪业的“救赎”。虽然,他的一条命是不可能弥补对受害者亲属感情的伤害,更不用说抵命了,但死在受害者亲属之手,他可以换一些心安。大家最终原谅了谢逊,给了他重生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于作者、读者还是受害者,都是可以接受的结局。这样也深刻的反映了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以及中国“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传统。虽然,我们无法评价他的对错。

  谢逊的一生,是崎岖和凄惨的。说他是倚天第二悲剧人物,就没人敢称第一。谢逊的形象,也是倚天塑造得最有冲击力的,甚至超过了主角张无忌。谢逊不但文武全才、博古通今,且具有不一般的大局观(如对待黛韩婚事)和大智慧(如查知冰火岛水文)。而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谢逊对社会、人生则有着大洞悉。他透过所谓的江湖道义看到了江湖弱肉强食的本质(——有甚么分别?我武功高,他们武功低,强者胜而弱者败,便是分别),透悉了人世间本就无所谓是非(——难道世上真有分辨是非之事?当今蒙古人做皇帝,爱杀多少汉人便杀多少,他跟你讲是非么?蒙古人要汉人的子女玉帛,伸手便拿,汉人若是不服,他提刀便杀,他跟你讲是非么?……从前汉人自己做皇帝,难道便讲是非了?),深刻了解行侠仗义的脆弱(——行侠仗义有甚么好?为甚么要行侠仗义?),对善恶有报也持应有的怀疑态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嘿嘿,胡说八道!你说武林之中,当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么?)。对人生和社会太透悉的人,如果积极入世,则会如鱼得水(如前期的韦小宝);但大多数都厌倦了人世,追求精神上的皈依。谢逊,无疑只能是后者。如果他不皈依佛教,也有可能走向道家。

  谢逊一生是悲剧的,也是积极进取的。虽然遭受了一个人所能遭受的最大痛苦,他始终保持主动,积极的应对人世间给予他的不公。憧憬—追逐—疯狂—忏悔—皈依,谢逊用人生划了一个沉甸甸的圆。生命是沉重的,谢逊用他的果敢、坚持和智慧完成了对“生命之重”的阐释。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的在谢逊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对于谢逊,作者的态度是复杂的,读者的态度也是复杂的:同情他的不幸,谴责他的杀戮,敬佩他的坚持,折服于他的顿悟。

  在自然界,狮王虽然风光无限,但也逃脱不了年老体衰之后被驱逐出狮群,流落旷野,惨死他乡的命运。外号金毛狮王的谢逊同样是悲情的,但他却始终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无疑是谢逊的形象能打动诸多读者的一个关键。类似谢逊半路出家的情况,射雕有个裘千仞,天龙有个鸠摩智,前者至死才真正悟道,后者却成为一代高僧。皈依佛门后,个人看好谢逊走鸠摩智之路。


日期:2009-10-01 00:23:49

  7、韦一笑:青翼出没一妙人
  韦一笑(含青翼蝠王、韦蝠王)出现频率为317次,整体排名第十八位,属于比较重要的角色。青翼蝠王凭借着蔑视天下的轻功,虽然总是快如闪电般掠过,但却给读者留下了雕刻般的印象。当然,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止此,还有他对明教发自肺腑的忠诚,以及敏锐的机智和孩子般的顽皮。
  韦蝠王的故事,是从华丽丽的出场开始的。如此铺张,如此浪费,如此绚丽,如此惊艳,遍翻金庸全集,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的出场能与之相比。金大侠实在是给足了韦蝠王面子。就算没有后面的故事,单凭这隆重得让人晕倒的出场,青翼蝠王就足以进入读者记忆的最显著位置。闲话少说,先看几段原文。
  ——二更时分,忽听得叮铃、叮铃的驼铃声响,有一头骆驼远远奔来。众人本已睡倒,听了一齐惊醒。骆驼声本从西南方响来,但片刻间便自南而北,响到了西北方。随即转而趋东,铃声竟又在东北方出现。如此忽东忽西,行同鬼魅。众人相顾愕然,均想不论那骆驼的脚程如何迅速,决不能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听声音却又绝不是数人分处四方,先后振铃。过了一会儿,驼铃声自近而远,越响越轻,陡然之间,东南方铃声大振,竟似那骆驼像飞鸟般飞了过去。……到得晚上二更时分,驼铃声又作,忽远忽近,忽东忽西,灭绝师太又再斥责,这一次驼铃却对她毫不理会,一会儿轻,一会儿响,有时似乎是那骆驼怒驰而至,但蓦然地里却又悄然而去,吵得人人头昏脑胀。

  ——次晨众人收拾衣毯,起身欲行,两名男弟子突然不约而同的一声惊呼。只见身旁有一人躺着,呼呼大睡。这人自头至脚,都用一块污秽的毯子裹着,不露出半点身体,屁股翘得老高,鼾声大作。……猛听得呼的一声,静虚师太手中的那柄拂尘,不知如何,竟尔笔直的向空中飞去,直飞上十余丈高,众人不自禁的抬头观看。灭绝师太叫道:“静虚,留神!”话声甫落,只见那身穿青条袍子的男子已在数丈之外,正自飞步疾奔,静虚却被他横抱在双臂之中。静玄和另一名年长女弟子苏梦清各挺兵刃,提气追去。可是那人身法之快,直是匪夷所思,眼见万万追赶不上。

  ——灭绝师太一声清啸,手执倚天宝剑,随后赶去。峨嵋掌门的身手果真与众不同,瞬息间已越过静玄、苏梦清两人,青光闪处,挺剑向那人背上刺出。但那人奔得快极,这一剑差了尺许,没能刺中。那人虽抱着静虚,但奔行之速,丝毫不逊于灭绝师太。他似乎有意炫耀功夫,竟不远走,便绕着众人急兜圈子。灭绝师太连刺数剑,始终刺不到他身上。……待奔到第四个圈子时,那人突然回身,双手送出,将静虚向灭绝师太掷来。灭绝师太只觉狂风扑面,这一掷之力势不可当,忙气凝双足,使个“千斤坠”功夫,轻轻将静虚接住。那人哈哈长笑,说道:“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只怕没这么容易罢!”说着向北疾驰。他初时和灭绝师太追逐时脚下尘沙不惊,这时却踢得黄沙飞扬,一路滚滚而北,声势威猛,宛如一条数十丈的大黄龙,登时将他背影遮住了。

  每回读书至此,都抑制不住兴奋,不止一次感慨:韦蝠王真是个妙人,十足一个恶作剧惯了的孩子。你说你,轻功好,那么快速干死个把峨嵋弟子就算了,你却偏不,拿着个驼铃东西南北南北东西的驰骋,让人莫名其妙,又让人睡不着觉。在灭绝师太一声断喝之后,你却停止了,让人以为你怕了。正当人们以为你怕了的时候,驼铃又响了,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任凭听众如何喝斥,你就是不停,“一会儿轻,一会儿响,有时似乎是那骆驼怒驰而至,但蓦然地里却又悄然而去”,不是妙人,怎么可能想得如此的玩法?

  不过,妙处还远不止此。第二天早晨,峨嵋派的营地里居然多了个不速之客,裹着污秽的毯子,“屁股翘得老高”,旁人无人的呼呼大睡。你说你,深入虎穴偷偷摸个虎子也就算了,还在众目睽睽之下睡得天昏地暗,任凭敌人剑挑衣袍,大声呵斥,直到拂尘抽身才出手制敌。如此旁若无人,你也太顽皮了点了吧?再说,你喝了人家弟子的血也就算了,还在倚天剑的光芒下边测试人家掌门的轻功边喝她弟子的血,末了还把尸身抛向人家师父。好歹人家灭绝师太也是一派掌门,让人家如此在门下众弟子面前丢人现眼,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更过分的是,吃饱喝足后,还要露一手——踢得黄沙飞扬,一路滚滚而北,声势威猛,宛如一条数十丈的大黄龙。这孩子,真是太坏了。

  对于韦一笑的轻功,书中借空闻、空智的想法告诉读者:“此人轻功造诣如此地步,固是得了高人传授,但也出于天赋,看来他是生就异禀,旁人纵是苦练,也决计到不了这等境界。”这透露了两个信息:1、韦一笑的轻功确实得到高人传授;2、韦一笑本身天生异禀。只有两者齐聚,才可能到达任君飞舞的境界。那么,传授韦一笑轻功的高人是谁呢?韦一笑哪些地方天生异禀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