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38节

作者: 深圳刀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情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张三丰不但将宋远桥当接班人培养,后来掌门人事务都已基本交由他打理,自己百年之后,宋远桥就正式“登基”。作者也不断的通过旁白,说明张三丰已经退居幕后,宋远桥已是实质上的武当掌门。通过很多事例,读者也看到了宋远桥准掌门的地位。在确认俞岱岩是被少林大力金刚指所伤后,张三丰吩咐俞莲舟带莫声谷去临安保护龙门镖局,而宋远桥则带着张松溪、殷梨亭上少林交涉;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役,宋远桥带队出马,身份与峨嵋掌门灭绝师太、昆仑掌门何太冲等辉映;即便发生了宋青书害死莫声谷事件,在参加屠狮大会与保护张三丰的问题上,宋远桥依然受命于后者,那可是随时可能接任掌门的安排。由此可见,宋远桥掌门接班人的地位,一直都很稳固的。但是,宋远桥最终没能当上武当掌门,所以有人会怀疑:在此之前,围绕掌门之位,看似亲如兄弟的武当七侠暗里有没在玩阴谋?玩阴谋的是宋远桥呢?还是俞莲舟?抑或还有其他人?

  ——近年来武当派中诸般事务,张三丰都已交给了宋远桥,这个大弟子处理得井井有条,早已不用师父劳神。
  ——灭绝师太和静玄等均想:“近年来张三丰真人早就不管俗务,实则宋远桥才是真正的武当掌门。看来第三代武当掌门将由这位宋少侠接任。殷梨亭虽是师叔,反倒听师侄的话。”
  读者之所以会将宋远桥和俞莲舟与阴谋论联系在一起,除了俞莲舟取代宋远桥成为掌门接班人的结果外,还与两人的武功修为以及之前的一些表现有关。俞莲舟虽然是师弟,但武功修为却在宋远桥之上,凭什么不能当掌门?如果俞莲舟真有这样的想法,而宋远桥又确实想做掌门,那就不能不防俞莲舟,明争暗斗,自然而然会出现阴谋。

  但是,宋远桥对做武当掌门其实兴趣不大,却被一些读者长久“说事”。
  首先,宋远桥进入武当后还娶妻生子,这无疑是和做掌门的方向背道而驰。宋远桥是张三丰的大弟子,但作者没有交代他什么时候拜张三丰为师,只笼统说到他比俞莲舟等多出约十年修为。1336年,张三丰90岁生日时,武当七侠已经在江湖颇有名气;而谢逊1334年在洛阳偶遇宋远桥时,也已知道武当七侠之名,所以至少在1334年,武当七侠的组合已经成型,虽然有的成员(如殷梨亭、莫声谷年纪太小)不一定行走江湖。而俞莲舟作为二师兄,肯定早已是武当七侠的一员。由此推断,宋远桥至少在十年前(1324年)就是张三丰的弟子了。张三丰的武当派以道家为信仰对象,属于道教(有人认为是全真教)的支派,虽然不“禁欲”,但掌门人不能娶妻生子却是无疑的,之前如两雕的王重阳、马钰、尹志平、李志常,之后如笑傲的冲虚道长,均无妻室。加入武当数年后,宋远桥不但娶了妻子,还在35岁(1330年)生了个儿子,由此可见,宋远桥压根就没想过要当掌门。

  其实,这从宋远桥虽然拜张三丰为师,但一直不愿意出家当道士也可以得到佐证。1346年张翠山从冰火岛回来,宋远桥已经51岁,却依旧没有出家。“……只见宋远桥和莫声谷两人坐在下首主位陪客。宋远桥穿着道装,脸上神情冲淡恬和,一如往昔,相貌和年之前竟无多大改变,只是鬓边微见花白,身子却肥胖了很多,想是中年发福。宋远桥并没出家,但因师父是道士,又住在道现之中,因此在武当山上时常作道家打扮,下山时才改换俗装”。普通武当弟子不当道士没什么,但如果掌门人不出家当道士,那就说不过去了。须知,这个时候张三丰已经100岁,随时都可能撒手西去。而作为掌门接班人,宋远桥却还没出家。联系到之前的娶妻生子,可见宋远桥对于武当掌门人的兴趣并不大。但迫于师命,又不能拒绝,所以直到师父100岁了还下不定决心。既然不想当掌门,那么宋远桥为什么还要拜张三丰为师加入武当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宋远桥不愿当武当掌门的第三个证据和原因:他“为道而来”,而非武和名。宋远桥被张三丰吸引的,是其在“道”上的修为,而非武功和武当的基业。对于武当七侠,作者借俞莲舟之口如此评价过:“我们七人各有所长,大师哥深通易理,冲淡弘远。三师弟精明强干,师父交下来的事,从没错失过一件。四师弟机智过人。六师弟剑术最精。七师弟近年来专练外门武功,他日内外兼修、刚柔合一,那是非他莫属……”注意,宋远桥的特点是“深通易理”,而非武功或其他。《易经》、《老子》、《庄子》合称“三玄”,是道家最高深的经典,其中又以“易”为最深。张翠山号称“文武双全”,但表现出来的不过是读了些《庄子》而已,连《老子》都未涉猎,更甭说《易经》了。但是,宋远桥却到了“深通易理”的地步。可见,他对道家义理(哲学)的兴趣,是远高于由此演化而来的武功的。武当山宋远桥对空智相面一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宋远桥暗暗奇怪,他颇精于风鉴相人之学,心道:“常人生了空智大师这副容貌,若非短命,便是早遭横祸,何以他非但得享高寿,还成为武林中人所共仰的宗师?看来我这相人之学,所知实在有限。”“看来我这相人之学,所知实在有限”,宋远桥对于《易经》及衍生学问的浓厚兴趣,跃然纸上。

  关于这一点,张三丰是很清楚的。——张三丰伸手扶他起来,说道:“此事你确有罪愆,本派掌门弟子之位,今日起由莲舟接任。你专心精研太极拳法,掌门的俗务,不必再管了。”张三丰要宋远桥“专心精研太极拳法”,显然不是因为他武功最高。单以无功而论,这时候的俞莲舟只怕已经在宋远桥之上了。但太极拳脱胎于《易经》太极图,必须有相当的易理功底才能深入,宋远桥“深通易理”,无疑是最合适的。张三丰将掌门称为俗务,并非单纯为了安慰宋远桥,而是对宋远桥一直以来对“道”的追求的认可。

  由于追求的是“道”而非“武”,宋远桥的个人素养是武当七侠中最高的,在很多大事面前,始终能保持“冲淡弘远”。如俞岱岩事件之对待都大锦,光明顶之对待殷天正,对待比武受伤的宋青书等,都非常得体。但在听到宋青书是杀害莫声谷的凶手时,在提剑欲杀宋青书时,宋远桥却再也无法“冲淡”了。有人以此责备宋远桥。但在我看来,这反映了宋远桥人性的光辉。谁说一定要亲手杀死儿子才算英雄?才算对得起师弟?如果什么事都以“大义灭亲”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的话,那么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宋远桥首先是人,是父亲,他宁愿自杀也不忍杀儿子,这才是人性的体现,是道家的“返璞归真”。

  作为大师哥和掌门接班人,师父又那么长寿,宋远桥是很难做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来麻烦。纵观宋远桥的一生,他本人不想当武当掌门是无疑的,但他却有个想当掌门且具备足够实力的儿子。所以到了后来,宋远桥的心里是相当矛盾的。即便自己不想当掌门,他也得为儿子想想,所以他陷入了两难境界。关于这一点,将在宋青书一节详加讨论。


日期:2009-10-09 22:53:44

  2、俞莲舟:不争之争
  在倚天的江湖里,俞莲舟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不愧武当七侠的领军人物。
  俞莲舟于第四章登场后,名字多次与宋远桥并列,充分显示了其在武当派中的崇高地位,——与大师哥宋远桥不相上下。紧接着,张三丰就将保护龙门镖局的重任交给了他,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俞莲舟带着莫声谷匆忙赶往临安,但却落在了后出发的张翠山之后,龙门镖局早已满门被屠。故事的重心自此转到张翠山,俞莲舟隐入幕后。

  俞莲舟再次登场,已经是十年后了。在海上遇见他时,不单张翠山一家吃惊,读者可能也心里没底:十年前被俞二侠闪了,此次再见不知是祸是福。别担心,俞莲舟接下来的表现,将彻底改变读者的误会。在认出张翠山的一刹那,我们看到了俞莲舟对师弟诚挚的兄弟之情;在对待张翠山和殷素素一事上,我们看到了俞莲舟的深明大义;在护送张翠山一家回武当山的途中,我们看到了俞莲舟的缜密;在张无忌被擒一事上,我们看到了俞莲舟的深谋远虑……整个旅程,虽然因为张无忌的被擒而打破了完美,但俞莲舟的表现是完美的,大度、沉稳、临危不乱,成大事者的形象慢慢树立了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