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52节

作者: 深圳刀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资料显示,中国境内比较有名的崆峒山有四座:甘肃平凉市的崆峒山、山西临汾市的崆峒山、江西赣县的崆峒山、广东阳春市的崆峒山。其中以甘肃平凉市的崆峒山最为有名,相传为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西至于空桐 ,登鸡头 。”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山西临汾市的崆峒山,也颇有出处,《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温水出崆峒。崆峒山在临汾南。”江西赣县的崆峒山也有来历,元代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三》:“崆峒对耸,章贡交流。” 广东阳春市的崆峒山亦有背景,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曹秀先所题的《岩亭》就有提到。所以,要确定倚天中的崆峒山究竟是哪种崆峒山,还真没那么容易。

  ——殷梨亭忙道:“没邀鄱阳帮。不过鄱阳帮刘帮主是崆峒派的记名弟子,他们想必听到六派围剿光明顶,便自告奋勇,前来为师门效力。”(鄱阳在江西,鄱阳帮刘帮主是崆峒派的弟子,如果按就近原则,倚天中的崆峒山应该是江西赣县的崆峒山)
  ——因此他虽没重视张无忌,还是正色答道:“空见神僧丧身洛阳,其时崆峒五老都在云南点苍派柳大侠府上作客。我们怎能亲眼见到当时情景?”(崆峒五老都在云南柳大侠府上作客,可见崆峒派和云南点苍派交好,考虑到古代的交通问题,似乎广东阳春市的崆峒山最方便,所以倚天中的崆峒山也有可能是广东阳春市的崆峒山)
  ——昆仑派和崆峒派素来不睦,这次虽然联手围攻明教,但双方互有心病。(这两个是冤家,而且“素来不睦”,可见长期存在利益上的争夺,只有靠得近的门派才可能长期争夺利益,所以倚天中的崆峒山可能就是甘肃平凉市的崆峒山,因为这里离昆仑山最近)
  ——这一叫做“人鬼同途”,乃是崆峒派的绝招,正和昆仑派的“玉碎昆冈”同一其理,均是明知已然输定,便和敌人拚个玉石俱焚。(两派连武功都如此渊源深厚,可见相互影响很大,这反映了两者地理距离上很近,所以倚天中的崆峒山极有可能是甘肃的平凉崆峒山)
  ——只听他朗声念道:“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摧肝肠,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魂魄飞扬!”……人身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再加上阴阳二气,一练七伤,七者皆伤。(作为崆峒派的“镇派之宝”,七伤拳的拳理完全脱胎于《黄帝内经》,与黄帝的关系很密切。在四座崆峒山中,与黄帝关系最紧密的当然就是甘肃平凉崆峒山)

  另外,从四座崆峒山的特点来看,也只有甘肃的平凉崆峒山有武术方面的相关记载。而且,历代名人如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等均游过平凉崆峒山,留下了大量诗文。和其他三座崆峒山相比,平凉崆峒山更有“名山大川”的气度。根据名山大川出大派的原则,倚天中崆峒派所在的崆峒山,当然就是甘肃的平凉崆峒山。
  崆峒派到此为止,下面开始正文。

日期:2009-11-03 00:06:22

  1、何足道:仗剑江湖带琴行
  何足道的出场次数虽然只有122次,排到了第45位,但却如彗星划过长空,光彩夺目,是倚天最让人惊艳的人物。如果当初金庸决定把《倚天屠龙记》写成郭襄、张三丰的故事的话,何足道应该有很重的戏份,超过杨康之于射雕、大小武之于神雕。即使写成现在这样子,何足道依然是倚天最有魅力的人物之一。
  何足道的出场是华丽的,充满了诗意:
  (郭襄)折而向北,过了一岭,只见古柏三百余章,皆挺直端秀,凌霄托根树旁,作花柏顶,灿若云荼。郭襄正自观赏,忽听得山坳后隐隐传出一阵琴声,心感诧异:“这荒僻之处,居然有高人雅士在此操琴。”……走出十余丈,只听得琴声之中杂有无数鸟语,初时也不注意,但细细听来,琴声竟似和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宛转啼鸣,郭襄隐身花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张去,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背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自弹奏。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鸟雀,黄莺、杜鹃、喜鹃、八哥,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和琴声或一问一答,或齐声和唱。郭襄心道:“妈说琴调之中有一曲《空山鸟语》,久已失传,莫非便是此曲么?”……听了一会,琴声渐响,但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那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郭襄心下惊奇:“此人能以琴声集鸟,这一曲难道竟是《百鸟朝凤》?”心想可惜外公不在这里,否则以他天下无双的玉箫与之一和,实可称并世双绝。

  对于笔下人物的出场,金庸均十分用心,往往与其性格、命运相关联。如青翼蝠王韦一笑的出场,极尽铺陈之能事,渲染了其幽默的生性和绝世武功;灭绝师太则每次出场都“先声夺人”,给足了读者压迫感,充分显示了其“灭之绝之”的个性。何足道也是“先声夺人”,但与灭绝师太不同的是,他凭借的是“琴音”。在远离尘嚣的空谷,对着数百古柏抚琴,引得“群鸟朝凤”,多么华丽却寂寥的场景啊!见多识广如郭襄,在此情此景之下,也立马被何足道的琴声征服,认为天底下只有黄药师的箫声可与之媲美,“可称并世双绝”。那可是“碧海潮生按玉箫”的黄老邪啊!何足道的地位,一下子就被提升到了“乾坤五绝”的高度。仅仅这琴声和场景,就足以让读者记住何足道。

  何足道出场的情景,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其个性。首先,优美的琴声和极具年代的古琴,表明其乃高雅之士,具有“阳春白雪”的品位;其次,独自抚琴于空谷之中,与古柏群鸟为伴,可见其乃离群索居之人;第三,以琴声与鸟语对答,自得其乐,显示了隐士的风范。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何足道其实不属于这个江湖。
  所以,何足道还是孤独的。——那人随手在琴弦上弹了几下短音,仰天长叹,说道:“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不言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的感慨,折射出了这位“雅士”内心的无限孤独。因此,在郭襄抚过一曲《考槃》之后,何足道马上有遇知音之感,不但作了一套曲子,还紧紧追随而来。——再看那掉下来的物事时,更是一惊,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汉子,双手抱着一张瑶琴,躺在地下,兀自闭目沉睡。郭襄喜道:“喂,你在这儿啊!”原来此人正是数日前她在山坳中遇见的那个抚琴自弈的男子。……何足道道:“阁下好功夫,在下甚是佩服。”回头向郭襄道:“郭姑娘,自从日前得聆姑娘雅奏,我作了一套曲子,想请你品评品评。”郭襄道:“甚么曲子啊?”何足道盘膝坐下,将瑶琴放在膝上,理弦调韵,便要弹琴。这首糅合了《考槃》与《蒹葭》的曲子,不但反映了何足道“得遇知己”的兴奋,还折射了他对郭襄的爱慕。——似乎见到一个狷介的狂生在山泽之中漫游,远远望见水中小岛站着一个温柔的少女,于是不理会山隔水阻,一股劲儿的过去见她……虽只一面之缘,但何足道对郭襄确实有了爱慕之意。

  何足道号称“昆仑三圣”,除了“自残”那场对弈我们无法判断其真实水平的高低外,“琴圣”的一面和“武圣”的一面都一展无遗。在与西域少林三“天”字辈弟子一战中,何足道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武功之高,确实世所罕有。——“郭襄限于年岁,武功虽不甚精,但她亲友中不少是当世第一流的武学高手,见识是极高的,见何足道举重若轻,以极巧妙身法,闪避极刚猛敌招,这等武功身法另成一家,和中土各家各派著名的武学均自不同,不由得越看越奇。”作为郭靖黄蓉的女儿,郭襄能见到的武功当然不少。在此之前,与无色禅师的10招比试,堪堪使出了十种绝妙武功,连无色那样的高手连其武功路数都看不出来,足见其渊博。但是,见到何足道的出手,她却认为“武功身法另成一家”,“不由得越看越奇”,可见何足道武功确实大有独到之处。从战绩来看,何足道轻松摆平了西域少林“天”字辈的三位高手,说他是那个时代仅次于“新五绝”的人,与黄蓉、小龙女都有得一斗,恐怕没多少人会反对。“昆仑三圣”这个绰号,何足道是当得起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