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一个月嫂的育子回忆录(我为你祈祷)》
第14节作者:
我永远为你祈祷 “妈妈,奶奶来了。”我正在给骁穿衣服,我背对着门口,没有看见婆婆,骁面对着门口,当婆婆的身影在门口出现时很有礼貌地说了这句话。
“哎哟!!小东西,你怎么会说话了?”婆婆象见到太阳突然从西边升起样诧异地看着他。
“奶奶,坐。”我只是“嗯”着声点点头,儿子又抢先说了。
孩子的进步让婆婆吃惊,分别才十来天,现在他能独立走路,说五六个字的句子,而且表达的意思很准确。他的脸蛋儿白里透红,是一种营养、健康型的红润。婆婆默默地留下来住了十多天,这些天孩子依然在进步,他能自己在房子里慢慢走着玩。一天,燕子来了,我指着她对骁说:“骁,你说,燕子阿姨肚肚有什么?”
“燕子阿姨肚肚有个小妹妹。”他笑眯眯地一口气说出了十一个字的句子。我们都很惊呀!
特别是燕子,简直是乐坏了,她特想生个小女孩。老人们都说象骁这样的小毛孩子说得很准。
婆婆临走前的那个傍晚,我们一起在长长的葡萄架下散步。她思索着说:“李里,我想明天回去。我到这里来,原本是接骁骁的。但是,从来的那天早晨起,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带了他两个多月,说话,走路一丁点进步也没有,只学会了馋嘴。才那么几天,他就会说话了。现在别人给他东西他也不要。看样子,老一套不管用了。我只晓得给他吃饱,让他睡足,他不哭就行了。哪个还给他讲故事?再给我带,我看他会是个小傻瓜。我想了想,留下吧,家里还有两个没出嫁的大姑娘,也不放心。你们的房子又太小,住着实在不方便。我想,还是你和建林自己辛苦点,好好带他算了,实在忙不过来或者说休息时就把他带回来送给我们看看,大家都怪想他的。”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伟人毛泽东在中国解放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现状曾经这样说。
在我的思绪中一个新生命,一个新大脑也是一张白纸,教育就是一支多功能的笔,握着教育这支笔的人操纵他的智慧,而智慧又影响他的思想,他的情操。骁儿跟着婆婆和家人,在那样一种环境中生活,醒来的时候,看得最多的是五彩缤纷的食物,最容易得到的也是这些东西。他的脑子装的就只能是这些东西,五彩缤纷的食物就是白纸上的图画,无休止的挑逗就是白纸上的文字。没有人一遍一遍地教他说同一个词语,他也不是天才,甚至于早些时看来他的智力比同龄人还略低一点点。但是,来来往往的人们却一遍一遍,甚至于十遍百遍不计其数地用食物去引诱他,所以他不能进步。现在环境变了,没有人再用食品来挑逗他,我总那么信心百倍地教他,他怎么能不进步?
初为父母常常会处于企盼和忧虑的矛盾中。我也这样,当其
日期:2009-11-9 16:51:00
(接上回)我们赶紧起床开门。
“李里,建林,快起来!舅舅死了。我们的车就在你们院子外边,妈在车上。妈说,让我把骁抱上来给你们带两天,星期六你们一定要把他送回去啊!”姐姐急急忙忙地说完走了。
骁儿笑眯眯地向我扑来。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么大点的孩子难道说他一直没睡?室内灯光昏暗,我们只开了盏十瓦的小红灯,他却甜甜地喊着“妈妈。”猛烈地亲我。一会就在我身边睡着了。难道说他已经有了家的概念?
新的一天来了。这天我上中班,上午九时我牵着他走进尼亚的家,尼亚刚招呼我们坐下就迷惑不解地看着我说:“骁儿子去了这么久,除了长了点个儿,我看什么进步也没有。怎么搞的,你看人家楼上楼下的孩子象他这么大都能说能走了……。”
诚挚的友谊就这么赤裸祼,不管你好受还是难受,我的心里凉凉的。她边说边打开糖果盒,骁伸手就去抓,就在他即将抓到糖果时,我猛地咳嗽了一声。
也许这一声很突然,他回过头来看着我。我摇摇头,示意他不能抓。我万万没想到,他把手收了回来,一头扎进我的怀里。
我奖励地亲亲他,立刻谢了尼亚。
回到家里,打开抽屉,取些钱,抱着他边走边说往商店里走。
商店糖果柜里有十多种花花绿绿的漂亮诱人的糖果。我柔柔地对他说:“小乖乖,这里糖果随便你要哪一种,妈妈都会给你买。千万要记住,以后没有得到妈妈的同意,你就不能吃别人家的东西。想吃什么,就告诉妈妈。听见了没有?”
为了让他能听明白,我说话的速度很慢。他点点头,我再亲亲他。接着请营业员每种糖果给抓一把,我牵着他,他提着糖果,我们慢慢地走着。
我们慢慢地走着回到家里,这段距离应该有三百米,我牵着他慢慢地走着。骁自个儿提着满袋子糖果,象个凯旋归来的将军,甜蜜蜜的笑容,见人就主动打招呼。
拧开家门,我把他放在床上,把糖果全部抛洒在他的跟前,感觉是满满的一床。他咯吱咯吱的笑着,给我一种他在庆幸:
“失去的只是一个或几个,得来的这么多呀。妈妈,你真好。”的感觉。
我剥开一个塞在他嘴里,过了一会我把嘴张开,示意他把他嘴里的糖吐给我吃,他就真的把它吐到我的嘴里。我一点也不明白,只是想到两天前我让他把他手里的糖送给我,他当时叫着摇头说:“不!”也许他真的知道这是他的家,回家了不能那么小气。我又重复地对他说着刚才说过的话,并解释说:“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就是馋嘴,馋嘴的孩子妈妈不喜欢,馋嘴的孩子就象馋嘴猫,馋嘴猫妈妈不喜欢。”
他跟着我就想学说话,于是就笑呵呵地说:“猫,猫,”我反反复复地叫他一起说“馋嘴猫”,这天上午他学会了这个词,这也是他第一次连着说三个字的句子。
中午,姜江和几个单身男人相聚在我们的餐桌旁。我和建林商讨着怎么来度过眼前的日子。单身汉们七嘴八舌地给出点子,并个个承诺帮我们一起拉扯他。于是,我们准备用溜岗、早退、拆零换休,这样一些方法来将日子混过去。只是我的工作性质不能混,我每走进车间,铁定的八小时就出不来。
我把抽屉打开,清理了一下这段时间我和建林想方设法争来的加班换休条。我欣喜地发现有二十多个。于是,我盘算着:“从现在到九月一日,我加起来只有二十个白班,其他的班次我们好好地调整一下。有这么多人,还怕扯不过来!”
我让儿子面对面坐在我的腿上,象他一定能听懂、听明白我说话的意思那样对他说:“骁,以后就跟着爸爸、妈妈,还有这些叔叔,和楼上楼下的小朋友们一起玩。你听话,妈妈就不把你送给奶奶。妈妈天天给你讲故事,教你说话,教你走路。让骁骁变得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聪明,好不好?”也许他不能完全听懂这么多,但他一定听得懂“讲故事”这三个字,和我在一起的日子,他每天都能坐下来听我讲一段,特别是临睡前,他一定要我给他讲故事,在故事中进入梦境。
在我的精心安排下孩子快乐地成长着。只是建林很笨,他不会讲故事。傍晚时如果我上班,建林就会抱着他到我工作的地方去,跟随我左右,看我工作。孩子困了,他再把他抱回家,零点前孩子醒来,他再抱着他到铁路边等我。下雨天也一样。
每当我在黑暗中走过铁路道口前那排低矮的工棚,每当昏黄的灯光下出现我的身影时,他会乐滋滋地叫一声“妈妈”然后,挥舞着双臂向我扑来,我就加快脚步跑过去。
舅舅的丧事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处理好了。婆婆心里牵挂着骁儿,在送走舅舅的同时也辞别了老外公和其他的亲友,回到家里,等着我们把骁送过去。
我们不仅没有在预定的时间送骁过去,而且,又过了一周还是没有把骁送过去。婆婆按捺不住心中的牵挂,星期一的早晨她乘早班车到了化工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