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一个月嫂的育子回忆录(我为你祈祷)》
第19节作者:
我永远为你祈祷 这一天我上白班,托儿所不管吃饭的事,中午建林接他回家,下午建林上班的时候再把他送去。下午四点,我去接他,在楼下似乎就能听到他的哭声。几个阿姨都围过来说他哭得最凶,简直是没有停息。尽管如此,我觉得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进步,至少还让我在这里坐下来和保育员说话。
送孩子的事让建林头疼,他自己笨得要死,一路上呆头呆脑地抱着孩子象是赶车,到了托儿所就象要躲避鬼门关那样,把孩子象丢石头一样往地上一放,转身就跑。有时孩子拼命抓着他的衣服“哇哇”直叫,保育员过来帮忙他把“石头”搬开,每当这时建林就想起电影中母子分离的镜头。而当他不得不送孩子时,他就打趣地说:“妈呀,又要老子去当演员。真是残酷无情!”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我送孩子去托儿所。
我给他装糖果时就开始描述这些糖的包装,什么小白兔最乖,什么小狗熊最笨……想办法逗他开心,一路上就给他讲故事,有时和他追逐玩耍,有时抱起他摸摸路边的树叶,有时弯腰扯一根杂草,不知不觉就到了托儿所,进大门的时候就鼓励他,让他挥手和我再见。刚开始我只是每天送他去,但尽量早一点去接他。有一天我下了夜班就直接去接他,有个上了年纪的人见我一脸的疲惫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听惯了,你让他去哭好了,别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我当时好受感动啊!因为在此前一天,有个年轻的阿姨说:“看了这孩子就讨厌,一个星期了,还哭!哭什么哭!又一个讨厌的张凡!只怕是哭一年还不够!”
张凡是我同学的儿子,比我儿子大十个月,却在同一个班。也不知道那孩子究竟是哭什么,不叫爸爸,也不叫妈妈,就那嚎嚎地哭。据阿姨讲一年了,每天都眼圈红红的,声带哑哑的。
我还是天天送,早点接。这样过了二十多天,孩子感冒,但没有发烧。我知道孩子流鼻涕是使人讨厌的事。
张凡就那样,那里的阿姨不喜欢他,从来都没见有人抱他。当然,也许我只是没有看见而已。所以当儿子流鼻涕很严重的时候,我请假在家里休息了两天,国庆节放了三天假。这些天虽说没有送他去幼儿园,但我给他讲了一些幼儿园的故事,有时还把他抱到幼儿园去看小哥哥、小姐姐做游戏。慢慢地他似乎开始明白幼儿园是他生活的另一处天地。国庆节后再送他时,他自觉地向我挥手再见。我接他的时候,他象只快乐无比的小鸟向我飞来,甜甜地大声喊我。
从这以后,保育员开始喜欢他,因为他听过太多的故事,有时我也让他重复一句二句,他的表达能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强一些。他不哭,阿姨们更喜欢抱他,逗他。每次接他的时候,那天说他象张凡一样讨厌的那个阿姨还要叮嘱一声:“易骁,明天早一点来啊!”有时几个阿姨跑过来亲亲他才放他走。
十一月份的一天傍晚,我们回到家里,我给他讲完《棍子先生》的故事以后,他忽然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有一个姨妈,还有一个干妈,还有两个奶奶,是不是?”
“没有啊。你只有姑姑,没有姨妈,现在还没有干妈,只有一个奶奶,哪来的两个奶奶呀?”我不解地说。
“姨妈姓李,干妈姓马。”他不慌不忙地解释说。
“唉呀,你小子能耐着咧!才去了几天幼儿园,又是姨妈,又是干妈的,说不定明天还给你爸找个二妈、三妈的咧!”邻居小唐提着安全帽,笑着走过来取笑他说。
“你告诉妈妈,那姨妈长得什么样,那干妈长得什么样?”我以为是我的哪个同学见他可爱的样子,说着逗他玩。
“你不知道呀,我来告诉你。姨妈头发短短的,姨妈姓李。干妈,个子高高的,姓马,她们说,明天我到幼儿园去,就不能再叫阿姨,要叫姨妈,干妈。”我明白了他说的是托儿所两个年轻一点的保育员。
第二天上午建林送他,下午我去接他。每天,这个时候他都会赶快挥手和保育员再见,然后向我跑来。而这一天,他两只手拽着我往里拖,几个保育员都站起来笑着迎我,又是递凳子,又是拽安全帽,使我受宠若惊。于是,坐下来听她们讲。
“妈妈,这是姨妈。这是干妈。这是奶奶。这是奶奶。”
“哈哈……”屋子里乐开了,一群孩子也跟着乐。
“李里,你儿子特好玩。他知道你的名字,还知道你在哪里上班,他爸爸叫易建林,在大修队上班。他怎么都知道?这些孩子没有一个知道的。特别是张凡,大概一门心思只记得哭了,他比你儿子大多了,狗屁不通……”
也许是受故事的启迪,不到二岁的骁开始思考问题,对于我的指令有时会显出不乐意接受的表情。
请继续阅读第十五章:童心趣味
日期:2009-11-17 15:18:00
第十五章:童心趣味
建林的同事小谢,个子有一米八多,皮肤白白的,站在走廊里象个巨人。星期天他到我们家来玩,刚上楼就大大咧咧地喊着儿子的名字往里跑。儿子不认识小谢,这时正在和我做游戏。我提醒他说:“快叫:谢叔叔。”
平常嘴很甜的他,却一脸不情愿的样子,连做游戏的快乐刹那间都消失了。紧闭着小嘴不吱声。
“难道说他分不清谢与谢谢的关系?”我猜想。难道他在想:“这个叔叔到我们家来玩,我为什么要谢他!”
“叫谢叔叔。”我再次试探性地催促他喊。
“谢谢叔叔。”他果真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不奈何地称呼到,那目光好象的确在说:“妈妈,我凭什么要谢谢这个叔叔吗!”
虽说他很不乐意,但因为我猜着了他的心思,我惊喜地发现这孩子在动脑子。似乎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一种。
“嗳。不对,不是谢谢叔叔,是谢叔叔。这个叔叔姓谢。你想想看,爸爸姓易,小希哥哥叫他易叔叔,他姓唐,你称他唐叔叔……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再叫一声好不好?”
经过我细心地解释,他终于听懂了,回过头,象要弥补自己的过失样乐乐地跳起来叫道:
“谢叔叔!!”把小谢和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从这时起,我开始更加细心地观察他。每一个禁止的后面跟随着很多诸如此类的引深思维。同时,把他的举止规范在公允的范畴之上,开始在公众场所培养他的识别能力。(请继续阅读第十六章)
日期:2009-11-21 8:56:00
第十六西瓜与人格
一.买
冬天来了。早几个月还生机勃勃布满整个林荫道上空的碧绿的葡萄叶子,从高高的支架顶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条条无精打采的腾儿紧缩着身子无力地趴在铁丝网上哼哏。
“买西瓜哟!买西瓜……”这是邻居的喊声。
我从窗口往外探,想证实一下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看什么看,还不快下来!”邻居婀娜友好地高声说。
“蹬蹬……”我将信将疑地拉着骁儿的手,跟着人们急走。我们走过葡萄架,大门不远处密密麻麻地围着一圈人,叽叽喳喳。人圈中间停着一辆手扶拖拉机,车厢里装着西瓜,西瓜表面稀稀疏疏地盖着一些稻草,稻草上盖着鱼网,矮矮瘦瘦的老实巴交的青年农民坐在稻草上。那农民短短的头发,黑黑的皮肤,五官还算清秀。他就那样半躺半坐着的样子,给人一种莫名的感觉。让赶时间的人,让性子急躁的人开始烦他。
“喂!你这是干什么?”一个急性子男人推着自行车不解地问车上的农民。
“你到底卖不卖!”另一个急性子男人见那农民纹丝不动地样式,没好气地用手扒开稀疏的稻草,看了看西瓜问。
“你不卖,就莫拖到这里来!……”几个男人开始动手解开鱼网。
“是的,这里不是武汉市,不开展览会……”女人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附和。
“啪啪”一个男人拿起一个西瓜,用手捶开分给大伙吃,那表情就象是自己家请客。那红红的瓜瓤流出诱人的瓜汁,人们争先恐后地你一个,我一个开始动手搬。
“李里,这个好,给你。”高个子立凡看我伸长着脖子在外围想挤又挤不过去,递给我一个西瓜。
“再来一个就够了。”我接过西瓜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