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殓尸的鞭杆儿——殓尸行》
第14节

作者: 提味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9-25 19:49:00
  铺子里传来几声争吵,我好奇地探头看了眼,正见王老头一脸气急败坏地模样。而在他面前,一个身穿深青色布褂,戴着个圆顶硬礼帽的老者则端着一把铜壶,笑眯眯地站在那,也不说话,任由王老头在那嚷嚷。
  伙计在一旁悄声说:瞧见没,那就是咱掌柜的。可别小瞧了他,长的不咋的,可人有钱,特有钱。咱这城虽然不大,可三教九流哪招没有?咱掌柜的,那可全都认识,嘿,听说他家里连尿壶都是拿前朝的古董做。你再看那帽子,那可不是普通话,据说是他儿子留洋回来,从英国带回来的真货。哎,你知道英国是哪么?
  伙计一脸的好奇,看来他也只是听人说,并不真明白英国是什么意思。我笑了笑,说:听过,但也没去过。

  唉,那可真是……伙计一脸的可惜,也不知道在可惜什么。
  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加上肚子又在咕噜咕噜叫,便又问了一遍茅坑的位置,然后赶紧跑过去。
  也不知是被老爷子吓的,还是真的有点儿水土不服,反正在茅坑足足蹲了几十分钟。等出来的时候,脚都像被万千根针扎着似的,又痒又麻。
  好容易出来,我也没打算这么早就回去,老爷子不也说了么,今个儿没事儿!
  嘿,没事儿咱就到处转转!
  城虽小,但该有的都有,而且比我那地儿更显得热闹。这个热闹,指的不是人多,而是互相之间的那种熟悉。
  你看,那摊子铺前后,老板和客人就好似亲戚一般,挑挑拣拣聊着家常。走路甭说俩人的,好像所有人都认识一样,互相打着招呼,露个笑脸,随后哈哈一笑该干嘛干嘛去。这在我那地儿,是绝见不着的。
  这就是一种氛围,只属于这种小城的氛围。这种情,就好像暖风,一阵一阵吹的人直叫舒服。即便我刚来两天,却一点也没觉得有陌生感。
  走到一个专卖小饰品的摊子前,我停下了脚步。
  摊子上的东西不多,造型也不是太好看,比起我在凤祥银楼见到的要朴素许多。或许,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小城的特色。
  摊主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她挽着发髻,穿着长长的布花裙,看起来很有种端庄的感觉。我记得,在拿起一个凤栖木造型的银饰时,她笑呵呵地看着我说:给心上人买的吧。看你这年纪,那个不适合。
  她说着,扶着膝盖从板凳上站起来,弯着腰,颤巍巍地在摊子上巡视着。随后,她拿起一个造型如同裙纱的饰品递给我。
  这是一个钗,粗看之下,真不觉得哪里好看。但其下端是裙摆,如微风吹拂的波浪一般略微起伏,不长不短,看起来颇为顺眼。只是让我意外的是,这款银饰比方才我拿起的那个,要小上一倍左右。
  我问了问两样饰品的价钱,果然,刚才那款要高出七成。我顿时有些意外,便问:婆婆,你这样做生意怎么能赚到钱?不卖大的却给人推荐小的。
  老婆婆依然满脸的笑意,说:婆婆我老了,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这釵,也是为了让我这把老骨头能不生锈。更何况,釵,每一种都有自己适合的人,卖你不合适的,那就是骗。婆婆我,可做不来这事儿。
  我听着心里很是感动,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宁愿少赚钱,也要让客人买到最合适的东西。

  之后,我掏钱把两样都买了下来。或许正如婆婆所说,郑梅适合那款裙摆造型的,但多买一样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看着婆婆一个人守在摊子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但却充斥着温和的笑容,没来由的,我鼻子一酸。
  我始终记得,婆婆的头上,在那白花花的发丝间,插着一支铜釵。其造型如一根枯木,极为简单,只是在露出来的那一头顶端,却微微凸起一个杈,正如枯木逢春,再获新生。在我看来,婆婆虽老,却如这枯木釵一般,只要有一丝力量,便可能带给周边暖意。
  这位老人,是我在小城印象最深的一位,可惜的是,其无后,那一手别致的手艺,没能传下来。
  别离老人后,心情忽然间有些低落,心不在焉的走回家中。郑梅正好从柴房中走出,我把釵递给她:送你的。
  郑梅接过釵,愣愣地看了两眼,忽然间眼圈一红。我心中顿时有些愧疚,与郑梅相识这么久,却从未给她买过东西,即便买,也只是吃喝的无用之物。
  见她眼圈越来越红,几有要当场哭出来的模样,我连忙从她手里拿过釵,插在她头间。打量两眼,还别说,婆婆的眼光真准,这釵戴在郑梅头上,就如脸旁有了一只银色精灵,整个人顿时显得明亮起来。
  郑梅探手摸了摸釵,问:好看吗?
  我点点头:很好看,很配你。

  郑梅伸手抹了下眼角,一脸浅笑:在哪买的?
  我把遇到婆婆的事儿给她说了一遍,郑梅想了想,忽然啊的一声说:我记得了,那是阿桑婆婆,她不是我们这的人,好像因为战乱,所以随别人嫁过来的。不过她丈夫死在战乱中,一直又没有改嫁,听说连原来的家人都找不到了。唉,很可怜的,一个人,连亲人都没有。
  是啊。我附和着感叹一声。
  因为这一支釵,我与郑梅的关系,又拉近了许多。即便是在家,她依然大胆的拉着我的手,在院子里蹦蹦跳跳,不时摸一摸头上的釵,没来由的就笑了一番。
  看她开心,我也就开心了。在院子里玩了一会,郑梅又想起我眼睛发肿的事情,便催促我去睡觉。
  说真的,我也的确很困,昨晚几乎就跟没睡一样。因此,也就没有客人,直接开了房门上床躺着。
  再醒来的时候,是被吵醒的,一阵砰砰砰的大力敲门声。
  我穿上外衣,出了房门一看,四哥已经去开门了。门一开,便有人高声叫:王家眷,请郑师傅出行!
2010-9-25 20:06:00

  这个出行二字,我之前是听过的,意思就是有人死了,请殓尸人去帮忙收尸。
  门口那人喊了没多久,老爷子就出来了。
  老四,去拿东西,我先去。
  四哥应了一声,回身跑开去拿东西,这时,郑梅走到我身旁说:家运,你也陪爷爷一起去吧。我闻着他身上有酒气,年纪又那么大……
  我是真不想跟老爷子呆一块,那感觉,就跟身边时刻有块大石头要落下来一样。可郑梅开口了,我怎么好意思拒绝,便嗯了一声,走到老爷子身后。老爷子回头看我一眼,表情淡然,一句话也没说。
  我倒希望他能开口说:小兔崽子跟着有屁用,赶紧滚蛋。
  可惜,老爷子没开这口。我跟在他身后出了门,门口站着一个身穿青布卦,看起来很斯文的中年人。见老爷子出门,他探了探腰,正要上来说话,老爷子却先问:你家老大没来?
  中年人摇摇头,苦笑一声,说:大哥不知跑哪儿去了,到处找都找不到。
  老爷子哼了声,说:长子不来,算什么规矩!
  中年人脸上的苦笑更深,弯下腰对老爷子拜了拜,道:还请郑师傅破个例,我这就让二泉去找大哥,回头,一定来向郑师傅赔个礼。
  老爷子盯着他看了一会,最后摆摆手,说:罢了,你王家几代人都好赌,把家产败个精光,连你大哥也不例外。唯独出了你这么个精明人,也算是王家老祖宗烧过高香,没把你们家给赌绝了。冲这一点,我就破个例。不过今个儿我得说句话。
  中年人连忙道:郑师傅有话请说。
  老爷子说:你大哥好赌,不是个会敛财的主儿,你那铺子,最好别让他插手。更何况,他一场病落个大病根,一生无后,你王家想传宗接代,还得靠你才成。王老二虽然赌性大,但几十年前也算帮过我,要不然,我管你这做什么。
  中年人脸上愈发的无奈,却恭敬地道:郑师傅说的是,爹他以前就说,自己好赌成性,这辈子是翻不了身。等他走了之后,以大哥的脾气定会和我为难,这事儿,就只有郑师傅您能帮上忙了。
  王老二还算留点儿良心,知道不能把王家给断了。老爷子又哼了声,这才说:走吧。
  中年人嗯了声,领着老爷子前行。我跟在后头,心里头既纳闷又惊奇。王家和郑家,明显没亲戚关系,可王老二,估计就是死掉的那位,他竟然把死后的家务事交由老爷子处理?而且,看王家这老二的意思,好像也不反对。
  一时间,老爷子在我心里的形象猛然高大起来。这种事儿,绝对不是一句交情深就能说通的,没有大威望,人家家人能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