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术》
第24节

作者: 僵尸叔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秉笔太监急忙刷上朱砂,司笺太监急忙打开素茧笺,司礼太监一连三印,奉与圣览。不料想看了印文,永乐帝的脸竟一下子阴沉了下来,刚才那喜孜孜的面孔全然不见。众臣僚全都莫名其妙,近旁太监伸头往素笺上一看,脸都吓白了:不知何故,那素笺上竟还是赫然印着“九老仙都君印 ”六个篆字。文武大臣也全楞了,一个个呆若泥塑木雕。金銮殿一下子静悄悄、阴森森,竟像变成了阎王殿。过了半晌朱棣才十分不悦的重新传旨工部尚书,再行开洗。

  工部尚书领着这颗玉玺,两泪双抛,哭哭啼啼,转回本衙,心想:十年寒宙,多载勤勉,才捞到这二品之位,今日看来要断送在这颗玉印上了。好在玉匠并未发放,于是又将其拘到一处。众匠人听到这段惊奇的故事,都十分惊讶,想不到一块古玉,竟有如此的灵气,并不为皇帝威势所慑,不为华堂尊荣所恋,这越发加深了众人对这颗玉印的敬重。

  官差不自由,只得照原样分班协作。每日寅时众匠人进衙,卯时准备,辰、巳兴工,午、末磨洗,申时停息。工部尚书害怕因此获罪,催促不停。不足一月,又已镌刻完毕。看看确实一字不差,而且字字清晰,便又奉进宫来交旨。
  到了谨身殿,永乐帝看上面确是“奉天承运之宝”的篆字,忙命人刷朱砂印在纸上;待掀开看时,却依旧又是“九老仙都君印 ”。
  永乐想:该印是古灵之器,难道是我对其尚不够恭敬,故不愿为我所用?于是将玉玺恭恭敬敬地奉于御案之上,三鞠躬,九叩齿,然后念念有词地祝道:“玉玺,玉玺,肤今有礼,听旨莫傲,珍贵无比!”祝罢仍旧传旨工部尚书再行镌造。
  古语说,“伴君如伴虎”。这颗印两次锯造不成,工部尚书真所谓惶惶不可终日。他胆颤心惊地仍旧点起全部制玉匠人,吩咐道:“旧字要洗得清,新字才开得明。众匠人要小心了!”
  众匠人齐声道:“明白了。”

  这一次,大家格外认真地开洗。只因这“洗得清”三字,就将这玉玺洗薄了一半。众匠人恭恭敬敬按时而作,细心镌刻:工部尚书须臾不离,认真检查每个环节,丝毫不敢马虎敷衍,终于再次完工了。众人看到印面上“奉天承运之宝”六个篆字格外醒目耀眼。
  五更上殿,尚书献上玉玺。忙刷朱砂,印在纸上。掀开看时,仍是“九老仙都君印 ”!这下把个永乐皇帝气得七窍生烟,恼羞成怒,大发雷霆。举了这玉玺,望九间殿丹墀之上就是一摔。骂道:“纵是能者,不过草仙,怎敢戏弄朝廷!”接着,便传出一道圣旨:着锦衣卫将玉玺重责四十御棍,押入国库,封锁不用!并且下了封口令,严禁百官谈论此事!

  说到这里,白婉瑜便端起茶杯,喝了几口,不再说下去了。赵清林虽然听的有趣,但心里不勉还是有点疑惑,要说这故事是她编出来,好象没这个必要,但是自己手里这块玉怎么解释呢?“呃,白小姐,那这块玉怎么解释呢?根据我的了解,这块玉最少传了四代掌教,也就是说,起码是从我师公的师傅开始传下来的,如果光光凭你刚才说的这个故事就说它是假的,未免有些牵强了吧?”因为王玉真说过,在他师傅淳辉真人的时候就见过这块玉,所以赵清林简单的推测就能知道,这块玉最少也应该是淳辉真人的师傅传下来的,这还是最保守的推测。

  “没错,如果单单根据这个,我还无法做出这个推测,但是,在我看过王彦书里的内容之后,就一直重点寻找这方面的记载,最后终于让我找到了。在明朝后来的嘉靖年间,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虽然事情记载的很模糊,可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嘉靖皇帝登基后,曾有一次诏茅山道士析雨。因为析雨有应,才又将玉印作为褒奖发还给了茅山。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那块发还给茅山的玉,应该是被从玉印调包成了玉佩! ”说完白婉瑜又伸手指了赵清林手里的玉佩,“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你这块玉佩不是真正的茅山掌教玉的原因! ”


第二十五回 诡异的夜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变的有些沉闷起来,赵清林显然是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件事来的太突然了,之前毫无预兆,呆呆的看着手里的玉佩,心里千头万绪,乱的像一团麻。白婉瑜似乎也知道他现在的心情,非常配合的一起沉默着。
  如果白婉瑜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的话,那真正的茅山掌教印早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就被皇帝收走了,那就是说真正玉印应该在朱棣手里?但是为什么这事茅山没有记载?师傅所说的秘密会不会就是指的这个?但是好象又像是哪里说不通,各种疑惑一下如同潮水般涌向赵清林的脑中,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那白小姐的意思是不是说,那真正的玉印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手里?”赵清林挠了挠有点发晕的脑袋,发现自己的脑细胞有点不够用了,如果这东西可以升值的话,自己肯定拿去存银行等升值。
  “只能说有这种可能,王彦书中提到的,最后玉印被封存了起来,再也没有用过,可能一直流传下去了,也可能陪朱棣一起殉葬了。但是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不然嘉靖皇帝也不会知道有这么一块玉印在宫里。至于是他调的包,还是其他人调的包,这个暂时还不得而知。”
  这一下赵清林彻底崩溃了,这意思也就是说,搞到现在,只能推测玉印是给人调了包了,但是到底是谁调的包,根本就不知道,更别说能找回来了。自己现在心情就像是一台收不到台的电视机,全他娘的是雪花子,郁闷的不能再郁闷了。
  “赵掌教,其实我这次来是有其他的事情想请您帮忙。就是。。就是我表弟杨鹏飞的事,相信你。。已经知道了。”白婉瑜有些为难的说道。

  赵清林楞了一下,随即从郁闷中回过神来,“那个人是你表弟?”再一回忆,那小子长的细皮嫩肉的,一副标准的公子哥模样,不过如果仔细看的话,这两姐弟的确长的有几份相似。
  “是的,我表弟的事情我也是刚刚知道不久,前几天他跟我说了这件事情,当时我以为他又编故事骗我,也没在意,可是。。可是昨天他人就失踪了,只留下一封信,说是要找那个卖玉扳指给他的人,我这才意识到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根据我弟弟的描述,我打听之下才找到了你,希望你能帮帮我。”白婉瑜边说边一脸请求的看着赵清林,两只眼睛隐隐的有些泪花。

  “人跑了?这事儿的确比较麻烦。”赵清林这几天也一直在想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明明有机会干掉自己,却没有下手。而且自己收了曾逸安的钱,如果这家伙再跑去惹事的话,自己也不好交代,“你知道不知道他买那个扳指的地方?”
  “恩,是在吉林的多伦县,我们上个月去那边调查一座古墓的遗址,可是进山后。。。进山后不太顺利,所以就返回了,我表弟一直待在县城里,估计就是那个时候买的扳指。”白婉瑜在说到调查古墓的时候好象有些避讳似的,脸色和语气都不太对。
  “不太顺利?根据我的了解,如果一个考察队要进山的话,一定会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一般情况下会雇佣当地熟悉地形的人做向导,怎么就不太顺利了?”赵清林见她言辞闪烁,心里一阵不爽,所以故意装做很懂行的样子,诈了她一句。谁知道白婉瑜听他这么一说,先是一楞,惊讶的看了赵清林一眼,然后满脸的难色,似乎在忌讳着什么。

  “既然不方便说就算了。”赵清林见她一脸的难色,心里也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就是随口说说,没想到把她给憋住了,这要是把优良品种憋坏了,那就不太好了……
  “不是的,其实。。其实是进山之后发生了一些怪事,所以我们才被迫返回的,而且这种事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的。”
  听她这么说,赵清林乐了,有什么事是自己这个经历过后半个世纪,又见识过鬼怪僵尸的人不相信的?那自己倒真要听听,于是说道,“那你就说说,看看我相信不相信。”
  见赵清林一再要求,白婉瑜只好稳了稳心神,把一个月前的那次进山考察的事大概的跟他讲述了一遍:
  白婉瑜的这支考古队是美籍华人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在一个多月前,得到一些情报和消息,得知在多伦县榆木川的山里,有一座明代的古墓,具体是谁的墓穴考古队里有几种不同的猜测,而且只能大概判断出墓穴的位置,但他们还是准备去山林里碰碰运气。于是在一切物资准备妥当,又雇佣了当地的一名猎人做向导之后,这支十三人的考古队就开始向榆木川山林的深处进发了。而诡异的事就发生在他们到达无人区的第一天晚上。

  因为对古墓的具体位置只能大概判断出一个范围,所以经过队里人商议,决定连夜赶路,尽早到达搜索范围。可是那名向导坚决不同意,说是林子里不比外面,晚上赶路不安全,还是就地宿营,等天亮再赶路。考古队里的队员见向导不同意,以为是他嫌给的钱少,想就地提价,就说可以给他两倍的工钱。开始的时候那个向导还是不肯,直到把工钱提到了三倍,也不知道是钱的原因还是经受不住队员们的软磨硬泡,这才勉强答应了。

  在短暂停留吃了些干粮之后,一行人就趁着夜色继续前进,虽然携带了照明设备,但是考虑到还没到目的地,以后挖掘过程中还要用,为了节约电源一路上就点了三盏马灯照明,这**灯也叫风灯或者罩子灯,是一种烧煤油的防风灯具,在从前山里人赶夜路的时候经常用到。队伍的前中后,分别点着马灯继续在漆黑的山林中赶路。就这样,这支考古队借着马灯的照明缓慢的前进……因为向导事先交代过,晚上赶路尽量不要说话,以免把山林的野兽招来,所以整支队伍都是悄无声息的前进,只有风吹过树枝的沙沙声和队伍里队员们粗重的喘息声。

  就在行进到子夜时分的时候,队伍的前头突然停了下来,白婉瑜一直在队伍中间,见前面突然停下不走了,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于是提着马灯跑到了队伍最前面。只见向导和另外两个队员正一脸惨白的盯着面前的一棵树,借着马灯的光亮白婉瑜看到,前面的树上正挂着一条红色的布带,在夜风的吹拂下轻轻的飘荡着。又急忙举着马灯在四周和地上照了照,额头上顿时也冒出汗来了。

  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榆木川的无人区,在这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猎人也很少有人来过,所以他们的向导这一路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红布带捆在一棵树上做为路标,一来,当队伍完成任务回程的时候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节省时间和体力;二来,如果队伍因为特殊情况被困在山里,外面留守的人进山救援时,能根据这些红布带顺利的找到他们,为救援赢得时间。可是。。可是现在这条被做为路标的红布带竟然出现在了他们的前面!而且前面的泥地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脚印,显然这条路是他们先前走过的,他们又饶回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