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兰世立:昔日我是湖北首富,如今身陷囹圄》
第3节作者:
我是兰世立 领回《公司营业执照》的当天,我便开始了招兵买马,记得当我当时第一个找了徐红春,并请他去找华工学计算机的人来,然后找了咸宁在合资企业当部长的石成,结果这两个人都没来,都给我介绍了几个人,徐红春给我介绍了二个他们华工毕业的赵亮、孙向宇,而石成则给我介绍了佘XX。这样,便有了第一批人,除我以外,他们是赵亮、孙向宇、佘XX,秦润柒五人。紧接着,过了几天,我们便对外招聘,当时我们用A4的纸打印了几十张招聘启事,骑着自行车在一些电线杆上一贴,第二天便来上百人。
记得当时来的人很多,我们招聘的人又非常少,本来只招三五个人的,结果还是多招了几个。我们招收的人主要是武大和华工毕业的,但有两个人是例外,一个是王辉,一个空军的大校,一个师级干部非要到我们这里来,他说他退休了很无聊,想找一个事干,哪怕不要钱,像我们这样的新鲜事他很想参与。因为我三个哥哥都是当兵的,我一直对军人很尊敬和崇拜,更何况是一个师长,我很高兴的将他留了下来,直接任命为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还有一个人是周维,这个人是佘XX发现的,因为周维是江汉大学毕业的,当时在一所中专学校当教师,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佘XX在与他们交谈中发现他对电脑软、硬件都比较熟悉。在当时电脑称之为电子计算机,中国民众还相当陌生,除了科研院所,很少有人知道这玩意,他居然还很熟自然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记得余光辉看他还比较灵活,除是当场让他拆装了一台电脑,和装软件外,还给他出了一个小难题,把他带来的几十盒空白录像带让他去卖掉,第二天他还真的成功将那些空白录像带卖掉了,这样他被破例录用了。
这样,到了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二日,武汉东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一批职员就算齐了,他们是王辉、佘XX、孙向宇、赵亮、周维、高小红、白小樱、吴小青、魏劲松、王承东、秦润柒加上我共十二人,人都招齐了,到底干什么,说心里话,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好,当初创办公司说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什么,只觉得自己应该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自己想干的事是什么,自己也没有想好。其实我当时创业真的很盲目,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只是想自己应该干一点事。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
日期:2010-09-26 12:28:33
说起自己干上电脑,纯粹是歪打正着,这主要是当时的政策、法律把我给推上去的。我当时要去注册公司,工商局告诉我,这根本不可能,当时的中国只有三种公司所有形式国有、集体、外贸、个人办公司,根本不可能,我无奈之下,四处打听,后来听说有一个东湖开发区,那里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创业,我找到了东湖开发区办公室,这里的工作人员倒是很热情给我介绍了许多情况,介绍东湖开发区主要是搞科技的,什么光、电、生物……奇奇怪怪,总之,高科技的东西。当时九十年代初,跟谁来说这些所谓的高科技我保证谁都会头大,头大是头大,但在他们所介绍的这些产业中,有一项我不陌生,那就是电脑。因为这毕竟是我在武大上过计算机课,见过也摸过那玩意,那是高科技,在那键盘上敲一敲,屏幕上会显示字,还可以打印在纸上。记得我们在学校里它那时还只能打英文,现在它已经可以打汉字了,那天我还详细了向他们打听了计算机产业的情况,他还向我推荐了开发区的两家从事计算机产业的公司,一家是四通、一家是中国科学院的的汉理公司。
这二家公司都在武大附近,我当时便跑了过去。当我去四通公司时,他们详细了给我演示了他们认为最值得骄傲的他们自己创制的四通2401中文打字机,它一个方面让我很兴奋,因为四通2401对中国文字打字,由传统的铅字、钢笔刻字是一个革命,但同时也让我很失望,因为他不仅样子不好看,屏幕还很小,打字的速度也很慢……到了中科院汉理公司一看,使我打开眼界,这就是我们在学校上课使用的苹果机,显示屏、机箱、键盘、打印机往那一放,有模有样,尤其那显示屏上一次显示那么多的字、漂漂亮亮、不像四通那样只能显示三行字,还是液晶显示。一连几天,我装作要买机器的,几天都泡在这二家公司,反复观察,终于心里有了底,尤其是对他们的用户,、市场,和上门的客户都作了了解,终于心里有底了,我决定开办一个专门从事电子计算机经营的公司。
日期:2010-09-26 12:33:25
有意思的是,徐红春当时没有加入东星,当他听说我最感兴趣的是汉理公司和四通公司后,介绍了正在汉理公司的同学赵亮,赵亮在汉理公司是专门从事计算机维修的,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破例录用的周维的女友正在四通公司从事市场工作,这样一来,通过他们,我们对四通的市场和汉理公司的维修都不陌生了,真是天赐良机。
但公司是办起来了,行业也想好了,一下子来十几个人,应该干什么,从那儿开始干,还是傻了眼。十个人要干事,要吃饭,要发工资……开始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我每天都急得头痛,只有一个办法每天让大家去作市场调研,调研什么呢,就是睹准这二家公司,他们是怎么在干,客户在哪里,什么人会买计算机,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好在招来的人都是搞计算机的,王承东是武汉市计算机研究所的,魏劲松石湖北医学院计算机中心的,周维是武汉第二职教中心电教化中心的,连招来的秘书高小红也是武汉市工商银行计算机中心的,孙向宇是701所计算机中心的人,好在大家对这计算机的用户都不陌生,但市场在哪,如果去开拓市场都没个谱,那一个多月,让人给急的上火。
日期:2010-09-26 12:35:10
这一个多月的调研,我们终于找到了突破点,买计算机的人很难找到,但我们发现只要有计算机的单位就需要耗材,就需要维修。因为都是从事计算机的单位出来的,他们原来的单位就自然成了我们的客户,很快他们开始向我们购买色带、打印纸、等一些耗材,一些计算机开始找我们维修,当时我们公司赵亮、周维、孙向宇都成为计算机维修的高手,记得赵亮打印头换打印针这一项,因成本很低,收费很高,一般的地方还维修不了,这一技术就成了我们吃饭的本钱。后来赵亮就此技术在公司广为传授,公司大多数人都会了,一个打印针成本十多元,收费都上百元,当时,我们公司所有的费用每天不足百元,所以只要一天能修一个打印针,我们公司所有费用都能挣回来,所以维修计算机的打印针成了我们吃饭的技术。
后来我们在门市的玻璃窗上贴了几行字,专营:电子计算机、维修、耗材。
原来计划卖计算机,结果计算机一台未卖成,却在维修和耗材里找到了饭碗。
仅仅有饭吃远远是不够的,记得我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去四通和汉理了解他们客户、市场和经营方式,当时在中国经营计算机的公司还非常少,即使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所属的汉理公司也是将计算机作为副业,其主业是从原来铅字打字机扩展起来的油印机、复印机,而当今闻名中国的四通则主要销售他们自己研发的四通2401打字机,由于他们的强大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市场上买四通2401打字机客户称之为买“四通,“换句话说“四通”已给成为当时电子打字机的名词。
日期:2010-09-26 12:40:02
我正在反复琢磨,等找着突破口,忽然又一件事让我开了窍。记得那天我的给政府打一份报告,当时的秘书高小红在办公室的一台电脑上打好文字说让我定一下稿,我在电脑屏幕上一看,吓了一跳,,整个报告的文字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了,非常的漂亮,“如果有一个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来了!”“那打不出来怎么办?”我当时急了。
“可以拿到我原来的工作单位去打印,我可以用软盘考下来”。
“买一台打印机多少钱?“我当即问周边的几个人。
“4000多元”在一边的周维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