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前三门下埋葬的秘密——国器之和田血玉》
第21节

作者: 浮生轻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香妃墓址不错,只是乾隆在着令工匠修筑香妃墓的过程中,偶尔掘到了另一处所在,才让这处惊天宝藏得以现世。彼此的乾隆正沉浸在悲痛之中,并没有着急掘取,而是让能工巧匠秘密的将地址记在了《伯远帖》之上,以待后日再去取。而当时参与修筑香妃墓的工匠,在香妃墓成之日,全部殉葬。其实也是乾隆怕成吉思汗之宝的消息流露出去。可是随后,乾隆年纪渐大,慢慢的也就将这件事情忘在脑后了。几百年来,到时再无人知晓此事。偶尔几个得闻风声的,也都是以为《伯远帖》上所载的地图实则是乾隆为了悼念香妃所留了。”

  此时的朱大老板早已经两眼放光,嘴里发出“呵呵”的声音,不停的搓动着两手。“如果真的是成吉思汗的宝物,那我们不是更要发财了?”
  “哪有那么容易,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找到《伯远帖》中所藏的地图。”
  听到这儿,朱大老板一下泄气了大半,“那你刚刚说说的钧窑和这个伯远帖又有何关系?”
  “我刚刚不是说乾隆着能工巧匠在《伯远帖》上留下了地图么?这能工巧匠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瓷王唐英。”
  “唐英?他和这个又有什么关系。”
  “那时的瓷王早已卸甲归田,几个徒弟都已经年逾花甲,可是当时的唐英早已是功成名就。钧瓷的成功烧制,让唐英的最后一块心病也去掉了。可是却被乾隆征召入宫,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是何难题?”
  “让唐英在纸上用烧制陶瓷的材料留下印记,平日不显,得遇高温,则如烧瓷一般颜色突现。”
  “这怎么可能?”
  “谁说不是呢,唐英也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烧制瓷器他是内行,瓷胎表面各种精巧的釉色和变化他都熟知于心。可是在纸上呈现瓷胎表面一般的效果,在常人想来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纸遇高温会直接烧掉,温度根本达不到,更别提出来什么效果了。可是皇命难为,唐英带着几个弟子不得不日夜思考。”
  “那随便一张纸不就好了么,为什么偏偏挑中《伯远帖》呢?”
  “那是正遇乾清宫大火,放在其中的《伯远帖》虽未被焚,却也弄得破烂不堪。乾隆原本也是找高人重新裱糊的,正巧这两件事情遇到一起,乾隆也就没有着急重新裱糊《伯远帖》,而是打算等唐英想出办法,直接将地图裱糊进去。一是显得珍惜,再者《伯远帖》这么珍贵的物件,等闲人如何会想到其中竟然隐匿着天大的秘密呢?”

  “那唐英最后想出来么?”
  “究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吴尧甫在钧州发现钧瓷密料的地方,也同时有一块不大的玉料。这块玉料当时被一起带入的皇宫,放在了禁宫大内,原本无人知晓。唐英在取用钧窑密料的时候,偶然发现,接触过这块玉器的密料,竟然在没有高温的情况下也变成了绚烂的玫瑰红色。这一惊异的发现让唐英好像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于是唐英连夜带着这块玉走访了京城的几个玩玉的大家,最终在一个行将就木的回疆老人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是什么?”
  “此玉不同于其他的玉料,乃是在回疆一种会喷火的山口的所采集的。采集时间不早不晚,必须要在这种山口喷火停息之后马上去采才有可能得到。因为极其危险,死伤之人也是不计其数。但是因为这种玉料,本身处在火山之口,大量的吸取了地脉的热量存储器中,虽然外表摸起来同别的玉石一样,但是其中蕴含的热量却不知几千万计。尤其是过热之后,还会在其中形成类似血丝一般的状物,不仔细分别,会让人误以为是普通血玉。”

  “哦?这就是你所说的此血玉非彼血玉?”
  “然也。古人的智慧无穷啊,早在宋元时期,人们就发现在此等奇寒的物事,还想到了在烧制之前用这等东西来看明白釉色的变化。唐英得到了之后,自然是欣喜若狂。连夜觐见乾隆皇帝,并将其献上,在白纸作画之后,用这块玉料在白纸上轻轻拂过。顿时白纸上原本无色或者驳杂之处变得殷红如血。乾隆大喜之下重赏了唐英,而归家之后唐英也仔细的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虽然所知的人有限,但是毕竟没让这笔宝藏随着时间一起湮没啊。”说罢,微微叹了口气,语气中就竟是不胜唏嘘。

  “这么机密的事情,先生又是从何得知呢?”朱大老板拿手捋着下巴上的胡子,问了一句。
  黑衣人的声音重新变的阴冷,“大老板,当初我来你家的时候我们可有约定,我的身世来历你不许问,我甘心为你服务三年。怎么,这才一年,大老板这就对我怀疑了?”
  “哪敢哪敢,先生说笑了。先生这等大贤,恐怕打着灯笼都没有地方去寻找的,我哪能怀疑,先生多心了。”说罢,自我解嘲式的哈哈笑了两声。
  黑衣人没有接话,又继续像尊石像一样端坐不动。
  “那,先生?这种玉料何处可寻?”朱大老板依旧不死心。

  “哼,哪有那么容易,想我纵横江

日期:2010-3-4 9:41:00

  “哼,哪有那么容易,想我纵横江湖这么多年,只是有过听闻,却从未见过。这种血玉本就是极其稀罕之物,谁家真有恐怕也早就当成宝贝收藏起来,又怎么会让外人得知。还需要慢慢的搜寻啊。”
  “既然如此,那还有劳先生了。”眼见外面月上中天,朱大老板也越来越觉得话不投机,于是起身借口告辞。
  黑衣人欠欠身子,说声不送,继续端坐。
  朱大老板略有些尴尬的笑笑,起身出来。走到楼下,回身看看阁楼上的灯光。朱大老板用蚊子一般的声音,咬牙切齿的说道:“哼,若非现在留你还有用,你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敢着我的地盘上装横。”说罢,用脚哼哼的踢了一下道边一块不大的石头。谁料,这块石头是用来布置后院花园的湖石,本身极大,只是大部分都埋在了地面之下。朱大老板不明就里,一脚下去,只感觉一阵剧痛从脚趾头直冲上脑门,却又怕丢丑,叫疼的声音都冲到嗓子眼了,自己又给生生的咽回肚里,一瘸一拐的离开了。


日期:2010-3-5 9:18:00

  鬼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丑陋凶恶的事物。所以无论是人名,地名抑或是其他各类的名字,都极少以鬼命名。
  可是就在北平之内,四九城中,却有一处堂而皇之以鬼命名的鬼地。
  老四九城的东北角,东直门。
  自从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之后,久而久之四九城内的各处城门也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途。朝阳门走的是运粮食的车,西直门走的是运水的车,宣武门走的是拉囚犯的囚车;派兵外出打仗要走德胜门,以期出兵得胜,军队胜利归来则要走安定门,求的是凯旋归来,国家安定之意。而东直门,则是拉城内尸体的灵车所走的城门。
  也正为这个用处,东直门外不宽的大街上聚集了数不清的棺材铺和杠房,死人的生意着实养活了好大一批人。白天也还好,等到夜间,家家门口点起吹不灭的气死风灯。本身地处郊外,一阵风吹过,灯盏随风摇摆,好不瘆人。因此,这个地方得名鬼街。
  长年在此地居住的百姓们,对这些事情倒真是见惯不怪了。别说只是气死风灯,真的见到跟着人跑的鬼火,稍微胆大一点的都能当做没看见,该做什么做什么。老百姓们自我解嘲说:穷人穷命,鬼也不缠。

  虽然有些调侃的味道,但这个地方住的确实没人富人。因为大家都穷,彼此之间没什么可攀比炫耀的,生活倒也安定。
  就在鬼街上,一处低矮的平房,早晨太阳还没出,一群光着膀子的大老爷们骂骂咧咧的在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站在街上唯一的一口井旁边,排着队打水洗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