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档案管理员回忆录》
第48节

作者: 不小人儿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人是不是姓李,是吴江人?”我觉得这个外地教师说不定是我爷爷,赶紧问他。他说在印象中,好像是的。
  听到这里,我们五人不禁大喜,原本我们在同里时,觉得这条线索断了,现在没想到遇到这个教师后,居然似乎又连了上来。于是赶紧向他细细询问我爷爷来时的情况。
  这人回答道,当年我爷爷来时,也对残碑十分有兴趣,当时他陪着我爷爷在庙前转了一大圈,最后我爷爷在一块碑前站了很长时间,还用笔记本记下了碑文的内容。
  “这块碑现在还在吗?”我问道。“就在那边。”得知我是那个外地教师的孙子后,这个老师也客气了很多,不再是原来那副模样。
  我来到老师所指的位置,只见一块显得颇为完整的石碑横躺在地面,已经被土覆盖,难怪在此之前,我们没有发现它。
  我轻轻拨开上面的土,只见石碑的底部写着:“感思君名,金紫光禄大夫、西平郡公……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无祚,亿载万年。”这块石头巧不巧,正好把立碑人的名字没了。
  这个教师解释道:“文丨革丨之前,还是有名字的,不过到了文丨革丨时,当时的红卫兵说不能给封建地主阶级留下名字,就把这个碑上所有的人名给凿去了。”
  这块碑文平淡无奇,和前面我们见到的那些残碑相比,文采平平。我细想了一下,觉得刻碑文的人虽然看来当时官做得很大,却是名气不大,实在想不出有这个“西平郡公”会是谁。
  陈步云见到“西平郡公”这个字样,呼吸却变得急促起来,他对我们说:“再看看前面怎么写的?”我们于是赶紧擦去前面字上的泥土,只见前面的文字更是平淡无奇,只不过是这个“西平郡公”说,自己从小就仰慕季子的高风亮节,所以在离季子庙以东三十里外的某处建了田园,就是为了陪伴在这么一位高人身边,从中感受他精神的熏陶等等。
  在正史上,封为“西平郡公”的人并不多,但是正史常常有遗漏,所以光这个“西平郡公”,并不能证明刻碑文的人是谁,于是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擦去碑文的最后一段,这一段文字磨灭更加严重,整整五行文字,我们只能辨出“隆安”两个字,这个应该是年号。

  当时看到这些,我还没有看出什么端倪来,陈步云和季慎却是低声欢呼起来。我回头不解地看着他们。高兴之余,陈步云忍不住提醒我:“隆安是什么朝代的年号?”
  我不假思索,回答道:“这是东晋安帝时的年号。”陈步云又接着问道:“那时候的西平郡公是谁?”我一怔,顿时恍然大悟:这个刻碑文的“西平郡公”不是别人,而是前凉末代君主张天锡!
2010-10-2 18:02:00
  第十七节荒岛凄凄

  看到“西平郡公”这四个字,我们五人顿时精神为之一振。
  张天锡是前凉的第九代君王,这个王朝和当时北方建立的其他王朝不一样,君主一直自称是东晋的凉州牧,有时候他们会自称“假凉王”,对东晋一直朝贡不断,这个王朝在持续了70多年之后,前秦皇帝苻坚以步骑13万人大举进攻,张天锡连战连败,被迫出降,至此前凉灭亡。
  没想到,几年之后,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随军出征的张天锡在阵前投奔晋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东晋没有亏待他,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还恢复了他西平郡公的爵位,就这样,这个末代君王在失去国家之后,又辗转到了江南。
  根据陈步云的研究,在西晋末年,当时的皇帝和张天锡的祖先张轨商量好,把九鼎等历代藏宝迁到现在的甘肃一带藏起来,不久之后,西晋王朝覆灭,皇帝被俘虏。前凉王朝的继承人就成了这些宝藏的保管人,而张天锡就是最后一个保管人。
  在前面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知道,西来庄的西王母石室因为很大,隐蔽性又很强,所以被用来作为迁来的宝藏最初放置地。估计这个秘密的风声走漏了出去,西王母石室所在的枹罕城不断遭到大规模的攻击,宝藏留在这个地方实在不安全,又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迁移出了这个石室。作为王朝宝藏的保管人,张天锡本人应该对这段历史很熟悉,而且他也应该知道这个宝藏的具体位置。
  “在淝水之战时,张天锡在阵前投奔晋军,虽然为朝廷所赞许;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名义上,毕竟是东晋的地方官,按照当时的法律,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地方官如果丢掉了自己管辖的土地,是要被判处死刑的。但是张天锡却被东晋皇帝重用,而且还恢复了西平郡公的爵位,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出了季子庙,陈步云对我说道。
  这确实是个谜团。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的执行,东晋朝廷为什么会对张天锡网开一面呢?我暗自想着,却找不出答案。
  “我怀疑,张天锡利用他掌控着的宝藏的秘密,利用东晋朝廷掌权人急于知道这些宝藏秘密的心理,暗地里和朝廷做了个交易。”陈步云说,不过有一点能肯定,知道有这批宝藏存在的人很少,估计也就一两个个人知道。

2010-10-2 18:48:00
  显然,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是,谁知道呢?我默默地回想了一下:张天锡投奔晋军时,东晋的皇帝是孝武帝,恢复张天锡爵位的也是他,当时的丞相是谢安,他当时对恢复张天锡西平郡公爵位这件事上,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可以认定,他也是知道有这个宝藏存在的。
  在孝武帝和谢安死后,这个秘密又传给了谁呢?我开始搜肠刮肚,突然想到了《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张天锡到了东晋后,又得高官,又得赏赐,有人很嫉妒,就故意问他:“北方什么东西最可贵?”张天锡回答说:“桑椹又甜又香,鸱鸮吃了,会改变声音;醇酪怡情养性,人吃了,不会生嫉妒之心。”
  表面上看来,张天锡这话说得很平淡,其实他是在骂人,因为按照古代传说,鸱鸮是一种恶鸟,这种鸟叫声很难听,吃了桑椹之后,叫声会变得好听。张天锡这话的意思是,江南没有那么好吃的桑椹,所以你们这群乌鸦嘴才会唧唧歪歪;江南没有那么好吃的醇酪,你们这群小人才会这么嫉妒。
  在《世说新语》里,没说这个问话的人是谁,不过在《晋书》里,就写了这个人是谁,他是孝武帝的弟弟,名叫司马道子,孝武帝的大儿子是个傻子,后来当了皇帝,司马道子成了摄政王,有生杀大权,死在他手下的大臣很多,却对当众侮辱他的张天锡没怎么报复。大概司马道子也知道这个秘密。

2010-10-2 19:06:00
  在司马道子手里,张天锡很吃了些瘪,可是没多长时间,他简直成了香饽饽。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掌权时,天天找他聊天,张天锡一说自己没钱,他立刻任命张天锡做庐州太守;后来桓玄篡位,又任命他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简直和他还有国家时一样。
  当时,我读这段历史时,只觉得东晋王朝的掌权者简直疯了,拼命去讨好这个亡国之君,现在再结合陈步云的判断一推想,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并不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巨大宝藏!
  想到这里,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顿时觉得疑惑尽去,神清气爽。抬头看看天空,只见天色碧蓝,白云朵朵,四周是青青的田野,正是江南好时光!
  陈明和孙卫红虽然不明白,却看到我们原本凝重的表情变得轻松起来,心里也大乐;特别是陈明,他白捡了个战国陶簋,心情自然更是兴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