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
第3节

作者: 北漂联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得志真是杨得志,在形势那么紧张的情况下,竟然将直升机落在了与越南隔山相望的一座山下(当时我们就把守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他一边拄着一根树棍朝山上爬,一边问陪同的一个大官(我看不出是什么官):“越军的防御啥子程度了呀?”
  “已经体系化。”那个大官答道。
  登上了山头,杨得志向一个参谋要过了一架望远镜,仔细观察开了越军阵地。我当时就在他们附近,负责保卫。用肉眼也可以看到,对面山头上的越军正在零零散散的挖工事。观察了一阵子,杨得志收起了望远镜,沉着眉头,自言自语地说:“扯淡嘛,越军根本就没有形成防御体系!”
  他又对那个大官说:“这就好办了,突袭也行,强攻也可。”
  那个大官先是紧张,后来也跟着笑了:“杨司令员,走,咱们吃饭去。”

  “走啥子嘛?”杨得志就地一坐,对那个大官说:“我就在这里吃,尝尝战士们的饭。”
  杨司令这么一说,闹得旁边的沙连长急得挤吧开了眼,因为20万大军进驻了金平县,蔬菜供应不上,我们只能上顿罐头肉,下顿肉罐头,大家都吃腻了。当杨司令员听说了这个情况,目色严峻,对那个大官说:“告诉云南省,给我大批大批的调菜!”
  那个大官为难地说:“杨司令员呀,云南省找了,一是菜不够,二是有了菜,运输跟不上。就那么一条路,拥挤不堪啊。”
  这时,杨司令员又吩咐道:“杨勇同志不是代表军委当总协调吗,找他,尽快实行公路军管,与打仗无关的事情,统统靠后!”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杨得志,一点儿也不像传说中的儒将。
  鼠辈

  3.19夜21:30

日期:2010-03-20 09:39:55

  1979年2月17日,战争开始的第一天,我们穿插部队进入越南12公里,可是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刚刚占领了“796”高地的晚上,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是越军王牌——316A师来了,于是,我们转入了防御,挖起了战壕,忙活了一天,到了天亮,越军也没来,大家又气又累。后来侦查得知,越军赶来的是运输队,侦察兵错将夜间行驶的汽车当成了T——54坦克。而我军与敌军的比例是5:1.


日期:2010-03-20 09:49:25

  攻击之前,战友们觉得生死难料,总爱沉闷在进攻出发阵地,默不作声。不能任意让死神宰割呀——你瞧,一个战士正在胡思乱想,另一个调皮鬼悄悄在他身上写下了留言(他这笔是哪里来的呢?因为出国前,是不允许战士带笔带纸的。

日期:2010-03-20 10:27:47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的背景说明
  3月17日,将内退后的特殊经历写成了小文《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并顺手贴在了天涯社区的“天涯杂谈”,意想不到的是,网友纷纷点击、跟进……为了不辜负大家期望,作为一个参战负伤的老兵,本着还原战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续写了《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分为之一、之二…….于是网友情绪更高,不到三天时间,点击近4000,跟帖100余,在此,有必要说明如下:

  一、尽管战争过去30年了,尽管记忆有限,但我尽可能给大家讲述一些真实的、生动的、报刊鲜见的经历和见闻。
  二、大家急于知道战争秘闻,为了弥补写作空间,我将陆续发表一些自己留存的、战友提供的以及能够搜集到的战地照片,配上文字,在“天涯杂谈”的《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文后作“现场直播”。请予以关注。
  三、在那场战争当中,我从前线到后方、从战斗到负伤、从连队到机关,经历、见闻的确很多,加之后来从事军事新闻、爱好军事学术,所以,我尽量而为吧。谢谢!
  鼠辈。3.20上午

日期:2010-03-20 16:11:33

  越军往往用几个人守一个阵地,吸引我们攻击,当我军展开战斗队形,奋勇冲杀上去,他们却又溜了。这是越军消耗我军的诡计,可惜,起初我们并没有看出来。后来,我军借用喷火枪,与越军分兵作战,方取得了理想战果(其实这也是当年美军在冲绳岛对付残忍的日军的战法)。

日期:2010-03-20 18:03:39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七)》
  杨得志司令员的直升机刚刚起飞,作战任务就下达了:
  我们西线兵团主要有四个野战军组成,王牌13军承担战略方向主攻,12军担当助攻,11军负责穿插,我所在独立师归属11军节制;三支主力首先歼灭越南保胜、老街和孟康地区的守军及附近机动的越军野战345师,而后集中兵力歼灭316A师。50军一部和其它边防部队负责清除边境地区零散越军。具体态势图如下: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越军316A师,是越南的骄傲和荣誉,其连以上军官分别受过我13军或苏联的训练,号称“决战决胜兵团”,他们的野战实力和特战本领让美军吃尽了苦头,毛泽东主席对这支部队也有所耳闻,曾给他们题过词。其师长虽然才34岁,却指挥过大小32次战役。在布置作战任务时,沙连长说:“军委首长说了,这次对越作战,打掉316A师就是最大的胜利。”还有,作为省会的柑糖市,是越南的工业重镇,锡产量占世界六分之一,其设备正是我国急需的,一个苏联援建的大型磷矿厂也有大批先进设备。由此可见,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的论述,还没有过时。

  在西线,我占有压倒越军的优势:步兵7:1,炮兵12:1,飞机6:1,坦克7:1,经测算,在我军进攻正面,平均每1.5米1个战斗员,7.5米一门火炮,火力大大超过了当年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更令我军一些指挥员自信的是,316A师是13军的徒儿,师傅对付徒儿,还有众多师叔相助,等于“杀鸡用牛刀”。可对于这种自信,我却忧心忡忡。且不说轻敌思想,单凭越军的战略思想,我们就不占先兆。为什么,因为根据敌情通报,越军边境一线没有多少守备部队,主力都配属在纵深地带,很明显,这是在用毛泽东的一贯战略,强敌面前,诱敌深入,寻机出击。纵观世界战史,还没有哪国军队消灭一个民族的;打人民战争,军民不分,胜机是不好预测的。更不可否认的是,越军屡历战火,惯于弱强转换,弱时,他们见不到踪影,强时,他们八方涌来,出拳有力,美国的骑一师、山地旅以及玳瑁特种部队,都曾被杀得丢盔卸甲。

  在一个夜晚,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沙连长。这位参谋出身的精干军人,端详了我半天,却转移开了话题:“你知道吗?老子20岁当哨长,在缅甸边境跟对方的政府军干过、跟国名党的特务干过,论功劳、论资历、论业务,早就该提了,可是一直压在机关里当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如果没有这次战争,老子还是个副连级呢。为什么这么背?就是这张嘴,忒他妈的碎了!你说的这些,就你一个人看出来了吗?”说着,他“哈哈哈”笑着走了。但走了没几步,他又回过头来,瞥了我一眼,扔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打仗时,靠近我,老子需要你。”

  我心里冷冷的,也暖暖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