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国古代十大预言-我来反忽悠》
第13节作者:
神龙太首 龙朔二年,淳风改做秘阁郎中的官职。当时的《戊寅历法》渐渐有了误差,淳风又修订刘焯的《皇极历》,改撰《麟德历》上奏,懂得技术的人都称赞他的精密。咸亨初年,淳风的官名复旧,还是当太史令。
淳风六十九岁去世。他所编撰的《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秘阁录》,和《演齐人要术》等书共十余部,多传于那个时代。他的儿子李谚,孙子仙宗,都是当太史令。
(参考资料:《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方技》等)
袁天罡传
袁天罡,别名叫袁天纲,唐朝隐士,是唐代易学数术高人。具体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无从查考。这里只辑录一些零碎的传说和史料,以享读者。
据传,袁天罡是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盐官令。唐时,为火山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等。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据说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即能深明玄机。 “以钱代蓍”的预测方法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由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袁天罡也精通此法。 三国时蜀国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
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书记载,华夏文明的人祖伏曦女娲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传颂民间:唐代道士胡备元、张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飞升,而关于袁天罡在这里得道并白日飞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有一种传说,说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傅,他们都是隋末知识渊博的高道。袁天罡曾经筑舍居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带着条金自远而来,拜于门下。据说袁天罡、李淳风为后世留下了名著《四弹子》,后世的刘伯温还对此作了校对呢。另一种传说则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
还有一个更生动的传说,李、袁二人晚年進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抟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算我是進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飘然而去。
《推背图》试解
《推背图》在中国预言中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唐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由任司天监的李淳风和隐士袁天罡共同编著的图谶。书名《推背图》是根据第六十图象(最后一象)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得。
由于《推背图》流传久远,其间不乏有人伪作版本,虽目前较为可信的为明末清初才子金圣叹批注的金批本《推背图》,今天我们看到的就是金圣叹评批的版本,原本现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有些人怀疑金圣叹的版本不是唐李淳风、袁天罡所著,而是后人据历史篡改编成而伪托为袁李二人所著的。但我们只要看看在金圣叹之后的各象(第三十四象以后)的应验情况就可以认定它决非金圣叹或金圣叹之前的人所杜撰——如果真是在那之前杜撰而伪托唐代的袁李所作,那么这位杜撰者也是大预言家,因为在他(与金圣叹同时代)之后的世事他都说对了。
金圣叹是清朝著名学者,明末清初人(1607~1661),姓张,又名人瑞、若采,因岁试作文怪诞而被黜革,后应科试,改称金人瑞,考第一,圣叹为其佛号。他评注不少古典,是一个奇才。
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除了后二十象被后人有意打乱外),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很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很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诸世纪》预言的悲观世界结局正好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朝以后历朝历代发生的大事,甚至可能包含着未来的大事。 至今已有大部份被破解出来,其中,在金圣叹在世的时候已应验到第33象。但还有好多没有被破解。到今天为止,前四十象的破解基本上已得到公认,而后二十象就是留给当今人们的谜。
据说历史上《推背图》因为太准,后来被打乱顺序了。但从文字上看,第三十五象是讲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的历史事件。第三十六象描述的是辛酉政变及其后的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历史事件。第三十七象就是清朝的结束。到三十九象,已是日本侵华了。但第五十五象讲的明显是清末的甲午战争。这些不能不使人考虑到其顺序真的被打乱了。其实预言不按历史顺序排列是很正常的,西方著名预言《诸世纪》就是个例子。相反中国预言多数是按顺序的。《推背图》所以被打乱,可能是因为当政者害怕预言流传太广,有意为之,以使臣子无先见之明。
我们看到,后二十象确实被搞乱顺序了,所以更增加了破解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这里我们做一种新的尝试,即把已破解出来的几象恢复到按时间排列的顺序上。
第一象 甲子 乾卦
谶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於唐後论元机
金圣叹批注说:“此象主治乱相因,如日月往来,阴阳递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红者为日,白者为月,有日月而后昼夜成,有昼夜而后寒暑判,有寒暑而后历数定,有历数而后统系分,有统系而后兴亡见矣。”
第一象是个开场白,说出了预言的根本依据,表达了作者的宇宙观。“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和“悟得循环真谛在”表明了作者对未来進行预测的依据,说白了就是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未来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宇宙是“循环”不止、周而复始的真谛,所以才能進行预测。因为是周而复始的,那么知道了一个“周”期的规律,当然就能知道未来的事情了。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就是说不知道天地有多大,但不管天地有多大,都是周期性的循环不止的,象太阳与月亮的轮转一样。
“自从盘古迄希夷”,盘古就是中国古老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创世者,也就是说天地的开始;“希夷”是看不到听不见的意思,《道德经》中有“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之句,这里应指天地到最后最后的状态。“迄”是“到”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天地从开始到最后。
“虎斗龙争事正奇”说的是在天地的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很神奇,都是象龙争虎斗一样。
“悟得循环真谛在”表明作者看到了天地循环发展的真谛。
“试於唐後论元机”,作者生活在唐代,所以当然是预言唐代之后的事情,作者认为他们不是在说预言,而是在“论元机”,也就是在透露“玄机”给人。
第二象 乙丑
谶曰
累累硕果 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 阴盛阳先竭
金圣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