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规高校考古系毕业生的考古生涯》
第4节

作者: 我与堂姐手牵手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95年到1996年,长清灵岩寺发现隋代以前多处遗址,并清理出唐宋时期大型般舟殿台基建筑以及辟支塔塔基雕刻,均有重要价值。
  1997年,章丘西河遗址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房屋基址,证明这是一处距今8500年的人类聚落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9年,大官庄元代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1998年,七家村宋元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50余座。
  1999年,为打击盗墓活动,抢救国家文物,市考古所和山东大学考古系组成考古队,对平西山汉墓群进行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

  2000年,闵子骞路发现东汉墓葬。
  2002年冬,汇统大厦建筑工地发掘隋代墓一座,出土四系瓶一只,石人一对,墓志铭一盒,并追缴墓志铭一盒。根据墓志铭记载,此墓为隋代吕道贵之墓。这是济南市首次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隋代墓葬,出土的四系瓶、石人为研究济南地区隋代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而准确的资料。
  2004年冬-2005年夏,为配合南水北调长清段建设,济南市考古所对大街遗址、张营遗址进行了发掘。大街遗址为商周至汉代时期的遗址,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张营遗址主要为周代遗存。
  2003年和2005年,为配合章丘市基本建设,市考古所对马安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灰坑10多个,发掘周代墓葬140余座。明确了遗址的基本内涵为大汶口时代、龙山时代、商周时期的遗址。如此密集的周代墓地的发现在山东较为少见,它的发现极大丰富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资料。
  2006年2月,为配合唐冶片区建设,市考古研究所对片区进行了拉网式文物调查,发现一处大型商周至汉代遗址并进行发掘。迄今发现汉代烧制瓦的窑址两座,出土大量商周至汉代遗物。
  文物保护区发掘
  2002年划定的六大文物保护区,覆盖了济南老城区及周边遗迹丰富的地区,对城市建设中亟待保护的核心文物资源实施保护。
  2001年秋,市考古所发掘高都司巷春秋至明清遗迹约1000平方米,发现房屋基址、道路、灰坑、大量水井以及角器制作作坊的遗迹,出土大量唐、元、宋代精美瓷器,汉代陶器及各类文物逾千件。
  2002年冬,市考古所在旧军门巷发掘出土从商代至明清的遗迹、遗物,发现房屋、水井、灰坑等多处,出土汉代至明清时期文物200余件。
  2004年夏,市考古所在按察司街遗址发掘汉代至明清的遗迹,发现房屋、灰坑、水井等遗迹多处,发现大面积和冶铁活动有关的矿渣的唐宋地层堆积。

  2004年冬,市考古所在运署街遗址发掘汉代至明清遗迹约1000平方米,发现房屋基址、墓葬、灰坑、水井等遗迹多处,另外也发现了大量矿渣的汉代地层和大量的汉代陶制铁器范模,说明在汉代济南老城区内已有冶铁活动。
  2003年夏,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县西巷拓宽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砖制地宫一座,内有题记碑一块,和大量佛教造像残件,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开元寺”的记载,证明此处曾经是济南地区佛教活动的一个中心。
  主动发掘和学术研究
  一、平陵城的钻探与城墙发掘
  平陵城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汉书》记载曾为汉代济南郡治所,城墙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汉代济南地区政治、经济情况的重要遗址。2001年冬,省市考古所在城墙范围内进行了彻底钻探,明确了城内遗存的基本布局和城址使用时代,通过对城墙局部解剖,了解了城墙建筑程序和建筑技术,以及城墙建造和维修年代。这次发掘将平陵城作为研究汉代济南地区历史的一个支点,结合更多周边遗存的发现,必将使对汉代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研究更加深入。

  二、危山兵马俑坑的发掘
  2002年冬,省市考古所在章丘市圣井镇发掘兵马俑坑2座,墓葬1座。出土4辆陶制马车,陶马以及仪仗、骑马、乐舞俑多件。这样保存完好的兵马俑坑在山东还是首次发现,该发现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三、危山风景区文物调查
  2003年春,为了进一步明确危山兵马俑坑的性质,省市考古所在危山北坡进行了钻探和调查,发现了残兵马俑坑1座,和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对俗称“铁幕顶”的封土墓进行了简单钻探。
  四、长清月庄新时期时代遗址发掘

  2003年春夏,为了进一步明确济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山东大学、市考古所对长清区月庄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一处距今8000年前的重要遗址,本次发掘还发现早期的稻米标本。
  五、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举办
  2004年夏,在章丘举行了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几十个单位的学者和专家,就汉代考古的现状、研究的方法、专题研究等,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六、济南大辛庄遗址调查发掘
  2005年夏,山东大学、市考古所在大辛庄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进一步摸清了大辛庄遗址的保存现状和文化内涵,发掘了灰坑等遗迹,并采用了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动物骨骼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对遗物进行了分析。大辛庄遗址曾经于2003年在大辛庄出土了带字的甲骨,是山东地区最重要的商代遗址之一,有望解决山东地区如何在商代同来自中原的考古文化融合的重大问题。(市考古所供稿)


日期:2010-06-24 17:21:25

  (10)、
  今天有点心绪不宁,以后的连载进入我的实习阶段。先贴一篇旧文大家先看着。虽是旧作,但符合我的总体进度,也是我的心血,大家勿怪。待我情绪好点,写新的。
  姑子坪上的桃花与青铜
  两年前我念大三的时候,曾在沂源县南麻镇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古调查,西鱼台是我们的居地,一个民风淳朴安详静谧的村庄,姑子坪就坐落在村南沂河边的高台地上。
  姑子坪有两个非常凄美的传说。一说是当年一勇武将军兵败此地,眼见追军将至,遂将怀中弱儿掩于一株老桃树叶丛中,自己提剑自刎,终以自己壮烈一死保了己身全尸与孤子命脉,时人养其遗孤成人,感其事迹,遂称此台为“孤子坪”;另一说则更显悲凄,说的是坪后的山间有一处尼姑庵,香火繁盛,可是有姑子与一山之隔的大寺院里的和尚闹了丑闻,佛祖怪罪,尼庵起了一场大火,众尼齐心协力将火扑灭后,终不容于肇事尼姑留居。此尼掩面东去,碎步杂哭,走至一高台地时,忽见那肇事根源的风流和尚从后面追喊而来,尼姑连羞带急,终至香消玉殒,和尚感其至情至贞,将之葬于高台地上,时人呼台曰“姑子坪”。第二年,姑子坪上忽然盛开了万千桃花,美艳兮,悲绝兮,忽如年轻尼姑情窦初开的香腮,忽又如其蒙羞赧颜决绝之赤血……

  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传说我们得以结识它,更重要的是姑子坪就是我们那次考古调查发掘的实习之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