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20节

作者: 枉了冲冠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白”与“黑”之间,历来的文献,要么做非此即彼地“取舍”理解,要么做对立统一的“转换”理解,即便做“兼顾”理解,也只在以退为进的“权衡”、“权术”意义上,更方便的解释是明哲保身的“不吃亏”,拉得多么低下啊,“道在尿溺”了!真的如此吗?
  “知其白守其黑”句式中的“白”与“黑”,实为意义之源,其意义的极至决不在希腊前苏格拉底如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喜欢隐匿自身”的“显隐逻各斯”和希伯莱圣经“神的灵运行在黑暗的水面上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的“无中生有创世”的诸元典之下,而且它指示了两者极其深邃的关系“知”与“守”非同一的并存而“中和”。
  显示“白”恰在守住“黑”,即守住白之为白的“黑”之生成源。

  “白”之最高显示达到顶级者,无非有形之“上帝”吧、奠基之“本体”吧,可这“上帝”应深察它所运行的水面空虚混沌黑暗始应运而生“光”,暗示着“在”而不“是”的“黑暗”深藏着无形神的神秘,如高悬在宙斯头顶上的“定数率”,因而这神秘的力量才是至高无上者“自化”的渊薮;至于“本体”,显即隐了,决非哲学家所把握者,“所把握者”使哲学家及其哲学早已变成了“石头”(即“意识形态”)。(本节请参阅拙著《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这里可是参悟了一点点“知白守黑,大而化之”中的应有之义?
  那些把特殊的东西说成是普遍的东西再说成是统治的东西的“意识形态”,可曾聆听到“知其白守其黑”的教诲而警醒!
  不是“大而伯之”,应是“大而化之”。
  “化”与“伯”的差别,
  不就是中西两种文化不可同日而语之境界的差别吗?

  2006年11月25日 海甸岛

日期:2010-05-12 19:49:45

  “比尔·盖茨到中国来,住的房子就找我看的风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于希贤教授不无自豪地说。“李嘉诚也找我看过风水,好多港商为了找我家里的电话花了好几万。”
  于希贤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莫斯科大学开过风水课。1990年到1991年,于希贤被公派到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历史系教书,学校给他布置的教学任务是讲北京历史地理。于希贤带了本台湾的《大地》地理杂志,上面有他的一篇关于城市风水的文章,叫《中国古代城市风水的选址与布局》。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历史系的俄国学生,很多人精通汉语。于的文章被学生看到,马上就被20人拿去复印。学校后来知道这件事,就干脆让于希贤开了风水课,给学生系统讲授风水学知识。
  “他们之前也听说过风水,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风水感兴趣并不是因为猎奇或者实用,主要还是为了求得真知,为了了解风水中的奥秘,他们觉得风水是一种智慧。”
  亚非学院中国历史系系主任对于希贤说,风水是古人馈送给我们的睿智,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为世界创造一个和谐的未来。
  于希贤的风水课开讲了,“来的人多得不得了”,听众中不乏莫斯科大学的院士和教授,“还有人穿着中国古人的长袍,头发盘起来,完全装扮成中国古人的样子。”怕听众听不懂,于希贤一开始用一半中文一半俄文讲。“后来讲着讲着,学生都说,于老师,你不要用俄文,就全用中文讲吧,我们都能听得懂。”
  因为风水课于希贤在学校里大受欢迎,校方甚至将他的第二个月的工资就由副教授级提到正教授级,并且换了住房,配备专车接送。

  在于希贤看来,比起洋学生对风水学的崇拜与探索,中国人几十年来对风水的质疑和责难有些不可理喻。
  《新世纪周刊》VS于希贤
  西方热捧风水学
  俄国人为什么会对风水那样狂热?
  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真正的东方文化。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文化,这是自己的根基。所谓文化,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个生活态度分三个层次:一是抽象的,哲学的宗教的层次;二,狭义的文化层次,比如唐诗宋词等等;第三个层次就是物质文化。
  风水是第三个层次。比如城市的建筑风格,为何在这里选址,这样规划设计,路怎么开,树怎么种,大门怎么开,包括居家家具的式样摆设等等,建筑文化的这套东西就是风水,指导思想都是阴阳五行说,这是中国独有的文化。

  我在莫大讲过风水课之后,莫大校方就跟北大历史系提出要求:你们派来的人,都是向我们学习,比如核物理等等高科技,我们老教你不合算,也得从你那里捞点东西。捞什么呢?我们不会的,就是风水、养生这些东西。
  当时莫斯科大学校长就给北大校长写信。指名让我每年去莫大讲学三个月。帮助他们成立一个东方生态文化研究室。实际上任务就是两个:研究风水,另外就是研究中药养生。
  西方人一开始对风水好像并没有这么积极。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两种文化系统,既不能用中国的东西衡量西方,也不能用西方的东西衡量中国,各自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时间排列,中国人认为天干地支,时间是周而复始的,这跟笛卡尔时间一直向前的思想完全不一样。
  在中西文化的撞击的时间里,双方都不能互相理解。利玛窦跑到中国来,别看他对中国皇帝挺尊敬,私底下他偷偷给教会打报告:中国是个迷信的,野蛮的,没有经过基督教洗礼的民族,破土动工还要挑个所谓好日子。风水、中医,凡是基督教教义不能理解的东西,一概打成野蛮落后的迷信。

  中国人和外国人打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派人出去留学,学的什么呢?就是利玛窦骂中国的这些话,后来这些人回来之后骂得比外国人更起劲,连针灸都被骂为“东方巫术”。中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之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点东西不好。这些人在国内长期被称为“进步学者”。
  但是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文化浪潮又转了过来,西方人开始重视东方的文化。比如针灸麻丨醉丨,特别是开胸开颅,用针扎进去,不用打麻丨醉丨针,一些西方人这才意识到,身体有经脉穴位这回事。后来风水也是一样,在西方被人重视起来。
  风水在国际上影响如何?
  就像俄罗斯人一样,西方人看中国的风水,就觉得有些神奇的道理在里面,觉得不可思议,就想去了解。英国《泰晤士报》常有介绍中国风水的文章,日本有2200所大学,其中110所大学都正式开有风水班。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伯克利大学在1973年就开始招风水的博士研究生。当时中国大陆是封闭的,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伯克利大学当时找来的研究风水的学者是韩国人。

  韩国风水没有像中国一样受到这么大的冲击。懂风水的人在韩国社会最受尊重,他们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实际上都是从中国学的,时间比较早,唐宋时期。他们城市的选址都是很讲究风水的,比如首都首尔,前段时间说要迁都,绝对迁不了,因为它的风水是自古定下来的。
  全世界就中国人在质疑风水
  2005年南京大学的“风水班”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校方最后出来声明开风水班是个别教师的行为,与校方无关。
  就只有在风水发源地中国,有人会提出这些问题来——什么糟粕精华、科学迷信之争,实在太无聊了。
  总之,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需要一个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过程,打倒四人帮之后,***倡导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但是深层次的学术文化领域里,这个工作好多还没有开始。
  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哪一个城市、哪一座坟墓不是风水师来选址建造的?我们现在说风水,也得正本清源。在骂风水之前,先问问自己读过几本风水学的著作,没到一定学问根底的时候,有些人提的问题就是隔靴搔痒。一本风水书都没有看过,他有什么资格对风水说三道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