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27节

作者: 枉了冲冠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回头想想我们最初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技术之本质?可是我们从技术的工具性规定追问而来得出的却是“解蔽”,二者有什么关系吗?海德格尔回答“关系大矣。因为每一种产出都建基于解蔽。但产出把引发——即因果性——的四种方式聚集于自身中,并且贯通这四种方式。在引发的四种方式的领域中包含着目的和手段,包含着工具性的东西。工具性的东西被看作技术的基本特征。倘我们逐步逐步地追问被看作手段的技术根本上是什么,我们就达到了解蔽那里。一切生产制作过程的可能性都基于解蔽之中。”[22]一切的产出都建基于解蔽,且一切生产制作过程的可能性都基于解蔽之中。技术显然不能仅仅是手段而已,其“乃是一种解蔽方式”。海德格尔认为,倘我们注意到这一点,“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适合于技术之本质的领域向我们开启出来。此乃解蔽之领域,亦即真理之领域。”[23]也就是对技术之本质就是一种解蔽,而我们对于技术之本质的追问也将进一步转变为对解蔽本身的追问。在古希腊“技术”一词是和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其表示最广义的认识,是对某物的精通,对某物的理解。因而技术“之决定性的东西绝不在于制作和操作,绝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上面所述的解蔽。”[24]“技术是一种解蔽方式。技术乃是在解蔽和无蔽状态的发生领域中,在真理的发生领域中成其本质的。”[25]技术作为一种解蔽方式要完成这种本质就要解蔽和无蔽状态的发生领域中,发生领域这里强调的就是解蔽的动态性。

  从而海德格尔对技术之本质做出了回答,但是我们知道海德格尔是从古希腊词源学追问的,其追问的技术也是一般的技术,他本人举的例子也是手工技术的例子,所以似乎其对现代技术是否适应是值得怀疑的,并且现代技术就其复杂程度以及所谓先进性来说,也是需要具体的追问的。现代技术有什么新的特质呢?其本质又是什么呢?
  (二)现代技术之本质的追问。
  “什么是现代技术?它也是一种解蔽。”[26]但是其还有什么新的特质吗?“解蔽贯通并统治者现代技术。……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Herausfordern),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储藏的能量。”[27]那么这种促逼有什么特征呢,海德格尔指出“贯通并统治着现代技术的解蔽具有促逼意义上的摆置(stellen)之特征。”[28]这种摆置之特征指的是“解蔽向它本身揭示出它自身的多重啮合的轨道,这是由于它控制这这些轨道。这种控制本身从它这方面看是处处得到保障的。”[29]这里指出摆置的自我控制和保障的特征。这点在《世界图像时代》中做了详细说明。说完促逼的摆置之后,我们就要追问被促逼摆置的东西有哪些特征,海德格尔指出“这种东西(被促逼摆置的东西)(笔者加)处处被订造(bestellen)而立即到场,而且是为了本身能为进一步的订造所订造而到场。”[30]这就是被促逼摆置的东西的特征,海德格尔称之为“持存”(Bestand)。其进一步解释说“它(持存)所标识的,无非是为促逼着的解蔽所涉及的一切东西的在场方式。在持存意义上立身的东西,不再作为对象而与我们相对而立。”[3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海德格尔这里说的对象并不是我们主客二分思维上的对象,而是指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上的对象。

  促逼为我们带来了摆置、订造、和持存,然而这些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海德格尔指出“通过促逼着的摆置,人们所谓的现实便被解蔽为持存。”而完成这种摆置的正是人。但是“现实向来于其中显示出来或隐匿起来的无蔽状态,却是人所不能支配的。”[32]因为自柏拉图以来“现实就在理念之光中显示自身”[33]。人被促逼着去摆置自然,但是又不能支配这种现实,反过来自身倒受到促逼,被订造,沦为更原始的持存,因为人是摆置的执行者,这种境况海德格尔称之为“人力资源”。但是“恰恰由于人比自然能量更原始地受到促逼,也即被促逼入订造中,因而人才从未成为一个纯粹的持存物。人通过从事技术而参与作为一种解蔽方式的订造。不过,订造得以在其中展开自己的那种无蔽状态从来不是人的制品,同样也不是作为主体的人与某个客体发生关系时随时穿行于其中的那个领域。”[34]人只是参与订造,并且正是在这种订造中,自身也在被订造,但是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持存物,也就是说人并不是一下子立刻转变为持存,这种持存的形成是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那么如果不是人在订造,是什么在背后发生作用呢,“这种东西总是已经占用人,并且这种占用是如此明确,以至于人一向只是作为如此被占用的东西才能是人。”[35]但是人至少是参与者,难道连这种参与也是被促逼着摆置的?“如果说人以其方式在无蔽状态范围内解蔽着在场者,那么它只不过是应和于无蔽状态之呼声而已;即便在他与此呼声相矛盾之处,情形亦然。所以,如果说人通过研究和观察把自然当作他的表象的一个领域来加以追踪,那么,他已经为一种解蔽方式所占用,这种解蔽方式促逼着人,要求人把自然当作一个研究对象来进攻,直到连对象也消失于持存的无对象性中。”[36]无对象恐怕正是我们现在自豪的宣称的到处留下人类的脚印。

  “现代技术作为订造着的解蔽绝不是纯粹的人的行为。因此,我们也必须如其所显示的那样看待那种促逼,它摆置着人,逼使人把现实当作持存物来订造。那种促逼把人聚集于订造中。此种聚集使人专注于把现实订造为持存物。”[37]这种促逼人去订造自然的现代技术之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座架”(Ge-stell),海德格尔认为这就是现代技术之本质。这个词德语中原来的意思是框架、底座、骨架,而海德格尔是为了“命名那种促逼者的要求,这种要求把人聚集起来,使之订造作为持存物的自行解蔽。”[38]其这里强调的是将摆置聚集起来。“座架意味着那种解蔽方式,此种解蔽方式在现代技术之本质中起着支配作用,而其本身不是什么技术因素。……技术工作始终只是对座架之促逼的响应,而绝不构成或产生出这种座架本身。”[39]现代技术只是依照座架中发生的无蔽状态将现实事物揭示为持存物。“不仅仅是一种人类行为,根本上也不只是这种人类行为范围内的一个单纯的工具。对技术所作的单纯工具的、单纯人类学的规定原则上就失效了;这种规定不能通过一种仅仅在幕后控制的形而上学的或宗教的说明来得到补充。”[40]这里海德格尔提出了技术的人类学规定,这就让我们回到了最初海德格尔对通俗技术的划分,即工具性规定和人类学规定。我们现在追问的这条道路是从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开始的,而始终对技术的人类学规定没有涉及,海德格尔这里指出现代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人类行为,但是却根本不是人类范围内的单纯工具。对于技术的工具性规定通过前面追问,我们已经对其进行了反驳,而对于技术的人类学规定海德格尔指出单纯人类学的规定是行不通的,但是承认技术是人类行为,却不仅仅是人类行为,这里其反驳技术人类学规定的说法是:其不能通过一种仅仅在幕后控制的形而上学的或宗教的说明来得到补充。这里海德格尔实质上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所以对于这条路径将是值得追问的,这也是本文后面将要阐述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