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30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海德格尔从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开始其批判,接着到揭示技术之本质作为一种解蔽方式而存在,进而指出现代技术之本质的的座架的促逼着解蔽的特性,面对这种危险,海德格尔阐明了现代技术之本质作为一种座架的解蔽其本身具有两义本质的特性,也就是在这种解蔽中蕴含着救渡。然而这种两义本质的揭示本身就是要指出现代技术之本质的遮蔽的特性,从而让人从现代技术之本质的思考中向上追溯,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控制。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海德格尔试图从现代社会图像化中去追寻现代社会本质形态的基础,即形而上学基础的追问,其认为现代的一个本质现象就是作为研究的科学的出现,而作为研究的科学背后的形而上学基础就成为了追问的对象。在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通过对现代社会根本现象的分析引出了源自笛卡尔的现代形而上学基础,认为笛卡尔的主体性的人本主义形而上学基础是现代社会之根本现象的源头。这种源头在于形而上学对于存在者之本质和真理之本质的一般主体性或者说对象性规定。最后的结尾海德格尔仍然指向了创造性的追问和真正的沉思。两篇文章从不同出发点开始,目的都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而其最终目的正是要让人重新唤起对允诺者的洞察和信赖。这里的允诺者是非形而上学性质的,可以说是最高的宰制者,但其隐匿着,并且似乎又不可言说,这也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其放弃了用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去谈论允诺者。允诺者也就是前面说的居有事件,孙周兴也翻译为“本有”和“大道”。其特性正如孙周兴所说“集Aletheia与Logos,于一体的“大道”高于有、无;人归属于“大道”;“大道”自行隐匿;“大道”是不可言说的,这大约就是“大道”的基本意思和基本特性了。在海氏看来,这样的“大道”是西方形而上学所未曾思和不能思的。它也许不止于是反形而上学的;更应该说,形而上学也在“大道”的发生中,为“大道”所“居有”了。”[91]正是由于其自行隐匿和不可言说,海德格尔后期才放弃了用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去说它。海德格尔对“大道”或者说允诺者的追问其用意似乎正是让人们不断的觉知到“大道”的存在,并且随时对自己的人类中心主义有所察知,进而进行追问,在追问中不断的同乡救渡之路。因为“他担心,一旦将技术理解为狭义上的工具,人类便会忘却真理展现。用古汉语说,即小技得逞,大道废弛矣。”[92]人类无论如何厉害,都只能在“大道”的总体之内,海德格尔说的救渡就是指回家,也就是对“大道”的依附,但这种依附不是简单地说无为,因为在“大道”之内,万物才可以按照其各自之本质而生存,形成和谐之音,而人现在要依附或者说归于“大道”,首先就要先回归自己的本质,进而才能说归于“大道”,所以不能简单说无为。
(二)海德格尔文化批判的出发点猜测。
首先我们要对文化进行解释,因为这个词本身由于其所谓的应用广泛已经无所不是了。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对现代之根本现象的阐释中指出,“人类活动被当作文化来理解和贯彻。而文化就是通过维护人类的至高财富来实现最高价值。文化本质上必然作为这种维护来照料自身,并因此成为文化政治。”[93]海德格尔将其解释为现代的第四个根本现象。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所谓文化或者说当代的文化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仍是建立在现代之本质两大进程之上的,“亦即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的相互交叉,”[94]海德格尔称之“照亮了初看起来近乎荒谬的现代历史的基本历程。”[95]而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对世界作为被征服的世界的支配越是广泛和深入,客体之显现越是客观,则主体也就越主观地,亦即迫切地突现出来,世界观和世界学说也就越无保留地变成一种关于人的学说,变为人类学。”[96]也就是说之所以人的一切行为被理解为文化,是由于关于世界的学说变成了人类学,本质上源于世界的图像化,当然这里必须说明文化指的是现代文化。而这种人类学本身“标志着那种对人的哲学解释,这种哲学解释从人出发并且以人为归趋来说明和评估存在者整体。”[97]这里人类学也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或者说人类中心论。那么源于人类学的这种文化其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即当存在者成为表象之对象之际,存在者才以某种方式丧失了存在。这种丧失是十分清晰和不确实地被追踪到的,并且相应地很快就得到了弥补,因为人们赋予对象和如此这般得到解释的存在者以一种价值,并根本上以价值为尺度来衡量存在者,使价值本身成为一切行为和活动的目标。”[98]存在者的价值化本身就是人类学产生的方式,并且其是对存在丧失的弥补。“由于一切行为和活动被理解为文化,价值便成为文化价值,进而文化价值竟成了对一种作为主体的人的自我确证服务的创造的最高目标的表达。”[99]这里海德格尔就给我们将文化和价值的关系指明了,文化基于人对世界图像化而来的价值化,而且价值本质上是“对那种在作为图像的世界中的表象着的自身设立活动的需求目标的对象化。”[100]但是这种文化或者说价值化所成就的人与价值本身的关系却使得存在的彰显被隐蔽,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对变得平淡无奇、毫无隐秘的存在者之对象状态的微弱无力的蒙蔽。”[101]所以海德格尔的文化批判出发点是源于一种人类学批判的,所以这种批判本身不会再文化之中。
海德格尔对文化的这种批判本身具有明确的目的,其实要将人从文化之中引向文化之外,或者更深点说就是要打破存在之镜。但是海德格尔的文化批判是基於其整个哲学的,并且内容本身也是很丰富的,所以我们这里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猜测。
日期:2010-05-24 10:46:46
噬嗑卦:冷热水效应——刚柔相济的不二法门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活捉了颉利可汗,将东突厥彻底消灭,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然而,面对李靖为大唐帝国立下的不世之功,唐太宗却在欣喜之外,多了一层忧虑,以至于食不甘味。嘴里咀嚼着食物,太宗的心里突然想起了《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噬嗑卦》。
《噬嗑卦》离上震下,离为阴卦,震为阳卦。阴阳相交,咬碎硬物,喻恩威并施,宽严结合,刚柔相济。
这个卦,让太宗顿时有了主意。然而,凯旋途中的李靖却并不知道太宗的心思。当他满心欢喜回到京城时,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棒:被御史大夫温彦博以“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为由狠狠地参了一本。虽然相对于“平灭突厥”这样的不世之功,顺手牵羊几件战利品算不得什么,但真要追究起来,往小了说,是个别士兵违抗主帅命令,犯了军纪,抓几个出来治罪就能了结;往大了说,却是主帅纵容部属趁机掳掠、中饱私囊,不但可以把打胜仗的功劳全部抵销,而且主帅完全有可能为此锒铛入狱、前程尽毁。现在,既然皇上在追究这件事情,那自然就不可能往小里说了……李靖顿时方寸大乱。
果然,上了朝堂,温彦博的奏疏被当众公开,太宗一一细说、刨根问底,把李靖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自始至终没有提及此战的功勋。磕头谢罪之后,李靖回到府里,吩咐家人谢绝所有客人,自己要闭门思过。
就这样战战兢兢地过了些日子,李靖终于等到了太宗的召见。
君臣见面,太宗的脸色虽然不像上次那么严厉,但还是非常严肃。他正色对李靖说:“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回朝后却有功不赏,被随便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过你放心,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朕想好了,决定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的功勋!”然后,太监宣旨,加授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一千匹,加实封户到五百户。
李靖如释重负,磕头谢恩如捣蒜。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再次召见李靖,春风满面地对李靖说:“前些日子有人进谗言,说了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朕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可千万不要为此介怀啊!”随即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赐绢两千匹。
李靖顿时感动得痛哭流涕。此后二十年,唐太宗和李靖一直是君臣知遇的典范。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你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时,便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时,便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一盆温水”,为了不使他拒绝,不妨先让他试试“冷水”的滋味,然后再将“温水”端上,如此他就会欣然接受了。
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鲁迅先生的精辟论述,谈的就是“冷热水效应”。
唐太宗对付立了大功班师回朝的李靖,用的就是这一招。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得知李靖大获全胜,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往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以至于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太宗、诸王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一直欢庆到深夜,还说:“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何以加!”而当时李靖已经是兵部尚书、实封四百户,立此大功,又该如何赏赐才好呢?如果直接封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赐绢两千匹,李靖会不会觉得赏赐太轻呢?于是,太宗就导演了一出由《噬嗑卦》牵出的好戏。
相对于“冷热水效应”,在《噬嗑卦》隐喻的恩威并施、宽严结合、刚柔相济中,威、严、刚,是冷水,恩、宽、柔便是温水。
日期:2010-05-25 09:52:39
贲卦: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
一般人都以为,关于孔子,最重要的一本书是《论语》,其实不然,最能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是他对《易经》的研究。孔子潜心研究《易经》的时候,已经很老了。他在感叹其博大精深的同时,为《易经》做了《十翼》,也就是后来的《易传》。孔子使《易经》成为一门严肃的哲学,而不是单纯的玄术,但《易经》归根结底毕竟是一部关于占卜的书,所以,有时候,遇到犹豫不定的事情,孔子也会卜一卦来解决心里的疑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