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36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据《明史•徐达传》记载,徐达每次带兵出征,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时也经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因此熟知古代兵法,“尤长于谋略”。
一个人是否长于谋略,不仅仅在于他是否善于经营军队、打赢战争,更在于是否善于经营自己的整个人生。没有哪位皇帝不对帮助自己打来天下的功臣抱有戒心,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条件限制,朱元璋也达不到刘邦、赵匡胤那样的境界,所以,在他身边做臣子,更需要小心谨慎。因为朱元璋对所谓的“太阴数犯上将”星象深信不疑,大臣中,又以徐达的心情最复杂。为此,天下安稳后,徐达位居他人生的“大壮”,为官一直很低调。
首先,他任何时候都对朱元璋恭谨有加。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年轻的时候棋艺不如徐达,当皇帝之后,以为自己的棋艺和位子一样也长进了,就召徐达去莫愁湖花园下棋,还要求徐达拿出真本领来。徐达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就在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以为自己终于赢了的时候,却发现棋盘上的棋子竟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花园一起赐给了徐达,从此再也不找徐达下棋了。
其次,喜怒不形于色。同样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无论是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封为魏国公,还是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徐达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
更关键的是,徐达为官,不仅从不拉帮结派,还不时提醒朱元璋提防身边类似胡惟庸那样的小人。
正因为有这些原因,徐达作为一员武将,才得以和“赛诸葛”刘伯温一样,成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极少数获终天年的大臣。
卡贝定理的核心,是“放弃”。
在这位名叫“卡贝”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眼里,面对战略选择的诸多困境,选择放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胆识,更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智慧。
一个人在他处于“大壮”阶段的时候,似乎具有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能力:比如那些类似徐达的功臣们,个个都以为自己“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现在胜利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却不知道朱元璋对他们抱有多强的戒心。而徐达在那种境遇中,却知道“放弃”:下棋时,朱元璋才说了一句话,徐达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是主动放弃了早年随太祖起兵时候,朱元璋为了笼络他们而赋予他们的“称兄道弟”的特权,显然,这个时候要是还像起兵伊始,表现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就是自取灭亡,只有甘心做一个诚惶诚恐的臣子,才是本份; 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甚至魏国公之后,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徐达依然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放弃了满足虚荣心的机会……
在容易让人激情冲动、意乱情迷的众多致命诱惑面前,人们总是会忘掉理性的分析和选择,忘却了放弃,而任凭欲望的野马在陷阱密布的现实里纵横驰骋。但真正聪明的人却知道:放弃是判断之后的放弃,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放弃”是一种战略智慧。所以,与徐达比起来,刘邦的谋臣张良直接辞官隐居,放弃得更彻底。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张良比徐达更智慧。
日期:2010-06-11 08:43:40
晋卦: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
《晋卦》下坤上离,离为日,坤为地,太阳高悬,普照大地,当然是一幅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的时候,采取果断措施,乘势而进,就会有所作为。
《左传》中,关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比较多,但大都是写他本人的。不过,毕竟他从逃亡到回国期间,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如果身边没有人关注晋国和重耳所寄居的国家的时局,以各种方式辅佐他、支持他,他怎么可能成功呢?幸运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走向成功的每一个关口,都有力量促使他顺应天时,迈出关键的一步。重耳在岳父齐桓公的庇护下过着悠哉游哉的幸福生活,忘记自己当初逃离晋国时发过的誓言时,促使他迈出关键一步的,包括狐毛、狐偃、赵衰、介子推等,也包括齐姜。
重耳迷恋眼前的安逸生活,不想离开齐国,和他一起从晋国逃出来的臣子赵衰、狐偃等人都非常着急。大家来到城外桑林深处秘密商量,说好先把行李准备妥当,然后再约重耳到郊外打猎,一出城就赶车到宋国去。几个人商量好了就分头去准备,却没料到他们的话被正在那里采桑的齐姜的侍女偷听到了。侍女们回去后,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报告了齐姜。
是让丈夫走、还是把丈夫留下,齐姜那时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天人交合”了一番之后,想到有如此忠诚的臣子、晋国又众叛亲离到连年不得安宁,这不正是丈夫干一番事业的大好时机吗?于是,齐姜先试探丈夫有没有要离开齐国的打算,当她听重耳说要舒舒服服呆在齐国哪里也不去的时候,齐姜终于下定决心,要和大臣们联手,逼重耳离开齐国。
第二天一早,赵衰、狐偃来请重耳出去打猎。重耳还在酣睡,齐姜却早就在门外等着了,问他们既然是去打猎,为什么要做远行的准备?然后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他们的预谋,也敬佩他们的一片忠心,要配合他们让重耳离开齐国,去干大事。当天晚上,齐姜在宫内摆下酒席,将重耳灌醉,然后狐偃等人七手八脚地将重耳抬上车,连夜出了城,等重耳醒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跑出齐国都城五六十里了。重耳无可奈何,只得和大家一起上路。
后来,重耳在狐偃等大臣的协助下,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登上了王位,然后,派人到齐国隆重地接回了妻子。
在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里,“登门槛效应”越不被人重视,便越来越显得重要。
其实,我们只要能运用好“登门槛效应”,就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理想。通俗地讲,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要想进入楼梯后面的门,就必须一级一级地爬楼梯,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去。
不过在登门槛的过程中,有些门槛是我们自觉跨过去的,而有些时候,却是别人把我们推过去的。
重耳是个非常幸运的家伙。他人生中的很多门槛,都是被人推过去,甚至裹在被窝里抱过去、装在马车里拉过去的。
齐姜是个好媳妇。《左传》里对她的记载很少,就像写每一个好媳妇一样。如果一个女子在《左传》里着墨比较多,那么她一般都不是好女人,比如鲁庄公夫人哀姜 、鲁成公的妈妈穆姜、郑庄公的妈妈武姜等等。但齐姜的确是一位有抱负的奇女子,她很明白《晋卦》是什么意思,知道自己在丈夫一生的关键时候,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乘势而进,然后就会有所作为:“公子,诸位老臣为什么不辞劳苦,跟随您辗转列国?就是因为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振国业,共享富贵。可是自从公子在齐国落脚,就沉浸在卿卿我我的温情之中。妾能得到公子厚爱,万死也要报答您的恩情。不过,如果因为妾而耽误了您的复国大业,那妾可担当不起呀!我看,晋国局势已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回去,正是时机!”这段话,虽然是后人揣测的,但却非常符合齐姜当时的心理。
日期:2010-06-12 08:57:22
明夷卦:在逆境中坚守,更能彰显人格魅力
《明夷卦》下离上坤,离为明,坤为顺;离为日,坤为地。日没入地,光明受损,前途不明,环境困难。显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