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40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从这个角度来说,《益卦》讲的就是为官之道。
汉文帝显然很明白这个道理。他很想治理好国家,于是采用了减省租赋、令列侯归国、弛山泽之禁、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入粟拜爵等手段富民,而且还躬修节俭,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足多了,汉文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作为的好皇帝。
和他相反的例子,最典型的莫过于隋炀帝的横征暴敛,这个贪婪的昏君恨不得把天下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全都抓在自己手里,结果百姓连吃饱饭的欲望都得不到满足,还得为他挖河拉纤,远远地看他和花枝招展的美女嬉戏,怎么可能不将他恨得咬牙切齿?隋炀帝最终魂断江都,那是他罪有应得。
日期:2010-06-25 08:58:36
夬卦:但机会没来之前,要韬光隐晦
《夬卦》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本卦五阳一阴,象征君子对小人的态度,是绝不手软。
据《明史》记载,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崇祯帝即位时处境非常险恶,周围全是魏忠贤的党羽。心思缜密的崇祯帝决定先对付兵部尚书崔呈秀。崔呈秀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手握兵权,一直是魏忠贤最得力的助手。
崇祯帝利用阉党的内部矛盾迫使崔呈秀于天启七年十月初辞职,既斩断了魏忠贤的一条臂膀,又向臣民发出了一个魏忠贤要垮台的政治信号。果然,官员们闻风而动,一个叫钱嘉征的贡生最先上疏,公开声讨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即“并帝、蔑后、弄兵、无君、克剥、无圣、滥爵、滥冒武功、建生祠、通关节”。魏忠贤故技重施,像当年糊弄天启帝一样,跑到崇祯帝面前嚎啕大哭,连称冤枉,但崇祯帝丝毫没有给他留颜面,让人当场宣读钱嘉征的奏疏,而且每读一句都要问魏宗贤是否有此事。
经此交锋,魏忠贤称病,打算以退为进,但崇祯帝“将计就计”,根本不给他机会,命他去白虎殿为天启帝守灵。此时,魏忠贤还不觉悟,竟上疏辞去爵位、诰券、田宅,以为这样可以恐吓住刚刚即位的崇祯帝。却不料,崇祯帝竟然全部批准,并立即趁机顺水推舟对朝廷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
痛打落水狗的人,不仅仅只有被他迫害过的东林党人,还有几年前还对他歌功颂德的人。很快如崇祯帝所料,讨伐魏忠贤的奏章就像雪片一样飞进皇宫,被崇祯帝捏在了手里:天启七年十一月一日,崇祯帝对魏忠贤进行“总清算”,公开宣布魏忠贤的罪行:“朕闻去恶务尽,驭世之大权;人臣无将,有位之炯戒。我国家明悬三尺,严惩大憨,典至重也。朕览诸臣屡列逆恶魏忠贤罪状,俱已洞悉。窃思先帝以左右微劳,稍假恩宠,忠贤不报国酬遇,专逞私植党,盗弄国柄,擅作威福,难以枚举,略数其概……”
随即,魏忠贤被发配到凤阳祖陵,不久即畏罪自缢。
一般的人说“剪除隐患,绝不手软”,那是因为最开始时,大家都会有个犹豫的过程。不手软,只是最后的结果。要是意识到问题就能下定决心,便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因为魏忠贤权倾朝野,崇祯帝刚即位对自己能否坐稳龙椅心里都没数,那种心境,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所以,《明史》记载,崇祯帝那段时间常常坐在乾清宫里发呆,不轻易开口说话,没有人能摸透他的心思。他为什么发呆?为什么不轻易开口说话?因为他在等,等机会。机会没来之前,他什么决定都不做。
崇祯帝相信,无论是因为窝里斗,还是为了报仇,或者是为了想讨好新主子,那些大臣当中都一定会有人跳出来。果然, 机会来了,随着兵部尚书崔呈秀因为阉党的内部矛盾被迫辞职,官员们闻风而动,开始不断上书,弹劾魏忠贤。
这下崇祯帝显示出了他绝不手软的气势,一步一步把魏忠贤逼上了死路:第一步让人当场宣读奏疏,当庭羞辱;第二步,命他去白虎殿为天启帝守灵,等于把他架空;第三步,同意他辞去爵位、诰券、田宅,并对朝廷进行人事改革,彻底剥夺了魏忠贤的一切权利力;第四步,公开宣布魏忠贤的罪行,抄家,并将其发配到凤阳祖陵,逼其自杀;第五步,对魏忠贤的尸体处以“凌迟”的极刑。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很少有不被骂的,但崇祯帝是一个例外。因为虽然他即位时明朝已是风雨飘摇,但他还是尽职尽责、力求有所作为,最主要的,就是毫不手软地铲除祸国殃民的宦官魏忠贤。
日期:2010-06-28 09:14:57
姤卦:有学问的人未必能把本职工作干好
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据《太平御览》记载,他精通《易经》,卜卦十分准确。
有一次,南平王萧恪闲来无聊,把几件小东西装进一个小盒子,然后密封起来送到梁元帝面前,看他能不能卜出是什么。这个游戏,就是古人常说的“射覆”,“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是学习占卜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占筮技能而玩的一种游戏。
梁元帝看着小盒子,按《易经》的常规卜了一卦,得到的是巽上乾下的《姤卦》,第一爻为老阴、第三爻为老阳,两爻变化的结果,巽上乾下的《姤卦》就变成了兑下乾上的《履卦》。梁元帝于是说:“巽上乾下,巽为风,乾为天,巽奇而乾圆,巽为白而乾为金,此必圆形煅炼之物,白金所制。放置于盒中,什物也,定是戒指。《履》变为《姤》,两圆在上,可知戒指必然是两个。《履卦》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人虎并在,可知戒指旁另有别物,与虎有关。《履卦》彖辞,‘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可知此物名虎而能生光,必定琥珀无疑。由此可见,盒中有三物,戒指两枚、琥珀一件。”
南平王当众打开小盒,果如其言,分毫不差。
时人都道梁元帝学富五车,但对他的人品却始终不敢恭维。不过,因为他是皇帝,没有人敢说出来而已。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和他那些恢宏的著作和传奇故事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他那些曾经被强权遮掩的可恨、可笑的举动:称帝前,他接二连三地加害同胞兄弟;兵临城下、危在旦夕时,他居然还趁巡查城防之机,在城头与群臣“口占为诗”;西魏围城时,狱中有死囚数千人,有臣子请求在特殊情况下,赦免死囚以充当战士。如此境地,他非但不允许,还昭令处死;西魏军队合围攻城,主将战死,军中大乱,昔日誓死效忠的将领也纷纷降敌,臣子劝梁元帝趁乱突围,过江与援军会合,可他坚决不从,还怀疑臣子的忠诚,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匆匆忙忙出东门投降,最后所下的一道圣旨居然是“焚烧所有藏书”,理由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那些看起来很有学问的人吸引,以为他们能把工作干好。但实际上,有学问的人未必就是能把他的本职工作干好的人。
梁元帝萧绎是史上有名的大才子。根据《梁书•元帝记》记载,他自幼独眼单明,却聪慧过人,嗜书如命,五岁即可背诵《曲礼》半部。因为从小瞎了一只眼睛,读书不太方便,梁元帝总是请人代读,自己仔细听、用心想。无论白天晚上,吃饭睡觉,都有人给他读书,这样的人还有个头衔,叫“值读”。“值读”的人晚上分为五班,每班负责一个更次,直到天亮,不管梁元帝睡着没有,都得认真诵读,即使梁元帝鼾声如雷,也不能疏忽。要是读错了,他就会立即惊醒严加呵斥,轻的从头再来,重的施予廷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