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鲜卑王—我在蒙东盗墓集团的六年潜伏》
第17节作者:
快乐小贼 “闭嘴!”卓云立刻打断了可怜小家伙的进一步描述,转向围观的心悸员工们,“都别大惊小怪的,赶紧继续找!”
卓云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大家的思绪过多停留在与墓葬和尸体相关的任何联想上。
一群人疑神疑鬼地继续散开,以墓穴为圆心做扇面搜索,更加仔细、更加谨慎。
没过多久,在山丘西侧的搜寻队员又发出一声尖叫,他周围的几个员工马上向他围拢。
张阳的反应迅速而强烈:“别一惊一乍的!”,他用猎丨枪丨比画着,“有蛇打死就得了!叫什么东西!”
那几个员工兴奋而又紧张地向我们挥手,“张总,发现一个大洞!”
我对墓穴存氧溯源的判断得到了初步证实。
这个洞口位于一条沟壑的上壁,距离地面不足半米,而直径却有一米左右,洞壁上依然残留着清晰的锐器削凿痕迹。
张阳我们几个仔细查看了洞口的位置、大小和特征,可以肯定地推断,这个墓穴已经被盗过了,无论现在里面活着的是什么。
“还要不要继续?”我问卓云。
没有任何的犹豫,卓云给出了决绝的回复:“一定要进去!”,卓云接着补充“否则就都白干了,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还怎么积累类似墓葬的分布和特点的经验?”
她的话并非全无道理。
我们搜集来许多的干草和枯枝,堆聚在洞口内侧。
张阳用铁锹挖了几锹浮土盖在枝草堆上。
浓烟借着西北风开始向洞穴里蔓延,不一会儿,山腰的敞口墓穴就向上升腾起滚滚青烟,这个洞穴的确通往墓地。
我们守在洞口,几支猎丨枪丨警惕地对准火堆,尽管我们估计不会有什么东西会从火焰中逃生。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柴火渐渐熄灭,毫无意外,我们一无所获。
“就算昨天晚上那个野物没从这个洞口跑出去,这次也得熏死了。”张阳乐观地判断。
我们一行人向山腰走去。
下山容易上山难,走杂草丛生的缓坡尤其要当心,一个不留神就很可能在光滑的草面上溜倒并咬上一口野草。
我开始理解都市郊区流行的滑草运动之所以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了。
在土坑旁边,我们被眼前的一墓吓到了。
们离开时还是平展无痕的沙面,现在留下了清晰的数条脚印。
注意,不是爪痕,是脚印!是大概半捺长短的婴儿的小脚印,是好几条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婴儿脚印!
日期:2009-09-26 20:24:12
第八章 何去何从 狂沙啸尽后的两难选择
(一)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畏。
在我们每个人所掌握的内化知识中,大致总要分为两类:我们相信的与不那么相信的。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接触到了很多连自己都很纳闷为什么要知道的貌似很荒谬的知识,包括一些颇具迷信意味的神秘传说。这些潜具怀疑成分的传说却在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的思维与行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即使不算卓云,我们这些围拢在墓室入口的十几位手握利器的男人也足以让一切可能存在的墓穴主人感到震撼,但是恰恰相反,在仅仅看到几行散乱的脚印之后,那些号称是卓总裁心腹的16位忠实员工不再听从卓云的厉声命令,纷纷缴械投降,向着脚印延伸的方向顶礼膜拜。
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这种文化以什么方式占据个人的心灵。
“是什么动物?不会真的是婴儿成精了吧?”看着众多虔诚的膜拜者,我问张阳。
他燃起一支烟,默默的摇头,深锁的眉头隐藏在烟雾背后。
卓云也被脚印吓得不轻,但是与她心中的期盼相比,这一切简直像是闹剧。
“你们闹够了没有!”卓云还在劝说膜拜中的员工们下墓,“看见几个脚印就不下去了?是不是都不想拿特别津贴呀?!”
员工中一个胆子比较大的中年男子向卓云抱怨:“不是说好了我们就管启墓的吗?也没说要下去啊。再说当时也没想到会遇到人脚獾子啊!”
好几个员工趁势帮腔:“就是啊!遇到人脚獾子了,给再多的钱我们也不下去,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
看着卓云气愤地大喊大叫,我走到张阳身边,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摸出那包烟,抽出一支吸上,“人脚獾子是什么动物啊?”
张阳经过刚才的片刻独思,脸上已经不见了忧郁和烦恼。
任何思想工作都是自我劝说最有效。
“我是没见过,但听老辈人讲过,是獾子里最诡异的一种”,张阳坐在了土坑边沿的堆土上,其他人也慢慢围聚过来,“它们能够留下类似婴儿的小脚印,引诱人们来寻找,借机施用体内迷迭香使人昏厥,再慢慢咬住人的颈动脉吸血。”几个胆小的工人不自觉地用手轻抚脖颈,“假如有人看了脚印还不上当,人脚獾子还可以模仿婴儿的哭声,直到让你信以为真。”
“那咱们是找到人脚獾子的老窝了!”“真够倒霉的!”“还是赶紧回去吧,以后再启别的墓吧。”工人们七嘴八舌议论开。
“哪有那么多的鬼呀神呀的!”卓云看着张阳,满脸的不高兴,“我看张总可以代替张震去讲鬼故事了。”
“我就是把我听说的事情和大家聊聊而已”,张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归说,墓室还是要下的。”
一听说下墓,工人们立刻走散开窃语。
“都怨你,现在好了,没人敢下去了。”卓云罕见地发起牢骚。这说明她也没办法左右局势。
“我根本就没指望你挑选的人”,张阳鄙视地对着卓云笑笑,“我还是亲自下去给你寻宝吧。”
张阳在关键时刻还是可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
我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不仅要在定位等外围方面做一点工作,也会和张阳一起下去实地探测。
卓云的状态上来了,她立刻召集员工架吊索继续开启墓顶。
员工们不情愿地忙活开了,已经在这里驻扎许久了,还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吗?只是行动中多了一些小心翼翼。
穿上厚厚的防噬服、戴上口罩,打开矿工帽灯,我和张阳紧握猎丨枪丨由吊索缓缓进入黑洞洞的未知墓穴。
除了猎丨枪丨,腰上还挂着短匕,可是内心还是不由得震颤。
原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傅佩荣教授曾在“钱塘论坛”提到过理念。他用美国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说哈佛的本科生在毕业之前要研读25本非专业书,其中有20本是哲学书,“哲学可以提供理念”,认为理念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但是,理念的力量在历史遗存的时空中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更大的教化是墓穴中真实存在的可以触摸的历史。历史的轮廓由暴力书写,历史的脚步靠暴力推动,无论这些暴力是否具有惩恶扬善的正义起点。
蒙东墓葬文化往往被动地追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优待逝者并安抚后人的同时,用一种隐讳的方式承载着归于历史的多灾多难的Opportunity Cost 。
墓穴已经被盗,但是在矿灯灼光的照耀下,我们还是为眼前精美的壁画所折服。
日期:2009-09-27 19:58:42
(二)蒙东地区墓葬结构少见青砖,而以条石垒砌为主,这主要是受当时当地历史条件限制,没有大规模的砖窑基地,反倒是采集峻岭中的岩石更为便利。
当墓室主体由岩石构成,那么我们看到的壁画应该是岩画了。
但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看到的的确是壁画,而且是木版壁画。
四方墓室已经空荡荡了,腐朽的棺板堆散在墓室中央,半块遗骸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有价值的陪葬品。
真正的大师总是在民间。
聪明的民间大师们低调而又及时地转移了历史信息的载体,只把空洞的史实留给了我们。我们似乎永远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可以如此精确地寻找到墓室,可以如此从容地掠走不可估量的历史文物。所谓的考古工作者总是在这些民间大师的身后亦步亦趋,在大师们的疏漏中发获惊喜。
眼下,我们在这座墓室里唯一可以慰藉内心的就是这面壁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