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悬疑故事———地圆天方》
第24节作者:
地圜天方 孟始飞见伊佳华说的话比道士还像道士,担心他如同“大话西游”中的唐僧那样啰嗦个没完,连忙抢过话题,指着图片道:“这件多年保存在海外的文物来华展出后就被人从博物馆中偷了出去,我们之中既有文物展的主办者又有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意从北京赶来,您能不能多提供些线索?也许会对我们找回丢失的文物有所帮助。”
听了这些话,蓬湖道长微微现出异样的神情,“呕?展出的文物丢失了?”看得出,他原来一定听说过这次展览,“差不多一个月前,有个文物局的人找到陇栖观,拿着同样的照片向我询问是否认识这件瓷器,也说这是一件一直保存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即将回国展出。当时我想,百灵老翁不可能轻易将金璘盒交给别人,更不可能让它流失到海外,对于金璘盒的模样根本记不清了,因此告诉他们并不了解这件瓷器。由于感觉图片上的瓷器十分眼熟,后来还是忍不住去太行山中找到了百灵老翁,虽然没有再次见到金璘盒,却得知金璘盒还在百灵老翁手中。当我向他讲述的有一件与金璘盒十分相像一直保存在国外的瓷器将要在国内展出时,老翁沉默了很久,像是有什么心事,后来再也没有提到与金璘盒有关的话题。”
伊佳华立刻向蓬湖道长询问百灵老翁是否隐居在紫霞岭中,但他只知道在太行山中,具体的地名说不清楚。
蓬湖道长无法提供更多与金璘盒有关的情况,三人只得告辞离开了陇栖观。
日期:2010-5-30 19:26:00
回到车中,伊佳华一直沉默不语,头脑中回顾着这次探秘之旅中的发现,以及蓬湖道长关于百灵老翁和金璘盒的描述,不断琢磨着为什么百灵老翁不将金璘盒这件已在全真教中传承了数百年的衣钵信物传下去,却总是理不出头绪。孟始飞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到车外接完电话,他闷闷不乐地走了回来,“刚出来没两天,基金会就催促我回去,真是没办法。”
伊佳华不禁有些担忧,现在发现的线索有限,如果两个同伴在这时候退出,他真不知道是该跟他们回去还是继续探索下去。勾艾文也关切地望着孟始飞。
“既然已经出来,就不管那些烦人难缠的工作了。”考虑了片刻,孟始飞又道:“终南山是旅游胜地,有许多道教遗迹,其中说经台、炼丹炉、仰天池等景点最为著名。相传说经台最初由尹喜所建,春秋时代,老子西出函古关时曾途经于此,在说经台为尹喜传授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不远处是炼丹炉,据说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旁边还有一个仰天池,相传为老子打铁淬火用的水池。现在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到这些景点去看看。”
无法发现进一步的线索,勾艾文完全没有心情游览景观。由于与史料记载不符,伊佳华当然不能赞同孟始飞的说法,认为说经台、炼丹炉、仰天池这些所谓的遗迹,只不过是后人为招揽游客而建造的景观。但孟始飞的话使他浑身一振,再结合武则天无字碑秘密碑文的内容,心中更加明朗,突然大声说道:“我想到了!地圆天方应该与鼎有关。”
勾艾文刚要询问,只听孟始飞开着玩笑说道:“这些景点我都去过,你难道认为地圆天方是终南山景点中那个半新不旧的铁炉?难道《西游记》中‘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一章记录的事情确实发生过?如果地圆天方是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在里面炼就了火眼金睛的丹炉,真算得上是一件神通广大的宝贝了!”他装出一副异常震惊的表情。
勾艾文将儿时看过的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面映入脑海之中,努力回忆那只可以炼就长生不老仙丹的炼丹炉的样子,虽然不能将小说中的内容信以为真,但这些天的经历与发现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日期:2010-5-30 19:27:00
伊佳华严肃地说道:“道教的炼丹炉又被称为丹鼎,而且无字碑秘密碑文的内容也说明地圆天方很可能是鼎。武则天大权在握时一直推崇佛教和道教,我推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统治,能让她十分看重并将这个秘密隐藏在无字碑碑文中的物品一定和江山社稷有重要的关系。”
勾艾文问道:“‘地圆天方,定国安邦’,从武则天无字碑秘密碑文来看地圆天方是与江山社稷有关,但怎么能从定国安邦这几个字就推断出是鼎呢?”
伊佳华开始娓娓道来:“武则天一定将地圆天方是什么的秘密隐藏在碑文的后半句中,很明显‘地圆天方’应该是鼎。中国古人把鼎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相传大禹建立夏朝后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此后的夏、商、周各代帝王都把这九尊鼎看成是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可以说谁得到了这九鼎,谁就得了天下。秦灭周以后,曾将九鼎迁至自己的国都咸阳,可惜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九鼎不知去向。从流传至今的一些成语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鼎的重视,因此鼎完全符合碑文中‘定国安邦’的含义。万岁通天元年,就是公元696年,武则天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重新铸造九鼎。鼎有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两种,中国古人一直推崇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圆鼎置于地上,很可能象征天,用以祭地,方鼎置于苍天之下,很可能象征地,用以祭天,由此可见,地圆是指圆鼎,天方是指方鼎,地圆天方应该是鼎。”
孟始飞这才觉得伊佳华分析得有些道理,连忙问道:“武则天所铸造的九鼎,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九鼎,还有传说中太上老君炼就仙丹的丹鼎,依你看,地圆天方到底是哪个呢?现在又存于何处呢?”
勾艾文并不那么乐观,“武则天所铸的九鼎据说不久后就被毁掉了,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九鼎在秦代时已经丢失,至于太上老君炼丹的丹鼎只是神化传说,过于虚无缥缈,并无确实的史料记载。”
日期:2010-5-31 13:30:00
伊佳华道:“武则天将地圆天方隐藏在碑文中,我推测地圆天方一定不简单,也不会轻易被毁掉。先说武则天所铸的九鼎,这九尊鼎每尊都体积庞大,重量惊人,移动它们一定十分困难。我记得《全唐诗》中收录了一篇武则天所作与这些鼎有关的诗词《曳鼎歌》:
羲农首出,
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
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
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
方建隆基。
武则天作这首诗词可能是为当时的人们运送这些鼎时吟诵、传唱的,同时也是在颂扬自己的丰功伟绩。诗词的前半阙,羲农、轩昊、唐虞、汤禹应该分别指伏羲、神农、轩辕、太昊、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等上古的帝王,后面‘天下光宅’中的光宅是武则天临朝称治时的年号,……”
“等等,”孟始飞突然若有所悟:“这首诗词的后半段,每句的第一个字联在一起竟然是‘天海上方’,会不会也是一首藏头诗,天海可能是个地名,武则天把九鼎藏在了天海的上面。依我看所谓天海,一定是指天池,地圆天方就藏在天池上方的山中。”
伊佳华不住地摇头,“这样的推论并不成立,据我所知,唐代并没有天海这一地名。即使天海就是现在的天池,中国至少有十多个天池,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等,况且诗的上半阙每句的第一个字联在一起是‘羲轩唐汤’,没有任何意义。”
孟始飞坚持道:“许你将地圆天方与丹鼎联系在一处,怎么就不许我将‘仰天池’和天海联系上呢?天海和天池差不多,可能唐代时只有一个叫天海的天池最有名。至于诗词的上半段,提到的都是上古的帝王,说明那里埋藏的不是武则天所铸的九鼎,而是在秦代时就已经丢失的中华民族远古时代所铸的九鼎。”
日期:2010-5-31 13:32: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