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悬疑故事———地圆天方》
第46节作者:
地圜天方 伊佳华感到有些惋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历史文献会被遗失和损毁,想要探寻历史的真相,只能借助于前人的发现和研究。通过泰勒的讲述,伊佳华还了解到为何拓片会出现在这里。黛安娜曾回到剑桥寻找瑞德是否在学院中留下过线索,找遍了图书馆和档案馆中的记录,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发现。当泰勒向自己在图书馆中工作的朋友莱特尔先生寻求帮助时,莱特尔竟然拿出了一张背面书写着威廉瑞德签名的中文石刻拓片。拓片的来历有些蹊跷,一直保存在莱特尔先生的家中,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张拓片是哪一辈人传下来的,只觉得这份文件十分古旧,因此一直没有丢弃。
至于莱特尔为何能拥有这张拓片,他们推测瑞德回到剑桥时,很可能住在莱特尔祖父的家中,由于那时他多次到过剑桥,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这张拓片留在了莱特尔祖父的家中。瑞德在移居到瑞典时,可能是由于十分匆忙,没有取走拓片。由于是替别人保管物品,莱特尔的祖父一直保存着这张拓片,而他的后人也一直没有将拓片丢弃。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瑞德从中国回来后,将这张拓片捐献给了雷恩图书馆。几十年后,雷恩图书馆曾拍卖过一批被校方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书籍和手稿,也可能莱特尔的祖父此时购得了这张拓片。
日期:2010-6-28 13:21:00
阅览室装饰较为现代,一排排的书架却显得十分古朴,这些由雷恩亲自设计的书架上摆放着众多的名人雕像。不难想象,几百年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在这里尽情阅读,正是那一册册前人留下的书籍,使他们得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成为闻名于世的巨人。一些书桌上拉着帘子,帘子下的玻璃展柜中展出了一些名人的书稿,伊佳华辨认着上面的字迹,头脑中不断闪现出他们的伟大作品或是科学发现。图书馆中展示的一只望远镜引起了伊佳华的注意,深暗的色泽使它看上去年代久远,这是牛顿发明的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的复制品,圆柱形的镜筒安放在木制球状基座上,做工精美,线条流畅。三百多年前,牛顿就是用这样的望远镜观测宇宙天体的。
泰勒教授翻开一本印满了徽章纹饰的书籍,递给勾艾文和伊佳华,翻开的那一页上印着一只牛顿的个人徽饰,两人不觉被眼前的图案惊呆了。只见这个图案整体为黑色,外部轮廓上方下圆,上面的长方形与下面的半圆形紧密相连。图案中间是两只交叉的胫骨,胫骨的每一端都有两个突出的骨节,共八个骨节。牛顿的个人徽饰竟与金璘盒表现出的图案惊人的相似,虽然交叉的胫骨看上去如同一只倾斜的十字架,但这两个胫骨和端部的八个骨节同样可以看成是由四条相交的直线简化而成。不难想象,牛顿将明神会的标志稍做改变,很容易使人认为图案中表现的是一只倾斜的十字架,实际上却暗藏了瓷盒中的很多特征。使用这样的徽饰,完全不用担心被外人发觉他与明神会的关系。
牛顿的个人徽饰看上去阴森诡异,更使伊佳华相信是恐惧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日期:2010-6-29 15:13:00
泰勒教授去取拓片,示意他们在阅览室外的一个房间中等候。进入了阅览室外的房间,伊佳华说道:“如果牛顿受到金璘盒的启发有了重要的科学发现,我推测一定与光学有关。牛顿在研究金璘盒时,应该努力探索过阳光下盒内的文字是如何被隐藏的。并由此发现了色散现象,提出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勾艾文点头赞同道:“很有可能,牛顿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教时,将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论文。”
不多时,教授拿着一只不大的布袋来到了房间中,布袋中正是那张碑文的拓片,拓片的纸制很厚,背面泛出暗淡陈旧的黄褐色,小心翼翼地展开拓片,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辨。乾凌洞几个熟悉的大字顿时映入眼帘,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拓片上的文字是一篇题为“乾凌洞铭”的文章,看来真是不虚此行,这张拓片定然能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的线索。由于泰勒教授还要参加一个研讨会,嘱咐他们离开时可以将拓片带走,莱特尔先生答应可以暂时将拓片借给他们研究,这令勾艾文和伊佳华欣喜若狂。送走泰勒教授,他们回到拓片前,一边读着乾凌洞铭的内容,一边分出了句读:
日期:2010-6-29 15:14:00
“昔者,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正四时。至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古者推候占测,为术犹简。浑天,星经,历法,皆出于数术。周公尤称精博,后世未能及也。
逮奉圣朝,陇右庭州出竹箓,淳风奉敕与北庭都护府长史村稽之。环天海皆山也,其西南诸峰耸然而特立,山行二三十里,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其上平旷,有穴窈然,从者谓之曰乾凌洞。至后洞,于乱石间见简策,多为周公旦册,其文漫灭,独其为文有可识者记于心。
然于简策之下,九枚龟箓甚异,古奥精微,镂以经纬,繁星散乱,不通布历,亦非占卜之物也。援疑质理,愈惑矣。所余简策批阅皆遍,终见老君册述之,谓之曰显圆行竞。显圆行竞者,传于尧,或曰原始天尊传太上大道君也,以为万经之始,又传至太上老君,谓之曰道德之祖。老君者,姓李,名聃,字伯阳,西经天海,潜竹简龟箓于崖穴也。
余智非周物,艺乏通才,不悉天图之藏密。乃觉龟箓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侔神明。
当今陛下,文明仰宇,武德开基,德符天鉴,道契神机,智略宏深,筹策弘远。皇恩益厚,命臣复匿天符龟箓于天海崖穴,万古千秋,天地共存。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既望,太史令李淳风勒铭于洞石,叹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也。”
读完拓片上的铭文,伊佳华异常兴奋,从铭文的内容可以看出,瑞德一定去过乾凌洞,并且用他手中的潘多拉瓷盒打开了石门,这块石刻一定是他从乾凌洞中得到的。贞观二十三年是公元649年,陇右应该是指当时的陇右道,唐代将全国划分为十道,陇右道为现在的青海甘肃新疆一带,天海已经考证过就是赛里木湖,赛里木湖人烟稀少,唐代时的历史遗迹自然更是罕见,除了乾凌洞还能是哪里?因此可以断定,铭文是唐代李淳风于公元649年所作,出自新疆天海乾凌洞。
日期:2010-7-1 13:19:00
勾艾文还在注视着拓片,努力琢磨着铭文的含义,伊佳华又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原文,译出这些文字的大意:
远古的时代,尧命令羲和,顺应天意,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定出四季,到了舜的时候,根据北斗星定出七项政事,那时的占卜预测,数术的方法尤为简便。天体,星相,历法都出自数术的学说。周公对数术十分精通,后世没有人能达到他的水准。
到了大唐,陇右道庭州发现了竹简,李淳风奉唐太宗的命令与北庭都护府长史村前去察看。天海被高山所环绕,西南侧的山峰高高耸立,在山中走了二三十里,到达一处峭壁的下面。千尺高的峭壁之上,平坦开阔,有一幽暗深邃的山洞,随从称这个山洞为乾凌洞。在后洞的乱石下,发现了一批竹简,大部分竹简是周朝时周公所作。竹简上的文字模糊不清,我将其中残存的可以辨认的内容记在心中。
在这些竹简下面,有九枚龟甲十分奇特,古老而又神秘,雕刻着横纵的线条,以及点点繁星,却与天空星辰的变化规律不同,也不是用于占卜的物品。探寻考证这些疑点,更加迷惑。研究了所有残存的竹简,终于在老君所作的竹简中发现了相关的记述,称这些龟箓为显圆行竞。显圆行竞是尧传下来的,或者说是原始天尊传给太上大道君的,称它为所有经书的始祖。后来又传给了太上老君,称之为道德的始祖。老君姓李名聃字伯阳,西去归隐途径天海时,将这些竹简和龟甲隐藏于山崖石洞中。
我的智慧有限,不够周密,缺乏才能,不能破解龟甲上符号的意义。却觉得龟甲中的内容可以沟通人和物,达到天下,充塞天地,横贯古今,到达神明的境地。
唐太宗文武双全,开创了大唐的基业,天下敬仰,德高功成,智慧过人,深谋远虑。皇恩浩荡,命他将刻有天符的龟甲埋藏在原处,千秋万代与天地共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