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喜出望外,以为这次机会真的来了,认为有了这些重量级人物帮忙,胜算极大。
胜利正一步一步向自己走来,晚上做梦就会笑醒好几次。
他们的计划是先除掉霍光,然后废了汉昭帝刘弗陵,刘旦继位。
首先由刘旦上书诬告,说霍光正组织军城里的部队,准备造反,路上耀武扬威,还坐着皇帝用的马车,刘旦要求进皇宫,保卫皇帝的安全。实际是想伺机下手。
故技再次重演。
他们以为这么一告,汉昭帝一定恕发冲冠,不立马杀了霍光,也得把他抓起来,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太低估了这个皇帝,汉昭帝只是笑了笑,非常平静,造反集团的每个成员心里都毛了,血压噌噌往上长。
当时汉昭帝只有14岁,这凭这件事,令无数历史学家啧啧称赞,“聪明冷静”这个词毫无吝啬地送给了他。
此后,汉昭帝越来越亲近霍光而远离上官桀等人。
==================================================
情况越来越不妙,必须抓紧行动。
造反准备进行中。
为了拉拢上官桀做内应,刘旦承诺事成之后封王上官桀,并暗中组织了几千人的敢死队,只要条件成熟随时动手。
这时候,他的国相平看出了苗头,对他说:“大王您上次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那个刘泽太爱炫耀,被人早早发觉了,听说那个上官桀也是这样的人,恐怕难以成功”。
刘旦不以为然,说:“我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这次肯定能成功”。
有3个辅佐大臣支持,信心十足。
据说,在某一天,突然天降大雨,彩虹落到了宫内,连井水都干枯了,猪都跑了出来,鸟在空中相互掐斗,老鼠跳起了舞,窗户都自动关闭,一系列的怪现象接连出现,人人心里诚惶诚恐,大家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
巧合的是,此时鄂邑盖长公主的一个仆人知道了他们要联合造反这件事,就报告给了皇帝,昭帝刘弗陵立刻抓捕上官桀和桑弘羊,然后处死。手段极为干练。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旦不知该如何应对,慌了手脚。
国相平说:“上官桀他们已经死了,老百姓都知道了,造反肯定失败”。
没有了自以为非常强大的内应,本来就心虚的刘旦软了下来。
大势已去,此时此刻,刘旦感觉无力回天。
失望、痛苦和害怕。
想像着战争带来的悲惨场面,无数人会献出生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刘旦潸然泪下,把大臣及妃妾们召来,举办了最后一次晚餐,几杯酒下肚后,环顾四周,无限伤感地唱了这首歌。
他的情绪感染了一位夫人,史称华容夫人,刘旦唱完后,这位夫人走下座位,边歌边舞唱了上面的那首《华容夫人歌》,这首歌把人们的悲伤推到了顶点,生死离别之际,已无法控制,相互抱头痛哭。
最后,刘旦自杀。
刘旦在政治上非常不成熟。
但心存善良,没有引发这场战争。
===============================================
上帝捉弄人,如果汉武帝死后,不是刘旦年龄最大,也许他就不会有造反的想法,“立长不立幼”当时在人们的意识里已根深蒂固,不能全怪刘旦。
上帝捉弄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没有极强的定力,不懂滔光养晦,那你一定被捉弄。
上帝捉弄人,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实力,鲁莽冲动,盲目的不知足,那你同样也一定被捉弄。
上帝有时离我们很近,有时离我们又很远。
===============================================
后来,汉昭帝刘弗陵追谥刘旦为“刺王”,其子贬为庶人。
日期:2009-10-16 09:54:20
第13首
种豆歌
杨恽
田彼南山,
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
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
须富贵何时。
[注释]
彼:那个。
芜秽(wu hui):杂草丛生。
顷:量词,100亩。
萁(qi):豆子的秸秆。此句的意思是:豆粒落下后只看见了没用的豆秸。
须:等待。此句的意思是:等到啥时候才能大富大贵啊,可引申理解为:富贵有什么用?
[写作背景]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去世,死因不明。
(后人怀疑是霍光所为,因为刘弗陵太聪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一山容不得二虎,霍光专政时背后也干了一些脏事
,为了保护自己,先下手为强。)
刘弗陵没有儿子,便推举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继位,但刘贺是个纨绔子弟,放纵无度。霍光一看不是做皇帝的料,就联合一些大臣把他给废
了,这个刘贺一共在位27天,据统计干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是个政治家,有眼光,有魄力,汉武帝在这点上没看错人。
然后(公元前74年),霍光将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立为皇帝,史称汉宣帝,那一年汉宣帝18岁。
汉宣帝曾在民间流浪,相对而言也算见过世面,吸取了刘贺的教训,从不干涉霍光的独断专权。
其实汉宣帝是个非常有头脑的人,深知自己根基太浅,无法与霍光抗衡,一直隐忍,直到霍光病逝。
霍光虽然霸道但还是为刘家社稷着想,一心辅佐汉宣帝,为汉朝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霍光死后,霍家人仍然把持着朝庭的军政大权,仍然骄横跋扈,汉宣帝表面上还像以前一样,任由他们放纵,目的是让他们充分暴露,等
待最佳时机下手。后人评价汉宣帝有点阴。
以此同时,汉宣帝一点一点地回收权利,逐步布局,等着霍家人上套。
由于权力上的争夺,矛盾越来越大,最后,霍家人竟准备造反,这个消息让一个人知道后,急忙报告了汉宣帝,这个人就是杨恽。
当时杨恽官职为左曹(负责人事方面),因告发霍家谋反有功,一路攀升,最后位至九卿。
其父杨敞汉昭帝时为当朝丞相,其母司马英更是有名,乃是大名鼎鼎的司马迁的唯一女儿。
一个显赫的家族。
==================================================
杨恽为官清廉,轻财好义。《汉书》记载他将父亲给他的500万全部都分给了宗亲。
还有,母亲司马英死后,父亲杨敞又娶一后母,后母死后又将家里的财产分给了后母家人。
的确是不爱财。
当时杨恽名声太响,自然得到汉宣帝的赏识。
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而有些人的缺点却是致命的。比如杨恽。
居功自傲,口无遮拦,为人苛刻,这些都是杨恽的不足。
这些缺点使他树敌太多,当时大伙都不愿惹他,敬而远之,但有一个人却站了出来,他就是戴长乐。
戴长乐是汉宣帝在民间共患难的朋友,当时官职为太仆(相当于皇帝的司机),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有一次戴长乐参加了一次宗庙排练仪式,回来夸耀说:“我扮演了一次皇帝,真过瘾哪”,这话当时绝对是大不敬,有人报告给了汉宣帝
。
戴长乐怀疑是杨恽背后指使,为了报复杨恽,就把以前杨恽说过的话告诉汉宣帝,主要有这么几件事:
1.有一天,高昌侯董忠的车在北门撞坏,杨恽就对张延寿说“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结果昭帝驾崩,现在又出现了,看来是天意啊。”
2.有一次杨恽看历代皇帝画像,指着昏君桀纣说:“他们可以当皇帝的老师”。
3.匈奴单于被手下杀死后,杨恽说:“君主昏庸,不接受臣子的建议,结果身首异处,就像秦朝任用小人,最后灭亡一样,现在的皇帝和
他们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