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19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

  念我苦寒心悲
  他并不怎么痛恨曹操,只是政见不同。
  ==========================================
  曹操杀孔融,自然是从自身的政治上考虑,当时北方已基本统一,曹操准备南征,留下孔融这样的人在后方指手划脚,实在不放心,在一
  个政治家眼里,一切都要让位于政治。孔融太不自敛。政治上太幼稚。
  ==========================================
  孔融是被捧杀了,先是被何进、董卓捧,后来主要是自己捧,杀他的不是曹操,曹操只是一个执行者。

  就像现在那些过气的明星。
  ==========================================
  孔融使我想起了大陆的鲁迅、台湾的李敖。
  ==========================================
  孔融被抓时,他的2个孩子正在下棋,一个7岁,一个9岁,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是我一个人犯罪,2个孩子能保全性命吗?”
  还没等差役说话,9岁的大儿子不慌不忙地说:“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

  曹操知道后,估计是出了一点冷汗,一狠心,全家都杀了。
  有些东西,不得不承认是遗传。
  ==========================================
  可敬的孔融,可怜的孔融,可气的孔融,可悲的孔融。
  侍才傲物者,禁止入内。

  ==========================================
  后来曹丕当皇帝,重赏收受孔融的文章,并将孔融列入“建安七子”之首,总算给了孔融一个交代。
  ==========================================
  这首诗,用了诗词中“比”的手法。
  ==========================================

  这个帖子,从晚上10点开始,写到这里时,已半夜2:19,查阅的资料较多,也投入了一些个人思考。
  长期潜水的朋友们,上岸吧,给点儿掌声。

日期:2009-11-12 09:38:42

  第23首(上)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料理。

  煮豆持作羹:用火煮豆子制作成羹。
  漉(lù)过滤。
  菽(shu):豆的统称。
  漉菽以为汁:滤出豆粒剩下的汁即为羹。这2句指出制作豆羹的过程。
  萁:豆秸。
  釜(fu):古时的一种锅。
  [写作背景]
  曹操共有13个老婆,这13个老婆为曹操贡献了25个儿子,7位公主。

  在为人类繁衍生息这方面,我们的曹丞相也算是一位辛勤工作者。
  早薨的有8个,剩下的17个当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
  曹昂勇猛无比,死在战场上,被张绣所杀,曾令曹操扼腕叹息。
  曹冲:“曹冲称象”的故事,令很多少年产生了某种神秘的向往,可惜死的也太早。
  曹彰:一武夫,留下的光彩有限。
  曹昂继承了曹操的文和武,曹丕、曹植继承曹操的文多一些,曹彰继续曹操的武多一些。曹冲继承了曹操的智慧。

  曹丕,曹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
  曹昂死后,曹丕最大。曹丕比曹植大10岁。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期间,这些孩子们还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太多的故事。当曹操封为“魏王”后,他们才走到了前台,因为有一个继承人的问题。
  在财富和权力面前,大多数人都是一条虫,蠢蠢地欲动。
  本人相信,如果没有曹操的某种明显的表示,曹植不会和曹丕争,曹植那种人忒萧洒,喜欢摆弄文字,对政治不一定感兴趣。
  曹操用人一向是“唯才是举”,在继承人问题上肯定不会固守论资排辈。

  曹操曾无数次地表现出喜欢曹植,曹植也非常聪明,这绝不是路上有一元钱你不捡的抵抗力所能克服的。人在其中,难控自己。
  曹植的拥护者是杨修、丁仪、丁翼,剩下的绝大部分人支持曹丕。虽然曹丕的人多,但最主要的曹操占在曹植这一边。
  在争储的初级阶段,曹植占优势。
  以下的几件事,使曹植越来越处于劣势,最后完败:
  1.当曹丕得知曹操准备与大臣们商量立曹植时,慌了,冷静下来后,就请来他的支持者吴质,当时怕别人发觉,就将吴质藏入大竹筐中,用车拉进曹丕府中。杨修在曹植立嗣的问题上太热情,经常主动监视曹丕,这事儿被杨修发现,立即报告曹操,曹操是极力反对大臣们参预立嗣事件的,就下令在曹丕门口暗中监视,曹丕知道后,马上通知了吴质这个新情况,吴质不慌不忙,告诉曹丕明天继续用车往府中运送竹筐。曹丕依计行事,果然被监视的士兵检查,当然筐中无人,曹操得知结果后,对杨修产生了厌恶。曹丕小胜。

  2.由于文学上的天分,曹操喜欢曹植,但曹操心里也非常明白,治国不能靠文才,多情的杨修便为曹植准备了很多问答题,以防曹操提问,这事被曹丕知道后,报告给了曹操,还把杨修写好的字条交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对杨修再一次产生看法,这次,曹丕大胜。曹植身旁有曹丕的卧底。
  3.有一次曹操出征打仗,曹植、曹丕送出城外饯行,曹植当场朗诵了一首激昂的壮行辞,令曹操很受感动,曹丕自知没曹植那才华,干着急,没办法,眼看就要露丑,此时那个吴质走到曹丕跟前,小声告诉:“只管哭,不说话”,结果曹丕立马跪下,哽咽抽泣,欲言又止,盼望父王早日平安归来的眼神令曹操大受感动,此时此刻,曹植那美丽的朗诵词显得那样的缥缈和无助。曹植再败。

  4.有一次曹操想考察曹植和曹丕单独行动的能力,让他们分别出城,而暗中告诉城门守卫不许开门。曹丕碰壁后,自然就回来了,而杨修给曹植出主意说,因为是受魏王之命出城,如果城门不开就杀了守卫,果然曹植照做,安插在曹植身边的密探急忙告诉了曹丕,曹丕又将杨修的这话告诉了曹操,曹操忍无可忍,杀了杨修,这一次,曹植惨败。

  本人以为,如果不是杨修授意而是曹植独立干了这事,可能正合曹操本意,曹操从来都不死板。
  5.关羽围困曹洪,曹操想再一次给曹植机会,让他带兵出征救援,临出发时,却发现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无法前行,这一次,曹操可能对曹植有了更多的看法,不像是一个治理国家的料儿。
  6.在情况一边倒的形势下,曹操还没确定,最后想征求大臣的意见,有一次,曹操禀退左右,只留下贾诩。
  曹操:“你看谁更适合继位?”
  贾诩沉默,面无表情。
  曹操再问。

  贾诩依旧。
  曹操急了,又说了一遍。
  贾诩无可奈何地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
  贾诩好似漫不经心的话,完成了致命一击。
  (贾诩支持曹丕,但不露声色。)
  (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立幼不立长而内讧大乱)
  贾诩才叫厉害,这是智慧,杨修只是聪明,而且还是聪明过了头。
  终于,建安22(公元217年),立曹丕为世子,曹植彻底失败。

  建安25年(公元220),伟大的曹公病逝,终年66岁。曹丕继位魏王。
  从个人感情讲,真希望曹公多活几年,也许真能统一,培养出一位英主,免司马家族乱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