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经常随曹操出兵打仗,虽然也安马劳顿,估计没受过多少苦,也没杀过几个人,自然有人出面照应,安逸生活对人的性格也是有影响的。曹丕不是苦孩子出身。
经过千回百转的争储竞赛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公元220年继承魏王,当年10月,逼劝汉献帝“禅让”,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干了若干好事和若干次事:
1.没杀汉献帝,并封山阳公。(后来嵇康就曾在山阳隐居)
2.继续执行曹操倡导的“屯田制”,进一步发展经济。
3.征服了北方的鲜卑族,稳定了边疆局势。
4.重视农业生产,与民休息,使后来的国库充盈,国力增强。
5.轻刑罚,薄赋税,实际上执行类似汉文帝时期的“无为而治”。
6.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诗歌、赋都有标榜之作。
7.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
1.毒死其弟曹彰,险些害死曹植。
2.赐死夫人甄氏,死后还“披发覆面,以糖塞口”,为的是避邪,怕甄氏冤魂索命。
3.曹操死后,偷偷地将曹操原来的妃妾运过来,梅花二度。
曹丕风流倜傥,绝对是个性情中人,有“草根情结”,没有太多做作,平易近人,当时和很多人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尤其是与“建安七子”的关系就是朋友。经常与他们聚会,饮酒赋诗,谈天说地,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是文人间的那种朋友关系,当时曹丕是文坛领袖,兼职作家协会主席,历代皇帝中,可能只有曹丕能做到。
曹丕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朋友的。
这首诗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病逝时,曹丕亲自去吊丧,并感怀孤儿寡母的凄苦而作的一首诗。
=======================================
这是一首“拟代体”诗。所谓“拟代体”,就是不写自己写别人,大都以女子入题。
“拟代体”分为2种情况:
1.“拟体”:诗中的主人公是女性。(不写自己)
2.“代体”:作者将自己想像成一位女性。(也就是代言,如曹丕的这首《寡妇诗》)
“拟代体”写作方法在唐诗宋词中大放异彩。
《诗经》里虽然也有很多女性题材的诗篇,但因为无法考证作者的性别,很难说是“拟代体”。
屈原的《湘君》可以看做是我国最早的“拟代体”。(个见)
曹植也写了很多这种“拟代体”,对后人“拟代体”诗产生真正影响的本人以为就是从曹丕、曹植两兄弟开始的。
========================================
这首诗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是朱熹的定义,也就是先写景(如本诗前4句),做个铺垫,然后触景生情。
“兴”的运用,非常适合中国人“曲径通幽”的审美情趣。
========================================
曹丕还写做过其它“拟代体”诗。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写一位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委婉缠绵,如歌如泣,是一首好诗。
这首诗是我国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比张衡的《四愁诗》更工整)
还有一首:
善哉行
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描写一位孤零女子的伤感悲愁,读后怜悯顿生,尤其是最后8句,令人咀爵含香。(多读几遍试试看)
还有,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曹丕一座位。
《典论·论文》中首次批评了文人相轻的习气,并逐个客观点评了“建安七子”的写作特长。
曹植的诗,才气多一些,曹丕的诗,人性多一些,各有所长。
从曹丕的多首“拟代诗”中看出这位皇帝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
===================================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曹丕请一批朋友在家饮酒聊天,酒至半酣,为了尽显地主风范,将夫人甄氏请出与大伙见面,这可是未来的皇后,人们赶紧低下头,不敢仰视,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建安七子”中的刘桢,两眼旁若无人,炯炯放光,紧盯甄氏不放,曹丕见此,开怀一笑。
这事儿后来被曹操知道,自家儿媳岂能被他人紧盯?就罚刘桢做了几天苦力了事。
===================================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生前特别喜欢听驴叫,死时,曹丕率一批文人前往吊丧,灵柩前,为了怀念这位亲朋好友,寄撒哀思,提议众人学驴,曹丕率先,顿时驴鸣四起,响彻云宵。
这是最好的追悼词,王粲应该瞑目。
===================================
曹植的才气令人佩服,曹丕的性情惹人喜爱。
丕的意思是“大”,如果喜欢曹丕,可以戏称他“曹老大”,嘿嘿。
===================================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终年40岁,史称魏文帝。其子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评价曹丕: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
曹丕爱吃葡萄。
日期:2009-11-16 09:34:06
第25首(上)
七哀诗
王粲(can)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释]
七:表示多的意思。
西京:指长安。
豺虎:董卓死党李傕、郭汜等。
遘(gou):同“构”,制造。
中国:中原区域。
去:离开。
荆蛮:指荆州。
攀:拉扯。
朋友相追攀:指朋友不愿让作者离开,依依不舍的意思。
蔽:盖。
顾:回头。
挥涕独不还:指那女人扔下孩子,哭着走了。
何能两相完:怎么能2个人都能保全性命。
霸陵:汉文帝刘恒葬墓。
悟:明白。
下泉人:指汉文帝刘恒。
喟然:叹气的意思。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看到长安城目前这个状况,贤明的汉文帝只能无奈叹息呀。
[写作背景]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山东邹城),“建安七子”之一,但长得有点丑,是个矮个子。
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做过汉代的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家门显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