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46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乡偶书(之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写作背景]
  唐朝经过李世民、武则天的养精蓄锐,到李隆基接手时已日见丰满。
  物质上的充盈必定带来文化上的繁荣,就像我们手里银子多时就想喝小酒、卡拉一样。
  唐诗到李隆基执政时怒放。
  贺知章(公元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浙江杭州萧山)人。
  公元695年,37岁的贺知章考中进士,然后经人引荐任太常博士,大概就是在贵族学校里专门给高干子弟们上课,当个老师。

  此时的贺知章随遇而安。
  公元725年,贺知章升官了,当了礼部侍郎(宣传部部长),皇帝李隆基又安排他一个兼职:太子侍读(陪太子读书)。
  此时的贺知章在皇帝李隆基眼里是个重量级。
  贺知章性情率真,豪放旷达,不拘小节,喜欢开玩笑。
  这种性格的人很多单位里都有,口无遮拦,玩笑开过头,领导看着心堵,同事厌烦。
  但贺知章是贺知章,绝非凡类,拿捏的很到位,人缘极好,得到皇帝及大臣的一致欣赏,如鱼得水。
  所看到的史料中,他没有政敌,没有仇家,整天乐呵呵。
  宫庭斗争就怕站错队,可贺知章根本就不站队,不属于任何派别,一个无党派人士。这个容易吗?地球人都知道。

  阁下在工作中站队了吗?
  不站队可以,比较多的结果是各方都欺负你,最后你不得不站队。
  如果想在各方都游刃有余,就需要智慧。贺知章具备这种智慧,而且乐此不疲,智慧并快乐者。
  外表幽默诙谐,大大咧咧,但总能分到一杯羹,得到各方的尊重,这就是贺知章。
  哪些话恰到好处,哪些事适可而止,在贺知章的心里必有一张结构图。

  贺知章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IQ极高的他也许早已看透了人生。
  贺知章拍马吗?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他这样,当时奸相李林甫横行霸道,贺知章泰然处之,井水不犯河水。
  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
  史料记载,贺知章晚年时更加性情放任,甚至有些怪诞,这种怪诞的表现,不是像阮籍那样,是一种内心痛苦的掩饰,他是真的心灵放飞,是一种典型的老玩童周伯通式的玩法,并给自己取号:“四明狂客”。
  无独有偶,贺知章常和另一书法大家张旭喝酒,喝到状态时,2人就东倒西歪地夜出,专钻黑胡同,手舞足蹈,哼着小曲,高兴时就在墙上留墨:“办证”。
  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此时的贺知章已80多岁。
  这是这么玩,仍然得到大家的敬重,皇帝的喜欢,这就是水平。

  公元744年,老玩童有病了,精神恍惚,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天宫,感觉自己可能要不好,就上书皇帝,表示想退休,当一名道士,要求将自己老家的宅院改为道观,皇帝李隆基批准,并亲自赐名“千秋观”,还将他的儿子贺曾升迁为越州(贺知章家乡)司马,以便更好地照顾这个老玩童。面子真足。
  贺知章离开京城时,李隆基亲自为他饯行,还特地为他写了一首诗,文武大臣排队与老玩童握手道别,就连当时的李林甫还写了一首诗赠别。
  如此高级别的规格,谁有?
  回到家乡后,老玩童继续玩,充分享受生命给他的最后恩赐。
  这首诗就是回到家乡后所写。
  可惜,这位可爱的老玩童当年便离开了人世,终年86岁。

  非常羡慕老玩童贺知章,可惜我们玩不起,不具备他那种性格和智慧。
  [本诗简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近来:最近一段时间,指作者到家乡以后这段时间。
  半消磨:多半都没了。
  离开家乡的日子太久了,回来后才知道很多儿时的同伴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2句是对现实的描述,当年作者已86岁了。引出下面的感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也称鉴湖。贺知章退休时,李隆基批给了作者一段。
  这2句表面写景,实际上是作者以86岁高龄发出的感慨。
  人世间的一切都会过去,只有自然永恒。

  应该享受生活,心胸远阔。
  作者那个时代,86岁绝对是高寿,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人生理念,恐怕很难。
  作者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带有哲学味道的思维方式。
  幽默诙谐的背后,是对人生一种沉静的思考。
  这首诗,寓含哲理,一点没有老玩童的痕迹。

  解析完毕。
  =========================================
  贺知章的绰号还有:“醉中八仙”(与张旭、李白合称)、“吴中四士”(与包融、张旭、张若虚4人组合)。
  =========================================
  当时的工部尚书陆象先对贺知章称赞有加,说过一句话:“我的亲兄弟不见面,我不会想,如果一天不见贺知章,我就会觉得自己狭隘很多。”
  可知贺知章侃大山的功力。

  =========================================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早闻其名,在一家小酒馆与李白相见,看到李白的《蜀道难》时,性爽的老玩童脱口而出:“这是人写的诗吗?简单是神仙所为,你不会是太白星精吧?”
  李白这人经不住表扬,又拿出《乌夜啼》,“此诗可以泣鬼神。”贺知章说完这句话,就激动地拥了白。
  最后,一定要请李白喝酒,可这老玩童平时身上不带银子,一笑,就把皇帝李隆基赏给他的金貂往吧台一扔,“兑!”
  老玩童贺知章死后,李白写诗怀念恩人《重忆》。

  =========================================
  金庸笔下的老玩童周伯通将人世化繁为简,行走江湖。
  贺知章在险恶的朝庭斗争中独善其身,享受国家的高官厚禄,信步京城,远远不是周伯通所能比拟的。
  =========================================
  “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中的句子。

  贺知章在京城高官几十年,口音一点没变,决不京腔示人。
  很多人在京城说京腔,回家乡说俚语,而这个老玩童从来就是“乡音无改”。
  =========================================
  贺知章的书法自成一体,有人索字时,从不拒绝,有求必应。
  =========================================
  刘禹锡在洛阳为官时,有一次看到贺知章在洛中寺北楼的题壁。“贺草”的神韵令刘禹锡赞叹不已,写诗以示仰慕。
  这首诗就是《洛中寺北楼见贺监书题诗》。

  =========================================
  贺知章有一断句,本人也比较喜欢。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将花纷纷扬扬的飘落比喻成喝醉了酒,一醉一颠。
  诗人的好几首诗,都充满了童气。

  =========================================
  这首诗,是放任背后的一种睿智。
  回乡偶书(之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谢谢阅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