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yi4):边远的地方。 八裔:四面作方。 中天:半空。
大鹏展翅高飞,威振八方,可惜半空就遭遇摧残,力量不济,中路夭折。
诗人以大鹏自喻,理想还未实现,便离开了人间。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余:遗留。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据说太阳从此处升起。 袂:衣袖。
大鹏展翅高飞的斗志会激励万世,比喻自己虽然离开了人间,但自己的精神会激励后人,够自信。
大鹏飞过扶桑时挂住了左边衣袖。
“游扶桑兮挂左袂”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大鹏比喻成人,实际上是比喻成自己。是说大鹏飞到太阳处时被挂住衣袖,停止了飞翔。暗示自己曾经在皇帝李隆基身边,但没有得到重用。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后人知道大鹏的故事会传送给后代。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此句有2种解释:
1.孔子已死,谁还会为我哭泣。
孔子主张文人出仕治国,李白虽然不想做一个儒生,但他的行为自我感觉符合孔子的要求,如果孔子在世,应该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落泪。
这2句的意思:大鹏的故事为后人传诵,孔子已死,还有人为我而哭泣吗?
2.先说“孔子泣麟”这个典故。
孔子在世时,有人捕获了一只怪兽,其实是麒麟,但谁也不知道,以为不祥之物,就将其致死。孔子知道后,前去观看,果然是麒麟,就说:“麒麟的出现应该是祥瑞的预兆,周室眼看将灭,为什么在此时出现呢?”
孔子联想到自己,流下眼泪说:“我就像这麒麟一样,生逢乱世,我也该离开这个人世了”。
孔子的哭既为麒麟也为自己。
这2句的意思:大鹏的故事为后人传诵,孔子已死,还有人像“孔子泣麟”那样为我而哭泣吗?
李白把自己看得很高,愤愤不平,始终不服。
解析完毕。
======================================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的诗名《临路歌》,应是《临终歌》,可能是书稿历久,字迹不清所至。
======================================
李白不懂官场潜规则,壮志难酬。是他错?还是别人之过?
退回一万步,如果他如愿以偿,即使他无治世之能,我想他应该可以做到:
不鱼肉百姓。不奢侈骄横。不任用小人。不官官相护。不中饱私囊。
“无为而治”曾经无数次救中华民族于危难,李白当官,应该略强。
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只要你不是太有意为难他。
======================================
人无完人,责备求全不是我们的处世态度,但我们还是略带遗憾,因为没有看到很多李白的这些方面:
1.反映民众疾苦的诗作。
2.表达自己爱情的诗作。
李白当然有缺点,尤其是在皇帝李隆基身边时没有抓住机会。心有点急,想一步到位,小官不想做,不懂隐忍。
但他绝对是一个好人。
======================================
李白的诗浪漫,源于李白本身浪漫,李白的诗狂放,源于李白自己狂放。
当我们快乐时,会想到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当我们忧愁时,会相起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当我们失意时,会想起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们萧洒时,会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我们庸俗时,会想起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我们情思时,会想起他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当我们想家时,会想起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当我们懈怠时,会想起他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有些我们可能做不到。
蔑视权贵:
在我们的物质追逐中,在我们的仕途颠簸中,看到最多的是媚眼,有时我们自己担当主角。
权贵无罪,是因为权贵的拥有者个别龌龊。
我们的骨子里缺钙。
金钱粪土:
我们想住宽大舒适的房子,我们想握方向盘,我们想让亲人享受生活,拼命挣钱,在这个拼命挣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变了,最后,换来无数声叹气。
金钱同样无罪,是我们,使金钱散发出铜臭味道。
痴心不改:
遇到小的困难时,我们知道坚持的重要,再大一点的困难时,我们有亲戚朋友,当困难逐步升级时,我们退了下来,因为我们的骨子里缺少坚强。
李白一生求仕,想做一番事业,为国家建立功勋,从未放弃,一直到死,没有间断。
求官无罪,关键是求官的动机。
俗,像一个瘤,寄宿在我们的身躯内,挥之不去。
=======================================
李白走了,在我们的前方不远,总能看到他迷离的身影。
李白走了,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有一座无法攀越的丰碑。
现在的我们疲软了,但我们还有历史,历史中还有李白,至少,我们还可以把他搬出来,遮一些脸面。
梦醒时分,我们是否有过自责。
=======================================
李白的最后一首诗:
临路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谢谢阅览。
日期:2010-01-11 20:04:49
第55首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写作背景]
李冶(公元?-784),女,字季兰,乌程(浙江吴兴)人。人们都习惯以字称呼她,叫她李季兰。
李季兰自幼聪慧,有一个证据:
6岁时,其父让她以蔷薇作一首诗,小小的李季兰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父亲脸上露出喜悦的同时,随即也目瞪口呆,惊讶她的才华吗?不是,惊讶的是内容:
“经时未架却”
经:长时间。架:支架。却:放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结果。架却:架住。
经时未架却:如果蔷薇长时间不做支架。
“心绪乱纵横”
绪:心情。心绪:也是心情的意思,在这里指蔷薇的花叶。
心绪乱纵横:蔷薇的花叶就会乱长。
其父担心惊讶的是小小的季兰竟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蔷薇的花叶比喻了人的心绪。
如果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你说她很忧愁时,你害怕吗?
当时李季兰的父亲说了一句话:“这孩子太聪明多变,恐怕长大后会失妇德。”(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其父的潜台词:这孩子多情。
为了不失德,父亲早早将她送入了道观,自己不专业,还是让老道们去教育吧。
就像现在的孩子,如果不听话,父母们共用的方法:当兵。
花总是要长的,一年一年的过去后,李季兰长大了,出落的两眼似水,楚楚动人。
道观的生活环境更是放慢,花季少女李季兰容姿焕发,青春萌动。
首先认识的是诗人朱放,此时的朱放正在隐居,2人情投意和,展开了浪漫,可惜后来朱放隐居结束,出仕为官,2人的浪漫就此打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