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结识著名的“茶圣”陆羽,陆羽风流倜傥,2人关系密切,李季兰在一首诗中说自己病时,陆羽曾悉心照料。
陆羽有一僧人朋友皎然,与李季兰逐步认识,但他们只是朋友,有互倾心态,没有越。
后来进入圈内的还有:著名诗人刘长卿、阎士和。
可以肯定的是李季兰与阎士和的关系为情侣,在李季兰给阎士和的一首诗中曾自称“妾”。
阎士和给李季兰的伤害可能最深,因为他是个来去不定,到处撒情的人。这样的人最易伤害女性。
李季兰与这些朋友来往密切,吟诗品茶。
但她一直单身,待字闺中,没嫁给他们中的任何人。
与这些男人反反复复之后,聪慧的李季兰可能悟出了男女之间的真谛,写出了这首诗。
[本诗简析]
表面看这是一首哲理诗,充满辩证法,理解因人而异,以下是我的解释:
————至近至远东西————
至:最。 东西:不是指物体,是指东和西这2个方位,实际上在这里是泛指任意方位。
可以有两种解释:
1.指距离可远可近。
物体之间可以让它们距离近一些,也可以远一些。
2.特别近的也可以特别远。比如10米的距离,对于我们人类可能感觉很近,对于蚂蚁可能就感觉很远。主要看参照物。
————至深至浅清溪————
一条清清的河溪,也可能深,也可能浅,表面无法确定。
————至高至明日月————
最高最明亮的是日月。
以上3句是铺垫,这首诗的诗眼是下一句。
————至亲至疏夫妻————
最亲密的是夫妻,最疏远的也是夫妻。最亲密的也可能是最疏远的。
这句话,可能只有结婚的人才理解。
解析完毕。
================================
李隆基之后是肃宗李亨,李亨之后是代宗李豫,李豫之后是德宗李适。
李适得知李季兰的大名后,召之入宫,此时的她已是半老徐娘。
当时的评价是“亦一俊妪”。
入宫不久,朱泚(ci3)造*反,皇帝被迫出京,还在宫中的李季兰被迫向朱泚献诗,待李适克京回来时,认为李季兰立场不坚定,被乱棒打死。
================================
所有情感中,夫妻之间当然最亲密,相儒以沫,同食同宿。
最应该的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结婚后,随着个性的碰撞,随着琐碎矛盾的持续,俩人渐渐地薄了,薄到一定程度,就裂,裂到一定程度,就出窟窿,有的家庭能进行补救,有的听之任之,窟窿越捅越大。
能及时补救的家庭相安无事,补救不及时的,或成为路人,严重的变为仇敌。
有时夫妻还不如朋友。
物质贫困不可怕,可以出卖体力、智力。
最怕的是夫妻感情破裂,这最折磨人,每天都在一起,想躲也躲不开,难。
================================
世上到底有没有爱情?
我想应该有,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得不到。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点,相对于原点,肯定有一个点和它对称,那个点就是这个点的对称点。
如果已知条件不足,我们就解不出那个点,有时也可能得出一个结果,但不是所求,做错了。
比较幸运的是,虽然结果不完全正确,但却是那个正确答案的临近点,非常知足。
================================
纵观中国历史,有些皇帝因为情爱误国,非常可能是他找到了那个对称点,或是对称点的临近点,难以自持。也不能太怪他们,换了你,苦苦找了若干年,一旦找到,你会怎样?
皇帝为什么能找到,我们且很难?
因为皇帝是海选,他可以大范围,而我们只能局限一个城市,或一个县区,一所学校。
爱情是一件奢侈品,普通百姓无力品偿。
你的对称点可能在天涯海角,一生中竞无缘相见。
也可能近在咫尺,这是上帝的恩赐,拥有,你就幸福。
================================
要命的是,结婚后发现了自己的那个对称点,这将意味着你要扒下几层皮。
================================
没有撕心掠肺的痛,这诗写不出。
================================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对称点,嘿嘿,其实很难。
================================
“就算前世没有过约定,今生我们都曾痴痴等......”
耳畔响起的这首歌,它的名字是《缘分》。
一直认为它唱得就是对称点。
================================
1000多年前,一个剔透女诗人的悟彻: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谢谢阅览。
日期:2010-01-12 20:27:39
第56首
无题
王播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写作背景]
王播(公元759-803),字明敭(yi4),祖籍太原(今太原)人,后举家迁往杨州。
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举目无亲,经好心人介绍,暂住扬州惠照寺。
王播少言寡语,除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剩下的时间就是读书,梦想金榜提名。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寄人篱下的王播每天小心翼翼,尽量不给寺院添任何麻烦。
到吃饭时间,寺院的钟声就会响,小王播就与众僧一起吃饭,天天如此。
某天中午,正在读书的王播感觉有点饿,可吃饭的钟声还没响。
继续读书。
又过了一会,仍然没有钟声,“今天饭肯定晚了。”
小王播继续等。
响了,有些饿的王播快步走向饭堂,令他奇怪的是,整个大厅空无一人,小王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去找寺院的方丈。
好奇的王播:“钟声响了,怎么没人吃饭?”
方丈目无表情:“大家都吃了”
王播不明白:“啥时候吃的?”
方丈拉下脸:“撞钟前吃的。”
王播更加糊涂了:“不是撞钟后吃饭吗?”
方丈不耐烦:“改了,今天是先吃饭,后撞钟。”
王播明白了,此处已无他容身之地,默默走回自己的房间,收拾好东西,走了。
后来,天随人愿,王播科举及第,几年打拼后,封为扬州刺史。
幼时的寺院生涯在记忆中慢慢退淡,20年了,好似人生一梦。
那个寺院就在附近,王播想再去看看,别无他意,怀旧,下属知道后,着手准备。
某天,王播来到了寺院门口,没想到寺院早有准备,场面热烈,大小众僧列队相迎。
而且特意请王播参观他曾住过的那间小屋。
那间小屋,已打扫的干干净净,尤其是墙面,当年王播随意在墙上写的几个字,竟用了高档的碧纱给镶罩了起来。
看着这一切,王播一般地笑了笑。
还是当年的那个方丈,满脸堆笑,殷勤备至:“请大人提字留念。”说着示意笔墨伺候。
王播摆手,略加思索,在墙上写下了一首诗: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旧地重游,王播一身感慨,心里并不怨恨这个方丈。
方丈仍然媚笑不断,弯腰曲背,看到这些,本来不想再说什么的王播,20年前的那顿饭,立即涌上心头,不禁冲动,又题一首。
就是本文中的这一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