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悬疑故事———地圆天方》
第56节

作者: 地圜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意大利的这些艺术巨匠虽然为教会服务过,却在自己的作品中隐藏了对明神会的称颂,用来表达对教会的愤怒与不满。”勾艾文又感叹道:“可惜势力强大的教会不能容忍这样的组织存在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既然雷恩在修建圣保罗大教堂时,仔细研究过文艺复兴时代这些代表人物的建筑和艺术作品,他很可能接触过明神会中的成员,从而成为该组织的一员。”伊佳华推测道。
  “由于所能发现的史料有限,我们只能简单地推测那时的情况。雷恩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创立者之一,应该还是明神会中的主要首领。他一定认为求学时代的牛顿有着巨大的潜力,对他十分赞赏,因此发展他加入了明神会,使他有机会接触并研究金璘盒中的秘密。明神会被教会取缔后,雷恩只得将金璘盒秘密地埋藏在自己设计的圣保罗教堂中。”
  伊佳华道:“从这份残存的文献中与牛顿有关的词句来判断,牛顿一定是受到了金璘盒的启发,发明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勾艾文琢磨了半天,虽然望远镜确实可以使人看得更远,却想不出金璘盒与望远镜有什么联系。
2010-7-10 20:00:00

  伊佳华解释道:“十七世纪初,荷兰人首先偶然发现了望远镜的原理,几年后伽利略制作出了用凹透镜作为目镜的伽利略望远镜,而德国人开普勒发明了用凸透镜作为目镜的开普勒望远镜,这些使用透镜作为物镜的望远镜都被称为折射式望远镜。人们通常用折射式望远镜观测天体,但在那个时代,折射式望远镜有个令人讨厌的缺点,观测到的明亮物体周围会产生假色,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白光是有从红到紫所有色光混合而成的,当光束进入物镜被折射时,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成像的焦点也不完全相同,模糊也就由此而产生。人们很长时间都没能解决折射式望远镜的色差问题。

  几十年后,牛顿通过对金璘盒的研究,发现了色散现象,当时他认为折射望远镜的色差问题是不可救药的。牛顿受到瓷盒底部球面凹陷的启发,尝试采用反射的方式解决色差问题。他改变了传统中用透镜作为物镜的方式,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磨制了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焦点前放置了一块与主镜成45度角的反射镜,使反射后的会聚光以90度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完全不存在色差问题,与原来使用透镜将物体放大的方法相比,放大倍数也提高了数倍。

  牛顿将自己制作的反射式望远镜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引起了轰动,不久之后就加入了该学会。”
  勾艾文感叹不已,“牛顿送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反射式望远镜,至今还保存在皇家学会的图书馆中。然而,仅根据望远镜底部的凹面反射镜与金璘盒中空的部分有着相同的几何形状,无法说明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记录着金璘盒使牛顿看得更远的文献没有保存下来,我们无法说服别人牛顿是由于对金璘盒的研究才得到了灵感,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的。”
  伊佳华却喜笑颜开,“好在牛顿留下了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我们离开剑桥时还被我篡改过,这句名言完全可以证明金璘盒与牛顿发明反射式望远镜的关系。”
2010-7-11 13:33:00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重复着牛顿的名言,勾艾文还是想不出金璘盒与牛顿发明望远镜之间的关系,“怎么能证明?”
  伊佳华解释道:“这句名言是牛顿将他的关于光学研究的论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后,在与胡克的通信中第一次提到的,后世被广为流传。但原句这样说更为贴切: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人们通常认为,牛顿所指的巨人是笛卡儿和胡克等人,却不知他是在指明神会中那些杰出的人物。”
  “这与他发明望远镜有什么关系?”孟始飞也忍不住问道。
  “由于明神会是秘密组织,牛顿自然不可能直接向人们提及金璘盒的存在,也不可能直接告诉别人是金璘盒使他有了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但他却十分巧妙地将这件事隐藏在自己的信中。”伊佳华道:“笛卡儿是法国科学家,这个名字与英文中一个单词的读音十分接近。实际上Decal才是他想表达的真实含义。”
  勾艾文恍然大悟,与笛卡儿读音十分接近的英文单词Decal,译成中文是移画印花法,是指将图案移印到瓷器、玻璃上的一种特殊方法。只听伊佳华继续说道:“牛顿由于研究金璘盒釉层下面隐藏的文字才发现了色散现象,进而又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正是金璘盒使他看得更远,也可以说是瓷器下面用特殊方法隐藏的文字使他看得更远,因此他才会说出‘如果我比笛卡儿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样的话。他巧妙的用与Decal读音相近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的名字,隐藏了他因金璘盒发现了色散现象和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的秘密。”

2010-7-11 13:34:00
  勾艾文道:“但丁的叙事长诗《神曲》,达芬奇的素描《维特鲁威人》,米开朗琪罗天顶画《创世纪》中的‘大洪水’和‘创造亚当’,甚至还有他负责修建的圣彼得教堂圆顶,贝尔尼尼修建的圣彼得广场,牛顿发现的色散现象以及发明的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雷恩修建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这么多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科学建筑的巅峰之作,竟然都和金璘盒有关。看来明神会一定是真实存在过的,而金璘盒正是这一秘密组织中的圣物。迫于教会的压力,他们不能直接说出这一组织的存在,只是在自己伟大的作品中留下了金璘盒的印记。”

  “从瑞德书信后面的内容来看,他从乾凌洞中带走了刻有‘乾凌洞铭’的石刻,还带走了刻有神秘符号的龟甲,显然那就是中国最早的经书显圆行竞了。米开朗琪罗不可能去过乾凌洞,他是如何了解金璘盒与中国最早的一部经书显圆行竞之间的密切关系呢?”孟始飞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既然金璘盒是被东方智者提姆赞恩带到欧洲去的,提姆赞恩又创立了明神会,这个秘密一定在明神会中传承了下来。”
  “提姆赞恩……”伊佳华的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又突然提高了声音道:“难道成吉思汗的死与金璘盒有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