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那些小八卦》
第27节

作者: 洋洋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元一实在受不了武懿宗那副德行,跑到武则天面前作了一首诗,嘲讽武懿宗: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
  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
  甲杖纵抛却,骑猪正南蹿。
  这是说武懿宗握的是长弓,射出的是近箭,本来是匹很小的蜀马,也要找个台阶才能骑上去。敌人已经远去七百里之遥,你绕着城墙自己跟自己作战。把兵器全都抛掉,你却骑着猪南逃。
  武则天冰雪聪明,如何不知道自己的侄儿是个什么货色,她也不恼,反而凑趣道:“懿宗有马,为何要骑猪呢?”

  张元一说:“骑猪,夹豕(谐音夹屎)走也。”
  武则天大笑,武懿宗有点撑不住了,便说:“元一肯定是早就想好怎么取笑我了,这首诗绝不是他的即兴之作。”
  武则天说:“那你随便给他一个韵,让他现做一首。”
  武懿宗想让张元一出丑,便道:“那就请用菶韵吧。”——亏他想得出,这么难的韵。这个字念崩,三声,菶菶,茂盛的样子;散乱的样子。
  可是,张元一怎会被武懿宗这个草包难倒?只听他应声道:

  里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
  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这是说:瞅你的那颗脑袋,里头极为草率,外边的鬓须也不茂盛,没见你长着桃花一般的脸皮,更别说杏子一样的眼睛了。
  武则天哈哈大笑,武懿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羞愧不已。武懿宗个子矮而相貌丑。因此前面有“长弓短度箭”的诗句,也是在讥讽他。

日期:2010-06-24 09:29:57

  阎知微是大唐的汉奸,前面的故事提到过了,他后来死得很惨,在当时估计也是很受朝中大臣鄙视的。他骑马的故事我没有找到典故,但想来大概是他在不适当的时候骑了不适当的马做了不适当的事说了不适当的话,以致丢脸、出丑被人嘲笑吧。
  马吉甫是则天朝的一名学士,其事迹已不可考。武则天曾令麟台监张昌宗召集李峤等学士预修《三教珠英》,马吉甫同李峤、沈俭期、宋之问、刘知几等人一样,参与了预修。

日期:2010-06-24 09:35:33

  将名作姓李千里,将姓作名吴栖梧。左台胡御史,右台御史胡。
  李千里就是成王李仁,跟武则天关系极好,在李室皇族被武则天大肆屠杀的时候,仍能屹立不倒。他的名字就是武则天取的,称他是吾家千里驹,这里说他“将名作姓”,把名字里的“里”字作为姓——“李”,大概是嘲讽他巴结武则天吧。
  吴栖梧的事迹我也没找到,从字面上看说他把自己的姓“吴”作为名字“梧”,念起来怪怪的,可能背后也有一个不招人待见的故事吧。
  ——以上多为LZ猜测,还请有见识的同学帮大家解惑!

日期:2010-06-24 09:56:33

  6、静乐县主
  河内王武懿宗的妹妹,被武则天封为静乐县主。县主是一种封号,次于公主。
  这位县主跟哥哥武懿宗一样,又矮又丑,但她在诸姐妹中年龄最长,所以当时人们称她“大歌”。
  一次,县主和武则天骑马并行,看见张元一,就叫他给自己做首诗。张元一念道:
  马带桃花锦,裙拖绿草罗。
  定知纱帽底,形容似大歌。
  意思是说,远远的看见一匹马,带着桃花锦,马上骑着一人。那人个子矮呀,骑在马上,裙子都拖到草地上去了。不用问,一看就知道那人纱帽底下,必定长得跟“大歌”一个样。
  武则天又不厚道的哈哈大笑起来了。县主跟她哥哥一样,又是自取其辱,几乎羞惭至死!


日期:2010-06-24 10:12:17

  7、百官绰号集锦
  纳言娄师德是唐朝著名的大臣、抗蕃名将,为官清廉,善于忍让。他长得五大三粗,皮肤黝黑,并且一只脚是跛子,张元一嘲笑他是“行辙方相”,也称他为“卫灵公”,意思是防卫灵柩的方相(古迷信指出殡时的避邪神)。
  天官(吏部)侍郎吉顼(他老婆就是代姐姐出嫁,因祸得福那位)身材高大,好扬着头走路,总是像在望着高远的地方,张元一戏称他是“望柳骆驼”。
  殿中侍御史元本竦是个伛偻身子,而且又黑又瘦,被戏称为“岭南考典”。——这个LZ也不明白。。。
  驾部司的郎中朱前疑身材短粗而肤黑,而且身上总是油腻腻脏兮兮的,被戏称为光禄寺掌勺的厨子。
  东方虬身体高大而衣裳短小,脸很瘦眉毛却很粗,被称为“外军校尉”。
  唐波若身材短小,被称为“郁屈蜀马”——好嘛,都知道四川的马个子矮小瘦弱。不过金庸先生在鹿鼎记里说了,川马耐力好,擅长长途哦~~
  张元一称李昭德为“卒岁(刚满一岁)胡孙”。——这个也不明白。

  修文学士马吉甫(就是骑驴那位)一只眼睛小,看起来总像眯着眼在瞄准一样,所以被称为“端(细瞄)箭师”。
  郎中长儒子眼睛有些望天儿,被称为“呷醋汉”。——这个也不明白。
  汜水县令苏征举止轻薄,被称为“失孔老鼠”——就是找不到洞的老鼠,心慌意乱,到处乱窜。

日期:2010-06-24 10:18:49

  8、张元一的绰号
  前面讲了好多,都是张元一这厮给别人取外号,嘲笑别人,想想,这样的人,自己肯定也逃不掉。这不,被他称为“望柳骆驼”的吏部侍郎吉顼,就给他取了一个,叫:“逆流蛤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元一长了个大大的啤酒肚,腿又短,偏偏脖子往里缩,眼睛往外鼓,可不就是个活脱脱的癞蛤蟆吗?而且还是逆水而行的蛤蟆,哈哈哈~~
  到处给人取外号,这下“遭报应”了吧,嘻嘻~~
  估计以上那些被张元一嘲讽过的官员,无不拍手称快,呵呵呵~~~

日期:2010-06-24 10:57:26

  9、张鷟讥讽时政
  前面介绍张鷟的时候,说过他看不惯武则天时期朝政的诸多弊端,出言讥讽,所以很不招人待见。这不,他讥讽时政的故事来了。
  武周革命时期,天下的举人不需要考试就可以做官,由此起家官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的,多不胜数。张鷟便做了一首诗讥讽:
  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杷推侍御史,椀脱校书郎。

  意思就是说,朝廷里的补阙多得要用车载,拾遗多得要用量米的斗来量。侍御史多得要用杷来推——不知TX们见没见过农村晾晒稻谷,一杷下去能推走好多稻谷呢,校书郎更是多得像用模子批量生产的一样。椀脱是唐朝时的一种制作工艺,这里意思如同出于一个模型的碗,个个如此。
  张鷟的这首打油诗生动有趣,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被后世广为传播,更是史学家们研究则天朝政治的一个重要辅证。
  不仅在后世,即使是当时这首诗也流传甚广。有位叫沈全交的,不仅傲诞自纵,露才扬己,穿着上也标新立异,喜欢戴高巾子,着长布衫。但是过于自傲的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一天,沈全交听见礼部南院的人在吟诵张鷟的这首诗,便在后面续了四句:
  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
  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

  沈全交厉害!他不仅讽刺了不做学问的评事和博士,还骂了面糊糊心的存抚使,甚至连“圣神皇”武则天也骂进去了,说她年老昏庸眯着眼睛不辨是非。于是,一位“杷推御史”纪先知将沈全交捉到御史左台,以毁谤朝政、败坏国风的罪名,请朝廷判决,然后法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