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47节

作者: 枉了冲冠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7-13 15:32:42

  震卦:危险来时,任何愤慨不平都于事无补
  《震卦》下震上震,震为雷,两震相叠,雷声震动,使万物惊惧而心存戒备,亨通畅达。也就是说,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变,才能安然自若、从容镇定。
  据《史记》和《孔子家语》记载, 孔子在鲁国创立儒学后,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便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在卫国居住不久,卫灵公听说了一些有关孔子的坏话,就派公孙余假监视孔子的出入。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在卫国居住了十个月后,便去了陈国。车子路过宋国的匡城时,正在驾车的弟子颜高用鞭子指着城墙上的一处缺口兴奋地说:“我当年随从阳虎的军队来进攻这个城池时,就是从这个缺口进去的!”匡人听他这么一说,误以为来的是鲁国季氏家叛逆阳虎。阳虎曾经在这里残害过不少人,因孔子的长相又颇像阳虎,所以匡人立即调动兵士将孔子一行团团围住。这时,掉在后面的颜回赶来了,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答道:“先生还健在,颜回怎么敢死呢!”

  匡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处境十分危险。孔子却神色坦然,非常沉着地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的文化典籍不是都在我这里了吗?上天如果想要毁掉这些文化,就不会让我来继承这份文化。上天如果不想灭绝这些文化,匡人能够把我怎样呢!”
  子路拿起武器准备与匡人厮杀,孔子见了,立即制止说:“哪有修行仁义之人,改变不了世俗的凶暴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的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
  子路听了夫子的教诲,拿出琴开始弹奏,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声调哀婉,表达了委婉陈情之意。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令发怒的匡人顿时冷静下来,仔细一思索,此人虽貌似阳虎,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原来,他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啊!由此,匡人大为惭愧,也倍受感动,自动脱了盔甲静静地离去了,以示不会侵犯。至此,被围困的孔子一行方得以脱离险境。
  “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这句话突然流行起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平衡自己的心态,临危不乱、遇险不惊,其实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既然危险已经来了,那就我们心气平和地冷静对待吧,任何愤慨不平都于事无补。
  孔子和弟子们在异国他乡被匡人包围,看起来的确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颜回掉队了,孔子担心他会被害,但颜回却说:“先生还健在,颜回怎么敢死呢!”子路拿起武器要去和匡人拼命,被制止后,和孔子一起安然弹琴。
  由此可以看出,颜回“初生牛犊不怕虎”,心底纯洁,根本还不知道灾难就在眼前,仿佛这些匡人和他无关;子路毕竟年长,生怕那些人会伤害到老师,所以举措和师弟完全不同,拿起棍棒就要冲上去,而在被老师阻止后,却又能马上扔下棍棒去弹琴。
  任何危险的发生都有原因,匡人来找孔子师徒的麻烦,也并非有意加害孔子,而是误以为孔子是伤害过他们的阳虎。孔子的稳如泰山,与其说是他临危不乱,不如说他“有恃无恐”——君子坦荡荡,有什么可怕的呢?
日期:2010-07-14 09:04:03

  艮卦:淡定的背后,其实是无可奈何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鲁宣公的太太穆姜被囚禁于东宫时,曾经卜得《艮卦》预知了自己的命运。
  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鲁国 “三桓”的权力斗争进入了异常紧张的阶段。三桓之中,孟献子和季孙行父拥戴年轻的国君鲁成公,形成所谓的“帝党”;叔孙侨如拥戴成公的母亲穆姜,形成“后党”。这年七月,鲁国会合诸侯随晋国伐郑,鲁成公也要去参加盟会。临行前,穆姜受叔孙侨如唆使,要成公下令驱逐孟孙、季孙,成公没有答应。穆姜很不满意,声称她可以让成公当王、也可以让成公当不成王,母子间的矛盾就此激化。

  叔孙侨如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派人告诉晋国大夫郄犫说:“鲁国有季、孟,就像晋国有栾、范,都是国家的祸害。孟献子和季孙行父已经商量好了,说晋国政出多门,不能依靠,哪怕就是亡国,或者侍奉齐、楚,也不能跟随晋国。所以,大夫想要鲁国,就必须扣留季孙行父把他杀掉,我也在鲁国除掉孟献子,这样,鲁国就可以从此专心归附晋国。鲁国对晋国忠心不二,其他小国自然会一呼百应。”

  郄犫听了叔孙侨如的话,便扣押了季孙行父,准备杀掉他。鲁成公听说后,马上派人前往晋国对郄犫说:“叔孙侨如的丑行你是知道的,季孙行父和孟献子却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如果失去他们,鲁国就会依附齐、楚,那时候,晋国将追悔莫及。”几经交涉,晋国不得不权衡利弊,释放了季孙行父。成公救出季孙行父后,加强了内部控制,驱逐了叔孙侨如,将母亲穆姜关进了东宫。
  就是在这个时候,穆姜用《易经》占了一卦,卜问自己的前途。结果,占得了艮上艮下的《艮卦》。
  艮是山,静止不动,《艮卦》是两山相重,山上加山,永无出头之日,以此来推断穆姜的前程,当然很不吉利。但卜卦的史官却解以本卦的错卦,也就是随卦,对穆姜解释说:“一前一后谓之随,随是出走的意思,您一定很快就能出去。”
  但穆姜显然也是精通《易经》的,而且她了解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否定了错卦之说,坚持本卦。事情发展到最后也果然如她所料:襄公九年(公元前564年)五月辛酉日,穆姜死于东宫。
  只要有一线生机,人们都会存在侥幸心理,一旦走投无路,才不得不承认现状,说出真心话——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相关典籍对鲁宣公的妻子、成公的母亲着墨不多,但《左传》中记载的她在卜得艮之后,面对卜师做的那一番解释却说明,“这个女人不寻常。”
  卜得《艮卦》后,卜师见这个卦对穆姜不利,忙以《艮卦》的错卦随卦相解,告诉她一定能出去。这个细节说明,穆姜在当时并不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坏女人,相反,她应该是个在民众眼里比较和善的女人,连卜师都希望她能安然无恙。
  面对卜师的善意,穆姜说:“《随卦》卦辞说,‘元亨利贞,无咎。’元是人得以生长的根本,亨是美好的品性相聚积的结果,利是道义的产物,贞是事物应保持的主体。如果是品行端正的人,即使处于随卦的境地,也不会有大的问题。但现在,我一个妇道人家没有仁爱之心,不能算元;参与动乱使国家不安定,不能算亨;不端的行为害了自身,不能算利;一个寡妇却心生情爱,不能算贞。有四德的人,处‘随’时不会有问题。而我什么都没有,是自取祸端。所以啊,我一定会死在这里,不可能出去了。”

  从穆姜对卜师说的这番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淡定自如,也可以看出她的视死如归。但是,我们真正从历史故事中吸取的却应该是:如果活着的时候不存在侥幸心理,那么临死的时候,也就不用说这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