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5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讨平吴国之后,司马炎又将吴主孙皓宫中的姬妾、宫女五千余人全部据为所有,致使洛阳后宫人数猛增到一万余人。人太多也不好,司马炎满眼缤纷不知所从,每天坐着无人驾驶的羊车随遇而安,羊车停在哪个美人房前,就在哪里过夜。宫人们知道自已的命运寄托在那几只拉车的羊身上,纷纷学习放羊人的本事,在房前插竹枝、洒盐水,吸引羊群。

  皇帝就这么毫无节制的夜夜笙歌、春宵苦短,把小时候书上读到的道理忘得一干二净,他是贵公子出身,应该读过汉朝时枚乘为了规箴贵族生活而写的《七发》,里面说:“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蹑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长期以往,就会“百病咸生”“大命乃倾”。
  皇帝在咸宁二年生病生得几乎死掉,之后又纵欲过度,精神与肉体全都一天比一天委靡。所以当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荀勖再一次对他说:“百僚内外皆归心齐王,陛下万岁后,太子不得立矣。”时,皇帝心动了。他对张华说“谁可托寄后事者?”,与其说是想征寻张华的意见,勿宁说是想让张华表明立场。结果张华站错了队,他就毫不留情的将其贬到幽州去了。

  张华被贬走了,那朝中另外那些向着齐王的人怎么处理?
  这时候荀勖的一肚子坏水全倒出来了,他建议皇帝设个阳谋、引蛇出洞,“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验矣。”史书上说“帝以为然。”
  于是太康三年十二月甲申,皇帝下诏,让齐王司马攸回藩国。

日期:2008-12-23 19:33:17

  皇帝的诏书是这样写的:
  “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周之吕望,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侍中、司空、齐王攸,明德清暢,忠允笃诚。以母弟之亲,受台辅之任,佐命立勋,劬劳王室,宜登显位,以称具瞻。其以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如故,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皆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余主者详案旧制施行。”

  (古时“九命作伯”,受命的方伯,有的在入毗辅朝政,有的出外镇御方岳。周朝时有太公吕望,受康王任命:“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如今有侍中、司空、齐王攸,为人明德清暢,忠允笃诚。以皇帝同母弟至亲的身份,居台辅重任,受佐命立勋,勤劳王室,理应身居显位,以符合他的勋劳。
  现任命他为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像以前一样兼任侍中的官职,带领本部营兵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等仪帐不变,增加鼓吹一部,官骑增满至二十人,增置僚属骑司马五人。
  其余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请相关负责人按照朝廷旧制施行。)
  注:《周礼》上说: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受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即封为有征伐之权的方伯,要往返授命九次。

  此诏令一出,举朝哗然。
  其实皇帝考虑得蛮周到,在赶走齐王攸的同时,他又下了另外一道诏令,用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
  皇帝这样作的目的在于安抚室宗。这几年,随着外戚杨氏不断得势,室宗已经感到相当不安与不满。皇帝是想告诉他们:朕的目的只在于逐出齐王攸,并不是想削弱室宗。
  但是室宗还是发难了,发难的还是宗室的元老,皇帝的叔父扶风王司马骏柱着拐杖,跑到宫里来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随后,前征东大将军王浑、中护军羊琇、光禄大夫李熹、侍中王济、甄德,纷纷上书向皇帝施加压力。
  司马炎这时应该不止感到愤怒,而且还感到恐惧。上述反对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他的亲信,没有一个不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扶风王司马骏,他不仅是宣帝的儿子,还是朝廷的征西大将军,在关中的地区有极高的威望;征东大将军王浑是攻灭吴国的大功臣,他都督着荆州军事,手握重兵;中护军羊琇,是外戚重臣,京城洛阳的禁军归他统率;光禄大夫李熹是两朝元老;侍中王济、甄德是附马。这些人如果想搞一次政变,那实在太容易了。

  事到如今,即使齐王攸再忠诚、再无害,司马炎也不可能让他在洛阳呆下去了。王济、甄德这时出了昏招,他俩让妻子常山公主与长广公主到宫中去哭谏,请皇帝留住司马攸。
  这个主意实在不高明,眼泪这种武器只能打动女人心,如果王太后还在,向太后哭谏一番,由太后向皇帝施压,那可能还有点效果。这时王太后已经死了十五年啦,宫里有份量的女人只有一个杨皇后,而杨皇后一家恰恰就是视齐王攸为眼中钉。
  于是两个公主只能去找皇帝哭,常山公主还是个瞎子,哭起来肯定不好看,皇帝被她们哭得烦死了。他感到愤怒而且委屈,他对侍中王戎说:“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邪!”
  皇帝的委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皇帝看来,虽然司马攸曾经给他带来那么多不愉快,但是作为兄长,他一点都没有亏待这个弟弟。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事实确实如此:

  论封地,齐国是所有封国中的一等大国,与叔父平原王司马干、汝南王司马亮、琅琊王司马伷、扶风王司马骏并肩,比叔父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还要高一等;
  论官职,司马攸曾经做过司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位极人臣;在如今又任命司马攸为大司马,这也是三公之一;
  论恩赐,齐王出行有羽葆、鼓吹,当初司马攸任骠骑将军时,按例,骠骑将军应该撤销营兵,皇帝下诏特许司马攸继续领营兵。
  综上比较,能与齐王攸的待遇媲比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的叔祖安平献王司马孚。
  司马炎想,我已经让齐王享受祖父级别的待遇啦,还想要我怎么样?做为一个皇帝能给臣子的,我已经给了全套,你们如果还不满意,那我就要怀疑你们的居心了。
  但这只是皇帝的看法,在齐王攸那里,事实是另外一种方式解读。
  诚然,皇帝给齐王攸的恩宠无可复加,但是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皇帝一直藏掖着没给。这个东西百姓家寻常可见,但是在皇家却属于稀缺罕见之物。
  这个东西叫信任。皇帝不信任齐王攸,齐王攸对此心知肚明。

  虽然齐王攸位极人臣,但是他担任的职务都是虚职,不掌握实权。此前担任这些职务的人,要么是安享晚年的朝廷耋老,要么是吴蜀的降臣。像骠骑将军这个职务,听上去威风,实际是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的悠闲将军,此前担任骠骑将军的,是吴国的降将孙秀。
  而且皇帝从不让齐王攸带兵,当宗室成员纷纷奔赴前线,都督一方军事的时候;当叔父司马伷、司马亮等人以年过五旬的老迈之身,亲冒矢石、冲锋陷阵的时候,做为后起之秀,正当年轻有为的司马攸却在战场千里之外的地方,在闲而无聊的洛阳东宫里,陪他那个傻侄子、皇太子司马衷读书。
  现在,皇帝想把齐王攸赶走,他的诏令里说让齐王攸“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看似是要让齐王攸掌一方大权了,但是熟悉帝国兵力分布的人都知道:青州以北的幽州驻有重兵,那是防备鲜卑人的;青州以南的豫州驻有重兵,那是防备江南吴人的;偏偏青州,没兵驻守。
  所以,让齐王攸都督青州诸军事只是一句空话,皇帝真正想说的是,你回齐国养老去吧。

日期:2008-12-23 19:34:39

  皇帝自欺欺人,打算用家事掩盖国事,用出镇掩饰废黜。但是,底下的臣子已经决定不给他留面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