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廙就出生在这个“类贪”的家庭,为人“弘敏有才义”。按他的门第条件,早就可以做官了,偏偏他倒霉,负责典选官员的是他岳父卢毓,按例不允许举选姻亲,所以他一直到三十五岁还是个处士。后来华廙终于开始作官,从中书通事郎做起,一点点往上爬,好容易爬到侍中、南中郎将、都督河北诸军事这些大官了,又得罪了中书监荀勖,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场贪污案,被罢免。随后华廙居家近十年,教诲子孙,讲诵经典,抽空还养养猪。
有一天司马炎在皇宫凌云台登高望远,看见有一户人家的苜蓿园长势不错,一问原来是华廙家的;后来司马炎出宫,又看到华廙家的猪圈,觉得曾经的大臣混到这份上实在可怜。太康年间有一场大赦,华廙被重新起用,先做城门校尉,再迁左卫将军,最后做到中书监。
大起大落实在不容易,所以华廙一向巴结着掌权的杨氏。杨骏一说借,他立马将诏书递了出去,而杨骏借了之后就再也没还。
杨骏很有耐心地耗着,等待司马炎灯枯油尽。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死神终于不耐烦了。
司马炎再次醒来,已经说不出话,眼神空空,等着不可能出现的汝南王。
杨皇后啜泣着,凑近皇帝,问:“陛下如有不讳,是不是由临晋侯辅佐太子?”
这话问得很艺术。皇帝脑子已是一滩死水,没能力去琢磨皇后话里的玄机,他点点头,表示默许。
这个就是货真价实的遗诏啊。杨皇后赶紧吩咐下去:遗诏已下,宣中书监华廙、中书令何劭即刻拟旨。
华廙无耻起来的样子很有他爷爷当年的神韵,他文思泉涌,句不加点地完成了这份日后杀戳千万人的诏书:
“昔伊望作佐,勋垂不朽;周霍拜命,名冠往代。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杨骏,经德履吉,鉴识明远,毗翼二宫,忠肃茂著,宜正位上台,拟迹阿衡。其以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千人,移止前卫将军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仗出入。”
遗诏呈到了司马炎的面前。
如果还有力气行使皇帝的威权,司马炎会诛杀华廙全家,然后捧着华廙的头颅问,他传的是谁的旨意?汝南王在哪儿?杨骏身为顾命大臣,权行天下,居然还要带兵护卫府第,出入宫门还要护卫,居心何在?
可惜啊,他现在只是一个濒死的病人。司马炎做出了病人受刺激后的正常反应,两眼一翻,果断而决然的咽了气。
皇帝驾崩了,皇帝不是病死的,皇帝是气死的。
内庭传出皇后懿旨,说皇帝龙驭上宾,大家举哀吧。
哗啦啦,宫里宫外哭成一遍,整个洛阳城都听得到。
杨骏捂住脸,身体剧烈抖动,看不出他是哭得厉害还是笑得厉害。
日期:2008-12-26 17:07:39
二、汝南王走了
大行皇帝驾崩的当日,皇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大赦,改太熙元年为永熙元年,尊皇后杨氏为太后,立太子妃贾氏为皇后。
司马衷已经三十一岁,自从九岁被立为太子,他足足在东宫呆了二十二年。对他这种心无旁骛,整日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人来讲,时光流逝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他早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啦。在他眼里,当皇帝不过就是挪个地方睡觉吃饭,换个地方挨老婆骂。
高兴的是皇后贾氏。她十五岁嫁入皇家,十七年来一直担惊受怕,皇帝公公一会儿说要废黜她,一会儿说要废黜她丈夫,一会儿又派那个不是婆婆的婆婆杨氏来训斥她。那个杨氏与她同年,只因为嫁得比她好,就以长辈自居,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真讨厌。如果东宫有这么妖艳的女人用这么倨傲的口气说话,贾氏一定会往她的脸上砍两刀,可是当时贾氏只能忍气吞声,这股怨气事后鞭打了几十个宫女都无法发泄干净。
现在好了,守得云开见日月,皇帝就在自已的掌握之中,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皇后看着身上绣着日月星辰的袆衣,笑得可灿烂了。
太后杨氏也很高兴。她十九岁入宫时,司马炎款款深情都倾注在胡芳胡贵嫔的身上。虽然她以前自负美艳,但是一进这繁花似锦的后宫也不过泯然众人,她之所以被立为皇后,完全是因为皇帝对堂姐杨芷还有旧情。司马炎对她一直恭敬有余而恩爱不足,有时候,她觉得自已就像是堂姐的一个会动的灵位。
十四年过去了,她已韶华不再,而宫里满眼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孩,一个又一个皇子出生长大,而她的儿子司马恢只活到两岁就夭折了。论才情文蕴,她比不上左芬左贵嫔;论胸襟品格,她比不上胡芳胡贵嫔;论温婉可人,她比不上诸葛婉诸葛夫人;她只有身处幽冥的堂姐和堂姐留下的痴呆太子可依仗,还有一个并不太可靠的轻浮老子做为外援,而这一切荣华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万一哪天皇帝移情别的嫔妃,废掉太子另立别的皇子,那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后宫深不可测,“女无好丑,入宫见妒”,何况她处在皇后这众矢之的的位置上呢?每每想到这里,杨皇后就不寒而悚。
现在好了,杨皇后升级成了杨太后,连天子都得向她行跪拜礼,这个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人能够威胁她的地位了,呵呵。
论最高兴的,当然莫过于老国丈杨骏了。杨骏以前名声不怎么样,朝中那些自以为高尚的家伙都有点轻视他。当年他结交琅琊王氏,想把女儿嫁给王家的美男子王衍,王衍竟以此为耻,杨骏于是退而求其次,想与大司农郑默结亲,又被一口拒绝,后来好容易把女儿嫁给了河东裴氏,却又被亲家裴揩瞧不起。热脸贴到冷屁股,真是奇耻大辱。
现在好了,一定让你们看看,我杨文长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弘农杨氏沉寂百年,扬眉吐气在今朝哈。
这时还有谁对司马炎的死感到不满意?大概只有灵柩中的大行皇帝本人了。司马炎的死对家人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只是他的觉悟太低,临死还拖了好几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幸好司马炎过而改之,家人们很宽容地原谅了他的过失,欢天喜地之余,给他筹办丧事。
生、老、病、死,人所难免。《周礼.大宗伯》上说“以丧礼哀死亡。”丧礼做为重要的凶礼之一,有着许多繁文缛节。《仪记》将死分为五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各个等级的丧礼各自不同,其中天子的丧礼为国丧,最为繁缛,好在有太常、太仆等官员处理细务,嗣皇帝要做的,只是每日朝夕领着百官各去灵前哭一下,杨太后也要领着皇后以下诸妃嫔、中外命妇每日哭临。
杨骏自嗣皇帝登基,就搬出武库以南的曹爽故居,搬进了皇宫中的太极殿。大行皇帝的遗诏中说:“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仗出入。”所以他一点也不客气,调来虎贲一百名做为自已的护卫。
《礼札》上说“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大行皇帝死后第七天要移梓宫到殡所,杨太后、嗣皇帝、皇后、诸妃嫔以及文武百官都来到梓宫前,陪大行皇帝走这最后一程。人群中单单少了一个人,谁?唯一的顾命大臣、太尉杨骏。
那么杨骏在哪儿?他躲在太极殿里不敢出来,不仅不出来,还严令虎贲环卫太极殿,任何人不得进出。
有人疑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这可是罪在不赦的大不敬行为,太尉大人在躲什么?
另一人给他做指点:躲什么你不知道啊,你进宫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大司马门外站着人?
那人恍然大悟:噢,原来太尉大人是胆怯不敢出来。
另一人嗤之以鼻:同朝为官多年,杨文长是什么货色,难道你不清楚?
让杨骏吓得躲在屋里不敢露面的人是谁呢?
汝南王司马亮。曾经被大行皇帝寄以厚望的宗室元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