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人,因为是杨骏的亲戚,想疏远也无法疏远,那怎么办?有一个叫蒯钦的,当时官任弘训少府,他是杨骏姑妈的儿子,两人从小玩到大的。蒯钦想自救,于是使劲地给杨骏挑毛病、言词犀利尖刻,让别人听得都很寒心。蒯钦叹口气说,我也是被逼无奈啊,杨文长虽然笨了一点,但是他不会因为我骂他而杀我,只会疏远我,我被他疏远才能保住这条小命不陪他一块儿玩完啊。要不然,我宗族都受他连累不能保全啊。
大家都在像躲病菌一样躲杨氏的时候,尚书左丞傅咸继续与杨氏交往,他不是杨骏的党羽,他是真正心忧天下的人。傅咸对杨骏说:先帝刚死,皇帝要服丧,所以托你代为掌管政事。如今先帝已下葬,皇帝也就已除服,只要在心里默默服丧就行了。历史上有周公辅佐成王,周公是圣人,尚且不免被人诽谤,可见周公这个位置是不容易坐的。何况如今的皇帝早已成年,不是成王幼年时那种情况,你也应该还政给皇帝了吧。
这种话当然是杨骏最不爱听了,傅咸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杨骏恼了。他计划着想把傅咸赶出洛阳,到关内去做太守。幸亏有杨济、还有杨骏外甥李斌帮着说话,说:“傅咸德望很高,为人正直,把他贬斥走影响不好。”杨骏这才住手。
于是就有了本节开头时杨济写给傅咸的那封信,杨济很沮丧,这样的蠢货偏偏是自已的哥哥,确实很让人无奈。面对杨济的殷勤劝诫,傅咸启笔答道:
“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空空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傅咸表示了他绝不苟且也不怕惹祸上身,要呼醒杨骏梦中人。
可是似乎没这个必要了,因为就在他们书信往来的时候,贾皇后偷偷派往荆州联络楚王司马玮的使者已经上路了。
在洛阳街头,又开始传唱一首新的童谣,歌曲内容是讲述远征将士的辛苦,以擒获敌酋斩首杀头为结尾,歌曲的名字叫《折杨柳》。
日期:2008-12-29 19:14:53
在世人眼里贾、杨两家是政治盟友,当年贾充与杨珧联手,是挤走齐王司马攸、捅立司马衷的哼哈二将。如今他们如愿以偿把司马衷捧上了皇位,分别以掌握着后宫与朝政,正好相互扶持,挟天子以对抗强大的宗室。
但这只是一个构想,已经不可能成为现实。在政治争斗里,共患难总是比同享富贵要来得容易,如果贾充和杨珧还在,贾、杨两家的联盟也许还能勉强维持。可是贾充已经病死了,如今贾家的领头人是他的女儿,皇后贾南风,一个野心勃勃的、气量狭小的年轻泼妇;杨珧也已经被废黜了,代表杨家的是他的哥哥杨骏,一个老而恋权的庸人,于是矛盾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
贾后是靠皇帝最近的人,傻皇帝对贾后的依赖远甚至于外公杨骏,这是杨骏耿耿于怀的。杨骏独揽朝政靠的是三张牌:一、先帝遗诏;二、女儿是太后;三、外孙是皇帝。第三张才是皇牌,前面两张都有点虚,贾后已经伸手触及杨骏的禁脔,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难怪杨骏要嫌忌贾后。
但嫌忌归嫌忌,杨骏可以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或笼络或排挤。要笼络的话,那就给贾后分权,让贾氏亲族参与朝政,但这似乎是行不通的。一来杨骏舍不得,二来贾后的乖戾、贾后的心毒手辣、贾后的权谋,在她做太子妃的时候已经暴露无疑,这些杨骏尽收眼底,足以证明她是一个欲壑难填的人,与贪得无厌的人搞团队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
要排挤的话也有点难度,毕竟皇帝皇后是夫妻,外公插手管外孙、外孙媳妇的感情,这传出去都是笑话。如果杨骏当断则断,就趁着贾后羽翼还没有丰满,废后另立。比如可以立太子司马遹的生母谢玖,一来母以子贵,理由又现成又实用;二来谢玖的父亲是屠夫,谢家是没有背景的草根,将来会是一个大好的傀儡;三来进一步巩固太子司马遹的地位,再次标榜杨骏是遵循先帝遗志的,有助于消弥流言。如果做得好,这还将是一个与宗室改善关系契机,“瞧瞧,我老杨含辛茹苦,挨了你们多少咒骂,都是为了你们司马家。”如果双方各给台阶下,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整个晋朝的历史、甚至整个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史都会改写。
可惜还是那句话,历史不容许假设。杨骏还是依着老风格出牌,一出就一计臭牌烂招。他任命外甥段广为散骑常侍、侍中,段广的任务是什么呢?监视皇帝、监视贾后,与贾后争夺对皇帝的控制权。这一事件的民间比喻就是:外公妒忌外孙、外孙媳妇感情太好,就派了一个表舅常年睡在外孙卧房里,不准小夫妻俩讲悄悄话。
杨骏还决定,以后凡是皇帝下的诏书,都要先送到杨太后处审核,通过了再颁布实施。不用说,这一招也是针对贾皇后干政的。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杨骏轻易惹了贾皇后这条蛇,以为给点教训人家就会服贴。也许他还自恃杨家对贾皇后有恩,若不是他父女俩替着求情,贾皇后当年早就进金墉城了,所以他指望着贾皇后知恩图报,收敛一点。哼哼,如果贾皇后能够感恩,那世界上就没有白眼狼了。
贾皇后恨杨家恨得心头滴血。
如果史料上的记载都属实,那么贾皇后的生长环境相当恶劣,她的父亲奸佞不忠,她的母亲凶残善妒,作为他们的长女,贾皇后集万恶于一身:丑陋、荒淫、暴虐、冷血、阴险、狡黠、狭隘、鼠目寸光。现在我们已无法给这个恶得近乎魔鬼的女人辨污,反正按着历代写史的老祖宗的意愿,这个女人是无论以何种恶意去揣度都不过分的。
所以大家普遍认为,贾皇后对于当年杨皇后父女的维护一点都没有记恩,相反她以小女人之心揣度,杨太后曾经在武帝面前进她的谗言。她脑海之中的只记得当年杨太后的责骂,杨太后的美艳与她丑陋、杨太后的趾高气昴与她的唯唯诺诺,形成鲜明对比,最气人的莫过于,杨太后与贾皇后同年,境遇却相差这么大。贾皇后一直怀恨在心,在升级为皇后之后,“不肯以妇道事太后”。婆媳之间龃龉不断。
现在,杨骏又企图锁住贾皇后的手脚,不许她参政。新仇加旧怨,贾皇后还没来得及爆发,杨骏又在她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永熙元年(公元290年)八月,杨济劝杨骏要掌握洛阳军事,杨骏一想有道理,于是解除了王佑的北军中候职务,把他打发到河东做太守去了;杨骏任命另一个外甥张劭为中护军,执掌禁军。
八月壬午,杨骏立广陵王司马遹为太子,这下绝对损到了贾皇后的牙眼。杨氏与贾氏的分歧就全部暴露出来了,说到底,杨氏与贾氏的利益毕竟是不一样的啊。
对于贾氏而言,广陵王司马遹是把双刃剑,在用来扫平司马衷的登基障碍时,它是削弱对手的皇牌武器,但从现在开始,它要割伤自已了,而且以后会越割越深。杨骏是不用操心这些的,太子今年十三岁,刚刚加冠礼,等他长大时杨骏已经老得差不多啦,即使没死,他是皇帝的外祖父、太子的曾祖辈人,根本无须担心不获优宠;但是贾皇后才三十三岁,太子不消五年就会长大,势必会与她争权,这是矛盾之一。贾皇后一直忌恨着太子的生母谢玖,把谢玖软禁在冷宫别室里不让他们母子相见,贾皇后与太子之间,只有积怨没有慈爱。依着贾皇后对人性的理解,她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以德报怨这种事,这是矛盾之二。
矛盾之三是最致命的,贾皇后她是皇帝的嫡妻啊,她以后说不定还会生出皇子来,到时候嫡长子的地位反而在庶兄之下,这不仅有违法度,在情感上也是难以令贾皇后接受的。万一皇帝发生什么不测,太子登基嗣位,到时贾皇后母子搞不好死无葬身之地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