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14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说太子司马遹是贾皇后的眼中钉,那还是轻的,明明是悬在心头的一把刀啊。
  但是贾皇后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天下人都知道,太子的嗣君地位是先帝指定的,谁敢公开反对?尽管如此,贾皇后还是有充分的理由恨杨骏,谁让你立太子立得那么早?谁让我看你不顺眼?谁让你......
  众所周知女人心是难捉摸的。如果是捉摸美女的心还不失为一件美妙的事,但如果是捉摸像贾皇后这种女人那就既困难又痛苦了。不懂女人心代价会很大,杨骏不知道,在贾皇后眼里,他已经非死不可了。

日期:2008-12-30 18:31:56

  贾皇后小动作不断,但在杨骏心中未必算是一个对手,杨骏很清楚心腹大患还是宗室。
  武帝遗志中追求的那种实力均衡的格局,中央部分已经崩坏,由于汝南王的临阵退缩,使得杨骏完全控制了洛阳,如今在京城的宗室已不足为虑,他们大多担任散骑常侍之类的闲职,手里没兵没权;
  威胁来自雄踞诸藩镇的各个诸侯王。各藩镇的格局依旧保持原样,关中的秦王司马柬、邺城的赵王司马伦、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襄阳的楚王司马玮、寿春的淮南王司马允,几十万雄兵包围着洛阳,虎视眈眈,这让杨骏夜不能寐。
  为了增加安全感,杨骏夺了王佑的兵权,全面掌握洛阳军事。禁军尽管号称天下最精锐,却存在着数量上的劣势,想凭此来号令天下,明显力不从心。好在宗室虽然都姓司马,却各怀心事,而且杨骏也没有做出类似于后来贾皇后杀太子那样的浩天恶事,诸藩镇没有找到挥兵内向勤王的口实,再加上皇帝在洛阳,诸藩镇投鼠忌器。因此一时之间,地方与中央、宗室与外戚,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这也许就是当初武帝的心愿,大家都心存顾忌,都不敢轻举妄动,做出孟浪的事来。但是这种违心的、心怀鬼胎的平衡,既脆弱又危险,一旦失控就是冲天大火。杨骏在谋算着怎么削弱宗室。宗室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并非铁板一块,各藩镇其实并不协力同心,这给杨骏提供了各个击破的可能。
  秦王司马柬是杨骏的外孙,性格“仁讷”,诸镇之中他与杨氏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关中地区是杨骏最放心的;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一个是手下败将,另一个素来不肖,这两个锐气全无的老人也可以先搁在一边;杨骏感到棘手的是年轻气盛的楚王司马玮与淮南王司马允,特别是二十一岁的楚王司马玮,从小勇猛好斗、做事冲动,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这孩子如今在宗室中的声望相当高,杨骏去年就见识过楚王司马玮的惊人能量。

  武帝驾崩不久,众藩王纷纷赴洛奔丧,一身素缟、哀恸震天而来。洛阳十二道城门,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王爷,领着家僮、部曲,前呼后捅而入。皇宫前的铜驼街,冠盖相连,洛阳的大街小巷,斥响起各地方言。
  那时汝南王刚走,杨骏惊魂未定,又被这阵势吓得不能安寝,宅前宅后加了一倍的护卫,派了无数暗探密切注视这些似乎来意不善的诸侯王。然后突然有一天铜驼街变清静了,杨骏正奇怪呢,暗探来报,诸侯王们全体出动到东门外去迎接楚王司马玮,洛阳城万人空巷,无数百姓也跟着涌到东门去瞻仰这位少年王爷的风采。
  那一天杨骏绝对是度日如年,生怕司马玮登高一呼,宗室群情激奋杀进宫来。事后证明这纯属杨骏的瞎想,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司马玮径直去了峻阳陵,与他的同母弟弟,年仅十五岁的长沙王司马乂会面,兄弟交谈了好一会儿,直到今天杨骏都不知道他们的谈话内容。从此以后,杨骏就对司马玮、司马乂兄弟提高了警惕。
  到了永平元年(公元291年)正月乙酉,皇帝下了一道简直遗笑后人的诏书,诏书说:禁止宗室子弟与群官去谒皇陵。
  皇帝竟然不准去宗室去拜祭先帝祖宗,这事够荒诞吧,但更荒诞还在后头,太傅杨骏说:不谒陵是司马家的祖训。

  司马家有没有这么一条祖训?还真有,而且留这个祖训的还是司马家最权威的一个祖宗:宣帝司马懿。
  众所周知司马家的政权是骗来的。当年司马懿通过装病卖傻麻痹政敌曹爽,然后趁曹爽兄弟陪同齐王曹芳去洛阳以南九十里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的时候,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司马懿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生怕别人偷学他的绝招,于是在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千万不可谒陵,要时时提防别人背后捅刀子。司马师、司马昭果然遵循老父遗志,一次都没去司马懿陵前拜祭。

  到了武帝统一天下,江山已经巩固,已经没有人能够威胁司马氏的统治,于是武帝两次大张旗鼓的拜祭了文帝司马昭的崇阳陵、景帝司马师的峻平陵。武帝是知道有那么一条祖训的,大概是怕爷爷跳出来骂他,他也没敢去拜祭宣帝司马懿的高原陵。
  司马家标榜以“孝”治天下,却连祖坟都不去拜祭,这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司马懿的那条祖训只适用于江山未稳的非常时期,既然武帝已经破了例,这条祖训就该自动作废。如今又被杨骏捡起来,只能说明杨骏心虚。不提这条祖训,皇帝就不得不去谒陵,杨骏怕有人趁机端他老窝;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杨骏怕那些诸侯王以谒陵为借口,到洛阳汇合图谋不轨,其中要重点盯防的就是楚王司马玮。

  就当杨骏绞尽脑汁,想怎样才能收服司马玮的时候,楚王突然从荆州上书,主动要求入朝为官。杨骏乐坏了,心想荆州山高路远兵精将广我还真拿你没办法,你想自投罗网岂不正中我下怀?
  事情当然不是那么简单。杨骏丝毫没察觉有一张罗网已经慢慢张开,他两眼一摸黑,正沿着通往断头台的道路快速奔跑。

日期:2008-12-31 17:15:58

  铺设这一张罗网的人是贾皇后,她也看出洛阳的宗室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于是派李肇去联络真正有实力的人。李肇第一站去了许昌,找老王爷司马亮,痛陈晋室危亡,说杨骏这人可能想当王莽,你是宗室元老你不能不管。汝南王这时候的表现一点都不像有担当的长辈,绝对辜负武帝的期望,他对着李肇打哈哈,说什么:“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

  李肇一听这个调调,知道找错人了,他一扭头就去襄阳找司马玮,说你哥哥的江山危在旦夕,先帝派你来荆州、给你这么多精兵,就是让你该出手时就出手扶持社稷的,现在洛阳被杨骏控制了,杨骏想当王莽,你看怎么办?
  楚王果然是热血青年,当时就怒了,反正他和杨骏也没感情,从没认过这个外公。他说这江山是我们司马家的、是我爸传给我哥的,作为先帝的儿子我责无旁贷,要不要我带兵杀到洛阳去?
  李肇一笑,说低调低调,虽然你上头有人,也不要这么张扬,真干起来你的荆州兵未必打得过禁军。再说还有四个镇态度不明朗,你三哥秦王司马柬可能就向着杨家。到时候你去勤王,关中兵冲出来反勤王,那就天下大乱了。我们只搞小规摸群体事件,不扩大战火,你只要如此如此,咱上头有人,都安排好了。
  所以楚王就恭敬谦逊地上书,陈述了对洛阳、对母亲审氏以及皇帝哥哥的思念,希望回洛阳做京官。
  杨骏以为这只老虎要拔掉尖牙利齿,自已跳到牢笼里来。他很高兴,让皇帝欣然准奏,这老头昏昏然不知死期将至,楚王可是带着刀上路的。

  于是永平元年(公元291年,辛亥年)二月癸酉,二十一岁的楚王司马玮与十八岁的淮南王司马允到达洛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