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16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自已怎么办?跟着一起陪葬?还是侍中傅祗反应最迅速,他站起来对杨骏说:“我愿意和尚书武茂去云龙门探探形势。”杨骏这时已傻掉了,点头说好。傅祗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对那些还在发椤的同僚说:“宫中不宜空”,言下之意是:“你们还傻椤着干嘛?想送死啊!”
  大家恍然大悟,都站起来跟着傅祗溜走了。傅祗回头看见尚书武茂还坐着发呆,心想“这人怎么不开窍啊”,他冲着尚书武茂大喝一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武茂这才如大梦初醒,惊起,随傅祗溜走。空荡荡的大殿上只余杨骏一人,左右徘徊、唉声叹气、无计可施。
  傅祗还没出太傅府大门,东安公司马繇已经带着孟观、李肇,率领四百殿中虎贲杀到,家兵紧闭府门御敌。情急之下,傅祗等人翻墙逃走,殿中虎贲四处放火,弓弩手登高放箭,杨家的家兵进行了微弱的抵抗,但很快就被杀散,四散逃逸。杨骏躲进马厩,不肯出来,孟观等人也许只准备贴身近捕,没带长兵器,一时拿他没奈何。正僵持间,孟观抬头看见杨骏府前有一排长戟幡旗,这原本是摆排场显威风用的,但都是真武器。孟观指挥虎贲拔出长戟,将杨骏乱刃捅死在马厩之中。

  杨骏死状正好应了那首民谣:“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

日期:2009-1-2 17:55:24

  下面更新,在正文中回答 满汀芳草 的问题:
  “要是杨俊采纳他的意见的话,胜算有几分呢?”
  ============================================================
  洛城戒严。杨骏伏辜,余下的从党被困在城中插翅难逃。
  杨珧早已废居家中,孟观领着殿中虎贲破门而入,杨珧于睡梦中束手就擒。
  杨济倒没有在家中坐以待毙,他望见杨骏府第方向火起,心知有变乱发生。这时,皇太子派人来召他去东宫,杨济正在踌躇,问姻亲、太子太师裴楷该何去何从?裴楷说:“你是太子太保,应该去东宫。”裴楷未必是有意要诓杨济,但是杨济进东宫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

  杨济素来亲贤好士,很得人心,他门下养了四百秦中壮士,个个武艺精湛、善骑射,他们听闻杨济去了东宫,急忙去追赶,结果晚了一步,杨济已经进去了,壮士们只能含泪恨恨而返,带夜遁逃。
  从杨济的被擒可以看出,即使当时杨骏按朱振的计策行事也为时已晚,他想到的贾皇后也早已想到了,当时下邳王司马晃正领着中护军守在东掖门下,准备伏击杨骏;即便杨骏冲过这一道关达到东宫,也不过是自投罗网,司马越已经捷足先登,控制了太子与东宫左、右卫率五千精兵。
  当时杨骏的另一个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反应十分灵敏,他匆忙召集麾下,陈兵列队要去救杨骏。如果有左军支援,杨骏还不至于一触即溃,但是这时老天已经下定决心要灭杨家了,所以刘豫走在半道遇到了右军将军裴頠。
  刘豫想确定杨骏的方位,就问裴頠:“太傅在哪里?”
  裴頠忽悠他:“向于西掖门遇公乘素车,从二人西出矣。”――刚才我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带着两个随从向西逃走了。

  刘豫也是傻缺,他也不想想裴頠的话可怎么可以轻易相信,裴頠的从母郭氏就是贾皇后的母亲,而且裴頠从小就受贾充的赏识提携,贾家对他有恩。此刻裴頠已经打定主意,要拿刘豫的鲜血去涂自已的顶子。当时杨骏还没死,还在太傅府里唉声叹气呢。
  刘豫一听说杨骏逃走了,当即傻掉,他问裴頠:“吾何之?”――那我怎么办?
  裴頠假装思考了一下,语重心长的说:“宜至廷尉。”――到廷尉那儿去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刘豫竟然真的丢下左军,屁颠屁颠地跑到廷尉那儿去报道了。裴頠兼领左、右两军,屯兵万春门下,事后论功行赏,他被封为武昌侯。
  永平元年三月辛卯夜,据离武帝驾崩一年还不到,是也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月亮躲进厚厚的乌云之中,不忍照见地面。
  洛阳城里正在进行一场屠杀。在此前进攻太傅府时,东安公司马繇下令,遇到抵抗就地格杀,因此已有包括杨骏的女婿裴赞在内的不少人死在乱刃之下。
  在大局已定之后,司马繇将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中护军张劭、河南尹李斌、散骑常侍段广、杨邈、左军将军刘豫、尚书武茂、中书令蒋俊等十数人,统统夷三族。这些人的阖门老幼几千号人,不分男女,尽数斩首。
  杨珧临刑前大声号叫,声称当初向武帝求有赦免。他对司马繇说:“先帝有赦表在石函之内,此事张华可以作证。”有议者说,当年钟会造反要夷三族,钟会的哥哥钟毓曾向文帝密报钟会不可重用、用即造反,因此,文帝赦免了钟毓一家。援引旧例,杨珧也该被免罪。

  东安公司马繇不听,他长着一副美髯,时人称为“美髯公”,但此刻他狰狞着面容,一心想着斩草除根。杨珧一直哭嚎着,行刑者手起刀落,哭嚎声嘎然而止。
  一直杀到东方既白,刽子手才行刑完毕。初升的太阳照向刑场,雾气散开后,露出一座座尸山,尸体散乱无绪地堆起,无数头颅滚落在一旁,有白眉皓首的老人,也有垂绦稚齿的儿童,有的嘴唇微启,似在喊冤,有的双目圆睁、心有不甘。太阳是冷的、空气是冷的,但鲜血还未完全凝固,有血流仍在蜿蜒向前、延绵数里,最后染红了洛水。

  第二天是三月壬辰,洛阳的百姓打开家门,他们首先闻到的是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血腥味,然后他们会发现街道戒严了,从御道铜驼街到任何一个不知名的小巷,都站满了手执长戟、面容冷峻的士兵。
  朝廷颁布了改元的诏令,“永平”这个年号才用了三个月,被丢弃到角落里,从今天起,“永平元年”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元康元年”。这只是个开始,往后每经历过一次兵火,就会改一次元。

日期:2009-1-3 17:22:38

  此刻在朝廷里,正在进行着另一场争论,争论的中心是怎样处理一个棘手人物:杨太后。有人拿着一支飞箭为证,箭上系着一份帛书,上写“救太傅者有赏。”据说这份帛书是杨太后所写,然后飞箭出宫。于是有人认为,这是杨太后参与杨骏谋逆的铁证。
  且不说别的,堂堂太后在父亲被杀之时竟然只能使出飞箭传书这种几乎没有作用的求救方式,这个太后也实在太可怜了。要知道,太后与太子一样,有自已的属官,有自已的卫尉,杨太后竟然指挥不动自已的卫尉,那只说明她平时很不得人心,根本不是贾皇后的对手。
  禁军将领之中,长水校尉赵俊是杨艳的舅舅,赵俊的女儿赵节,是武帝的充华,也是杨艳的表妹,这两个人也倒向了贾皇后这一边。杨太后和她父亲一样,连自已的亲人也笼络不住,难怪会在贾皇后面前一败涂地。
  也许因为稳操胜券,或者是出于玩弄弱者的阴暗心理。贾皇后让皇帝保全太后母亲庞氏的性命,允许她入宫与太后住一起,同时又把太后迁到永宁宫去住。永宁宫地理位置较偏,离皇帝很远。
  贾皇后看这个婆婆不爽已经好久了,现在天赐良机,不把她搞死怎么对得起自已的卓著恶名?于是,她让朝臣们上书揭发杨太后的罪恶:

  “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鲁侯绝文姜,《春秋》所许,盖以奉顺祖宗,任至公于天下。陛下虽怀无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诏。可宣敕王公于朝堂会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