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峤也有个庄园,庄园里李树长的李子相当好吃。李子是能够卖钱的,所以王济向和峤讨李子的时候,和峤勉勉强强送了几十个,心痛好几天。王济是和峤大舅子,王济一看姐夫竟然这么小气,火了。王济发起火来连皇帝都敢骂,还在乎你一小小和峤?他领了一帮多嘴能吃的家伙冲进和峤家,把李子吃个精光,吃完了还把全部李树都砍倒。最后,王济拉了一车李树枝给和峤,说:“还你李子!”和峤哭笑不得。
到了元康时期,吝啬的新人新事也层出不穷,最有名的几个事例还都出在大名士身上。
首先一例有关王衍,王衍本人是口不言钱的,但是他的老婆郭氏就相当厉害了。也许是为了节省开支,王衍家里仆人很少,而郭氏又是淄铢必较的人物,她派婢女去大街捡牛粪,回来当柴烧,王衍劝也劝不住。堂堂大名士家人竟然做出如此没面子的事,实在是丢份,王衍的弟弟王澄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斗胆向嫂子进谏,结果差点挨一顿打。
郭氏已是吝啬高手,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在“竹林之贤”之一的王戎面前,所有人都会退壁三丈、自叹不如。若论吝啬之王,王戎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王戎的吝啬也与李子有关,可见当时李子是价格不菲的经济作物。王戎家的李子也长得非常好,卖得也非常好。可恨李子是带核出售的,王戎智者千虑,生怕人家买了他的李子做种,就在每一个李子上钻眼,把李子核破坏掉。
王戎已经相当有钱了,他的家产号称“洛下无比”,他本人在朝中位高权重,公事繁忙。但是这位王大人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每天晚上与老婆在烛火下算帐,兼做会计。
王戎有女儿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戎为了女儿的婚事操了不少心,他大张旗鼓的选婿。当年武帝出殡时,朝廷从全国的青年才俊中挑选了一百名最优秀的,替武帝扶殡,王戎就从这一百人里选女婿,层层筛选之后,终于选定河南裴氏的裴頠为乘龙快婿。
按说花了这么多心力,女儿的婚礼应当奢侈一回了,王戎偏不,更令人发指的是,女儿的嫁妆他都不愿意出,算是女儿向他借的。后来女儿归宁,王戎摆出一副臭脸给儿婿看,所谓知父莫如女,女儿回头把嫁妆钱还给了父亲,王戎这才喜笑颜开。
日期:2009-02-03 20:41:29
若只是因为食邑所得,再加上经营得当,这样的致富途径也无可非议。吝啬之名固然有损风流,可是表面斯文的人哪个时代没有?不足为奇。
但晋朝人攥取财富的方式不仅于此,另外一些手段就十分恶劣了。
还是以石崇为例。石崇出生很高,他的父亲石苞老早就投靠司马氏,是司马师兄弟的心腹。武帝开国,石苞作为功臣勋旧,被封为乐陵郡公,食邑近万户。
石苞死于武帝泰始八年,石崇是幼子,爵位由石崇的哥哥石统继承。石苞临终分家产,大部分财物都给了别的儿子,石崇一无所得,石崇的母亲以为石苞偏心,找丈夫理论,石苞说:“此兒虽小,后自能得。”知子莫如父,后来石崇果然成为晋朝首屈一指的富翁。
石崇的仕途是从做县令开始的,升迁至太守,太康元年参与伐吴有功,被封安阳乡侯。
石崇是从太康年间开始变为富翁的,当时他的官职先后是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这些都是前途无量但是暂时无法折现的官职。当时石崇的唯一财源就是食邑收入,这个采邑一点都不大,乡侯而已,石崇在伐吴战役中也没有立下什么大功,食邑估计也不会超过一千户。不过石崇是敛财致富的天才,没过多少年,他就攒积了数量惊人的财富,能够与皇帝的舅舅斗富夸豪,并且占据上风。
但是太康年间的石崇还只是小试牛刀,他的财富远远没有达到顶峰,此时的石崇还没有能力建立奢华无双的“金谷园”。
武帝驾崩,杨骏辅政滥封爵位,石崇上书劝戒杨骏,由此获罪,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南中郎将,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看似石崇是由侍中的闲职变为封疆大吏,实际是被逐出洛阳赶到襄阳去眼不见为净。
石崇政治上失意,经济却大大得意了一下。石崇是荆州最高的行政长官,也掌握着一方军事,但是石崇竟然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试问西晋第一大富翁的发财秘诀是什么?答曰:做官,然后抢劫。
需要说明一下,在两晋时期官员公然抢劫绝非偶然现象,那个中流击水的民族英雄祖逊也经常干这种杀人越货的勾当;东晋初年,长江中游盗贼肆虐,断江劫掠的人很多,不仅无数北方来的流民遭到劫杀,连官府的运粮船也会被掠夺,时任武昌太守的陶侃花了大力气打击盗贼。结果他发现,有许多所谓的盗贼竟然是抚军大将军西阳王司马羕的手下。(司马羕就是汝南王的那个小儿子)
祖逊、司马羕抢劫是在乱世之中,这些行为在太康、元康等太平岁月里要收敛许多,但整体而言当时的治安情况并不乐观,除了洛阳、邺城等名都大邑,其余地区的治安情况就很令人怀疑,而在长江流域,在以前的孙吴与曹魏交界区域,则一直是盗贼横行。
这些盗贼身份十分复杂,有粹纯被生活所迫、挺而走险的平民,有逃逸的奴隶,但也有相当部分的盗贼身份十分特殊,他们之中有的是地方上的豪强大户,有的和石崇一样,干脆就是朝廷官员。
元康末年,旅宦洛阳的陆机回江南吴郡老家度假,在回洛阳的途中,陆机就被人给劫了。劫陆机的人叫戴渊,这个戴渊不是普通的毛贼,戴家个广陵大户,戴渊的祖父戴烈是孙吴政权的左将军,父亲戴昌担任过晋朝的会稽太守。陆机看着戴渊“神姿峰颖”,坐在胡床上指挥抢劫时很有大将气度,在船上就远远的招呼他:“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戴渊也觉得今天被劫的这个家伙不同凡响,一打听吓坏了,李逵初遇宋江时什么心态,戴渊就是什么心态。陆机陆云两兄弟在江南家喻户晓,而且众所周知,陆家兄弟特别关心失足青年,早年江南有一个叫周处的无赖恶霸,就是在陆云的教导之下洗新革面重新做人,成为晋朝的大忠臣。戴渊当即丢掉利剑,痛哭流泣向陆机归诚。
陆机后来向执政的赵王司马伦推荐戴渊,说这个江洋大盗“清冲履道,德量允塞。”“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是“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
戴渊后来做到东晋的征西将军,假节都督衮、豫、幽、冀、雍、并六州诸军事。戴渊死于王敦之手,成为东晋的忠臣,他与陆机的相识、相交也成为一段佳话。
这段佳话有太多的偶然,如果被劫者不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陆机,如果劫匪不是有意于仕进的有志青年戴渊,这段佳话恐怕就会有一种十分血腥的写法。
晋朝有多少劫匪呼啸纵横于江、淮之间?
这些劫匪之中有多少是朝廷的官员?
当朝廷的官员在忙着做劫匪的时候,有多少晋朝的百姓被劫匪掠夺、杀害?
又有多少晋朝的百姓直接死在伪装成劫匪的朝廷官员屠刀之下?
这些问题已经永远找不出答案了。后人只看到,劫匪戴渊被推举为“孝廉”,劫匪石崇没有受到任何处分,杨骏倒台之后贾氏当权,石崇依附贾谧,很快被召回洛阳任职。
石崇在荆州做刺史、或者说做劫匪的时间并不长,估计不会超过两年,但是获利无穷。当石崇重返洛阳时,他的财富已经到了令王恺等皇亲国戚都惘然若失的程度。石崇在洛阳北邙山下修筑的金谷园,美仑美奂,奇珍异宝无数、美女如云,恍若仙境。十年之后石崇被押上断头台,朝廷籍没他的财产,仅奴隶就有八百多人。
日期:2009-02-04 22:52:5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