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43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孩子的实际来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信不信?《资治通鉴》上既没说大家信,也没说大家不信,却写了一句看似此事无关的话,“于是朝野咸知贾后有害太子之意”。《晋书.贾后传》里则点明了贾皇后的动机,她领养这个孩子并把他推向前台,目的在于“谋废太子,以所养代立。”
  一句话,贾皇后与太子这一幅母子相残的长卷铺展了九年,终于要图穷匕见了。
  随后,贾皇后又明里暗里做了两件事。明里做的一件,是将远在寿春的镇东大将军淮南王司马允招到洛阳来,以防他作乱;暗里做的一件,就是派人四处宣扬太子司马遹的种种劣迹,为将来的废黜太子制造舆论。

  这场长达九年的斗智斗勇,贾皇后看似占尽上风,实则是个失败者。她忍了九年,一方面等着亲生儿子出生,另一方面就是在等太子沉不住气露出破绽,进而光明正大的废立嗣君。
  结果呢?一无所获。贾皇后年过四旬,生育已近乎绝望,太子还是好整以暇,小过天天有大错绝不犯。本来已经心浮气燥的贾皇后,再经贾谧一拨撩,就无法控制的失去了理智。
  失去理智后的贾皇后大出昏招,她推出这个七八岁的小孩来冒充皇子,这种拙劣的谎言谁会信呢?可能她自已都没打算信,她也不在乎别人信不信。她已不再有耐心,打算蛮干,就像汉朝的吕太后在汉惠帝死后做的那样。
  而精明透顶的贾皇后最后竟然还是选择蛮干,可谓黔驴技穷,此该贾皇后的内心应该是愤懑的:既然要蛮干,她何苦要等九年!
  洛阳街头又开始传唱新的童谣,“南风烈烈吹黄沙,遥望鲁国郁嵯峨,前至三月灭汝家。”南风,是贾皇后的名字;黄沙,太子小名“沙门”;鲁国,贾谧承袭贾充的爵位,为“鲁国公”。


日期:2009-02-22 20:33:48

  12、太子挺而走险
  山雨欲来风满楼,世人屏息静气,看太子有作动作。东宫静默,太子闭门不出,世人猜测他应该正惶恐不可终日。
  这时天上掉下了救世主。中护军赵俊出现在太子面前,他一脸诚恳地建议:“先下手为强,起兵废黜贾皇后!”
  这个建议很具诱惑。众所周知,中护军麾下的禁军保卫着大内诸宫殿,皇帝、皇后诸嫔妃都在其包围之中。东宫有卫率万人,以太子的显赫身份,领兵向阕,与中护军里应外合,贾皇后只有束手就擒。
  但出人意料,太子沉思了片刻,竟然不同意。

  赵俊很不理解,你已落入绝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富贵险中求啊。
  太子还是摇头,目光犀利得让赵俊不敢逼视。最终赵俊悻悻而去,太子看着他的背影,露出辛酸的冷笑。不能因为身处绝境就乱了分寸,陷阱无处不在啊。
  太子何尝不愿意冲进大内,揪出贾皇后鞭挞三百,大出心中恶气。可问题在于,谈何容易?赵俊这人是赵桀的叔父,也是杨皇后的舅舅,当年武帝皇后杨艳的顾念舅氏,劝武帝给赵俊加官进爵,又推荐赵桀进宫为夫人,算起来杨氏对赵氏有恩。可是在元康元年的政变中,他们二人却投靠贾皇后,对杨氏落井下石,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怎么可以信任?何况赵桀一直在贾皇后面前进太子的谗言,赵俊也一直是贾皇后的心腹,何以突然反叛贾氏投靠处于弱势的太子?

  太子也许惊惶,但惊惶之中他还是保持了冷静的头脑。贾皇后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借口,太子可不能让她得逞,所以他要加倍的小心谨慎。如果刚才受了赵俊引诱,轻易表露心迹,那就万劫不复了。
  那应该怎么办?坐着等死不成?
  当然不是,太子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继续等,东宫护卫万人,只要太子不落人口实,躲入东宫贾皇后就鞭长莫及。眼前局面固然凶险,但未必不是一个机会,贾皇后之可怕,不在于她长得吓人或性格乖戾,而在于她的深沉心机。如今她已经被自已打败,从高明政客向蛮横悍妇的方向退化,破绽将会越来越多。但是当前还是要忍,太子蛰伏着,要将贾皇后一击致命。

  另一条路,就是学习九年前处于劣势的贾皇后一样,发动政变。但这是冒险,太子的条件未必优于贾皇后,而贾皇后绝对不是杨骏。太子如果策划搞政变,就是与贾皇后一样陷入了不理智。
  当然忍耐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所做为。太子一直在发展自已的势力,他学习当年的贾皇后,笼络握有实际兵权的低级禁军将领,贾谧说太子“勾结小人图谋贾氏”,并不全是谗言。后来这部分将领积极参与了诛杀贾氏的兵变。
  太子的实力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孱弱,但也不宜高估。就如当年贾皇后虽然收买了禁军,但如没有楚王玮的相助还是无济于事,如今缺少宗室奥援的太子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那么太子处于险境的时候,他的那些叔叔们在做什么呢?他们也在观望,心怀鬼胎。
  有迹象表明,太子还是没能沉住气,他还是想搞政变。

  《晋书.张华传》里说。元康九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深夜,张华家里来一个不速之客。客人名叫刘卞,是个兵家子弟。早年他在须昌县服吏役时,有县里的功曹喝醉了半夜如厕,命令刘卞执烛相随,刘卞虽然出身低贱却有骨气,执意不从,于是得罪长官遭受打击。后来得人提携,到洛阳入太学,学成出仕。从小吏作起,辗转十余年,逐步升迁,“所历皆称职”,最后在并州刺史任上调回洛阳,提任太子左卫率。

  太子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有真材实学的能吏,刘卞马上成为太子心腹,太子每次离开东宫去赴宴会,都由刘卞随同护卫。
  刘卞对张华说,贾皇后将对太子不利,你知道么?
  张华说,不知道。
  刘卞怒了,说,我出身低贱,从作须昌小吏的时候就蒙您提拔,所以我刘卞才有今日。以为你是我知已,所以才坦荡直言,您难道怀疑我设阴谋诡计?
  张华问,即使你说的属实,你打算怎么办?
  刘卞说,东宫俊乂如林,有精兵万人,您担任宰辅重任,如果你出面宣诏,太子入朝录尚书事,就可以轻尔易举地废黜贾皇后。

  张华叹了口气,说,如今天子正在壮年,太子是人子,我呢,虽居宰辅,但没有接受先帝顾命。做这种事,对我来说是不忠的事,对太子来说是不孝。即使侥幸成功,也免不了获罪,更何况如今权戚满朝,威柄不一,不可能成功。
  张华啰嗦那么多,真正想说的是最后一句:政变不可能成功。贾皇后的眼线已经遍布洛阳,张华并非她的亲党,所以也在控制范围之内。刘、张二人的交谈被秘探报告给贾皇后,随及刘卞接到任命,调离东宫去担任雍州刺史。
  刘卞知道风声已经走露,为了不连累太子,他服毒自尽。

日期:2009-02-23 20:25:16

  13、太子落入陷阱
  刘卞一死,贾皇后与太子的剑拔弩张就暴露到阳光下。贾皇后依然没有找到动手的借口,而太子更加小心。
  元康九年十二月,皇帝前后三次宣太子入宫朝觐,太子始终躲在东宫不奉诏。这时太子的爱子司马虨病重,太子上书请求皇帝给长孙封个爵位,冲冲喜,皇帝也始终没有回复。两宫僵持着,眼看元康九年就要到年底了。
  有眼线回报,说太子最近老在东宫设坛祭神,不知道在干嘛。贾皇后灵感来了,于是她设下陷阱。
  而太子竟然真的掉进去了。
  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有黄门郎到东宫,带来皇帝的一封短函,封面提写东宫亲启。太子拆开一看,信中说皇帝病重,想见太子。太子当即上书请求入宫朝觐。

  二十九日清晨,太子早早入宫,但没见到父亲司马衷,却被领到贾皇后处。不过也没见到贾皇后,只见到她的一个侍女名叫陈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