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舞对太子说,贾皇后一早醒来就觉得不舒服,一直在呕吐。太子被安置在一间空屋里,贾皇后派陈舞传话,与他拉家常,说,听闻太子你上表请求封道文(即司马虨)为王...
隔了一会儿,贾皇后遥呼陈舞,说,昨天皇帝吩咐,赐与太子酒与枣。
于是陈舞拿来了枣和酒,枣有一大盘,酒有多少呢?见鬼,有三升。陈舞让太子把酒和枣喝干吃尽。
到这时太子应该已经明白落入了圈套。太子推辞说自已素来不好酒,让陈舞转呈贾皇后,心意领了,酒就不喝了。
于是贾皇后就挤兑太子,说,平时我见你在陛下面前饮酒甚欢,今天怎么不喝了?这也是陛下赐的酒,你就勉强喝一点吧,就当替道文喝的。(言下之意是你喝了这酒,老娘一高兴,就给你儿子封王。)
太子继续推辞,说,以前陛下在宴会时赐酒,所以不敢推辞。三升实在太多,平时一天也喝不了如此多酒,况且今天入宫心切还没用膳,空腹饮酒容易醉,过一会儿还要面圣,喝得醉熏熏地恐怕有失体统。
贾皇后一听太子说得有理,于是开始撒泼,令陈舞传话说,你这个不孝子,天子赐酒你都敢不喝,莫非你认为这酒里有毒?
为了证明自已并非猜疑这酒有毒,太子只好喝。喝了两升多,太子实在灌不下了,于是哀求贾皇后,余下的一升让他带回东宫慢慢喝。贾皇后不同意,太子不得已,只好继续灌。
空腹饮酒本来就很容易醉,何况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灌三升之多。太子在信中辩解说,“饮已,体中荒迷,不复自觉”,已经醉得完全失去知觉。
所以这时陈舞走来,说:“陛下命你抄写这份文书。”太子“便惊起”,神智不清醉眼迷离,只见眼前一张白纸、一张青纸,旁边陈舞又在不停催促,“快点,陛下正等着用呢!”旁边又有一个名叫“承福”的宫婢,替磨好墨,把笔塞到太子手中,太子“急疾不容复视,实不觉纸上语重。”因此遭到陷害。
太子被废黜之后,曾写信向太子妃王惠风及岳父王衍求助,信中详细描述了中计被陷害的情景,这封信后来被收入《晋书.愍怀太子传》中,语词恳切情意悱侧,可信度较高,但也有疑点。
比如说,此前“自道文病,中宫三遣左右来视,去‘天教呼汝。’”,太子都没有去,既然如此警慎,为何到了二十八日傍晚,一说皇帝病重,太子竟然不觉得突兀,并且不加求证就决定贸然进宫呢?要知道,这很有可能还是一个陷阱。
而且,太子的自我辩解中有这么一段话“去年十二月,道文...疾病既笃,为之求请恩福,无有恶心。”太子替儿子祷福,理由正当,而且此事与陷害事件何干?太子为何要多此一举,说自已“无有恶心”?
太子的辩解给人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很有可能,太子并非“无有恶心”。他在东宫祭神,并非是在求神保佑儿子的姓命,而是在绝望之中出了昏招,在行巫蛊之术,诅咒父亲司马衷与贾皇后早死。
太子还是露出了破绽,给贾皇后逮到了,所以她将计就计,说皇帝突然染疾,病重,使太子误以为巫蛊有效,连早饭都没吃就欣然入宫。而等太子进宫之后,贾皇后谎称自已也很不舒服,“中宫旦来吐不快”,再次巩固太子的猜测。
而太子并没有在二十八日傍晚就急吼吼地入宫,他先上书请求朝觐,在程序完全合法之后才正式入宫,这说明太子还是有戒心的。当年楚王司马玮受了秘诏没有按例覆奏,结果丢了性命,太子可不想重蹈覆辙。
等入宫之后,陈舞对他说贾皇后也很不舒服,太子心中暗喜,以为巫蛊真的有效,一惊喜就乱了心神,戒心自然下降。太子被逼饮酒时,大概还是没有预料到贾皇后会出什么狠招,以为贾皇后不过是悍妇撒泼,令他出丑而已。而当贾皇后真正使出杀手锏,令他写反书的时候,太子已经神智不清了。
反书是这样写的: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与谢妃共要,刻期两发,勿疑犹豫,以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氏为内主。愿成,当以三牲祠北君。”
史书上说,这篇要弑父杀母大逆不道的文章,由黄门侍郎潘岳起草,令太子誊写了一遍,太子誊一了半就醉死过去,潘岳模仿太子的笔迹将他写完。这种说法有待推敲,看这文句很像是醉汉的臆语,似乎用不着潘岳这种大才子来牛刀小试。
即令是潘岳所写,太子只是誊写,未必这就不是太子的真心话,长期以来太子战战兢兢的苟且偷生,心中难道不生怨恨?平日里,他还可以用理智控制情绪,矫饰自已的行为,但现在他醉烂如泥,酒后吐真言,借酒泄愤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啊。
可惜,贾皇后等的就是这个真言,太子一招不慎,从此万劫不复。
日期:2009-02-24 22:09:00
14、式乾殿事件
十二月壬戌,是元康九年的最后一天。皇帝司马衷急召群臣入宫,会面于皇宫式乾殿,主题是裁定太子的罪行。贾皇后不便出现在朝堂之上,于是就派她的心腹,黄门令董猛拿着太子写的反书遍示公卿。
董猛说出了贾皇后的心声,“太子写下这么忤逆的反书,意图弑君父,应该赐死。”
如果是雄主当朝,一个阉人胆敢在朝堂上如此肆无忌惮,第一个要死的恐怕就是董猛。死法有二,一、是由殿前侍卫拖到午门外斩首,二、是由黄门郎拖回掖庭杖毙。可是晋惠帝的朝堂已经病入膏肓,所以董猛尖着嗓子这么吆喝,丝毫不慌张,相反他还昂着光溜溜的下巴左顾右盼,看群臣有什么意见。
不出意料,满朝公卿的反应与当年群议处置杨太后时一模一样,“莫有言者”,全都低着头端详脚趾,装哑巴,其中包括誉满天下的名士王戎,包括太子的岳父王衍。
其实这种事也在意料之中,自从贾皇后宣称有子,他们就知道太子的嗣君位置快到头了,唯一的玄念就是太子将以何种方式获罪,然后被废黜。现在迷底揭开了,贾皇后果然狠毒,不仅要夺太子嗣位,还想要太子的性命。
但是,这与他们何干?他们这些惯于趋利避害的人精,早就在心中做出了选择。反正伤害不到他们的爵位与家产,司马家人喜欢骨肉相残,那就随你们便好了。万马齐喑,这就是晋朝的朝堂。
反对的意见竟然来自贾皇后的阵营,张华与裴頠坚持不能这么草率定罪。
张华说:“此国之大祸。自汉武以来,每废黜正嫡,恒至丧乱。且国家有天下日浅,愿陛下详之。”
张华说话总是比较含蓄,他这个谏言明里对皇帝司马衷,实则是警告贾皇后。
当时贾皇后明明已经宣称有了儿子,按道理贾皇后的儿子才是“正嫡”,太子不过是庶长子而已。张华却说如果要废太子就是“废黜正嫡”,显然,他并不相信所谓“谅暗生子”这种无稽谎言。
张华所说“国家有天下日浅”,表面意思是说晋朝统一天下的和平岁月还很短,地方上还埋有动乱的隐患;实则是在警告贾皇后三思而后行,地方上的诸侯王手据雄兵,小心激怒他们作乱犯上。
裴頠是贾皇后亲戚,所以他就直言不讳,质疑董猛手中的反书是他人捉刀,有意载脏太子,请求核对笔迹。
但这也在贾皇后的算计之中,侍中搬出太子以前的奏折。众人一哄而上,几经比较,张华、裴頠黯然无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