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说过,赵王把他的几个儿子安插在宫中监视皇帝,当时赵王的儿子汝阴王司马虔任侍中,在门下省,他与伏胤密谋杀死淮南王,发誓说:“富贵当与卿共之。”
伏胤持幡来到淮南王阵前,拿着一张白纸讹淮南王,说有圣旨助淮南王。淮南王麾下看到他持白虎幡前来,都大喜过望,山呼万岁。淮南王也不疑有它,走下战车散开阵型,来到伏胤面前,跪下接旨。伏胤一咬牙,抽刀砍下,淮南王当场身首异处。
突发奇祸,淮南王麾下还没有反应过来,与伏胤同来的殿中禁军已经举起屠刀,赵王麾下也开始反攻。群龙无首,淮南王麾下全军覆没,包括淮南王的儿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在内,上千人无一幸免。
赵王赢得不容易,为了表达自已的喜悦,也为提醒天下人谁是胜者。赵王在洛阳范围内大赦。
大赦之后,就是彻底的清算。淮南王的属官、故友都在清算范围之内,全部收押交给廷尉定罪,赵王的意思是全部诛杀,幸亏时任廷尉正的顾荣为人正真、处置公允,救活不少人。
赵王还收捕了武帝的另一儿子吴王司马晏,想杀掉他,因为他是淮南王一母同胞的弟弟。吴王司马晏“少有风疾,视瞻不端”,是个偏瘫患者,长大后病情加重,甚至“不堪朝觐”。连上朝都没有能力的人怎么可能谋逆?当年楚王矫诏,他的同母弟司马乂也没被牵连到受诛杀的地步。光禄大夫傅祗与赵王据理力争,群臣也附合着傅祗,最后吴王司马晏被贬为宾徒王,降一级,由郡王变为县王,这个处置与当年司马乂相同。
另外两个受牵连的宗室是齐王司马冏与彭城王司马植。齐王行事谨慎,赵王逮不到他的把柄,于是任命他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赶出洛阳了事。
至于彭城王司马植,他被任命接替淮南王出镇寿春,还没出发,就传出流言说他参与了淮南王事件。赵王正想对彭城王下手,不想彭城王忧虑成疾,一命呜呼了。
宗室尚且如此,石崇、潘岳等人当然在劫难逃,两人加上欧阳建,都被判决“夷三族”。潘岳全家老小,包括老母亲、一个兄长、三个弟弟,侄子、女儿十几号人无一幸免,统统拉到东市菜市口斩首、示众。临刑前,潘岳看着老母亲的白发被风吹乱,忍不住痛哭,说:“负阿母!”
石崇全家十五人,比潘岳先到片刻。当捕者叩门而入的时候,石崇正在高楼上设宴,与宾客饮酒。看到捕者,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垂泪说道:“当效死于官前。”走到楼边飞身跃下,香消玉陨。
石崇起先没有预料到死期将至,他自我安慰说:“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后来发现自已被押解直奔东市而去,这才明白过来,他叹息说道:“奴辈利吾家财。”身旁的捕者嗤笑说道:“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石崇无言以对。
石崇在刑场看到潘岳,惊讶说道:“安仁,卿亦复尔邪!”
潘岳冲他苦笑:“可谓白首同所归。”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是早年两人唱和时,潘岳写的诗,收入《金谷诗集》,没想到一言成谶。
几声刀斧响,头颅滚落,其时残阳如血。
日期:2009-03-13 22:20:59
14、赵王加九锡
淮南王一死,赵王两次立威,更是气焰熏天,于是法螺大起。有一天上朝,孙秀提议说,赵王的功勋旷古烁今,宜加九锡。
朝臣们心中咯噔一下,终于图穷匕见了啊。
所谓九锡,是九种高规格的器物,这些器物都是帝王或者帝王的祖宗才够资格享用,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
九锡的最早记载见于《礼记》,不过里面不是配套批发的,而是零售,如有臣子立了大功勋,就赐给臣子一两件表示恩宠。《汉书.武帝纪》里说汉武帝元朔元年,汉武帝让各诸侯王举荐贤能,有朝臣奉议说“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
这意思是说,在古代,诸侯有向天子举荐贤人的义务,举荐三批就算是有功勋,可以“加九锡”。可见到汉武帝时,“加九锡”还是维持了本意,只是表示恩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到了汉末,王莽这个书呆子想篡夺政权自已做皇帝,所以就把“九锡”神圣拔高。王莽说,《周礼》有“上公九命”之说,周王给诸侯加九锡,把这个诸侯升到距天子只有一步之遥的“上公”地位;当今皇帝给臣子加九锡,也把这个臣子上升到离皇帝无比接近的位置。
学术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个见解抛出来没多久,汉帝就给王莽加九锡,六年后,王莽自立为皇帝,建立“新”朝。
历朝历代都不乏乱臣贼子,有老前辈王莽始作俑者,后进权臣纷纷跟风,从此“加九锡”就成了权臣篡位的前奏。
曹操受了汉献帝的九锡,他的儿子曹丕就篡位建立魏朝;
司马昭受了曹魏的九锡,他的儿子司马炎就篡位建立晋朝。
现在,赵王竟然也想加九锡,莫非他想学哥哥司马昭?当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在场的朝臣心里嘀咕着,都知道不妥,但是张华、裴頠尸骨未寒,这时站出来反对,还真需要勇气。
还真有勇士站出来直面淋漓的鲜血,尚书刘颂豁出一条老命,出班启奏:“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非可通行。今宗庙乂安,虽嬖后被退,势臣受诛,周勃诛诸吕而尊孝文,霍光废昌邑而奉孝宣,并无九锡之命。违旧典而习权变,非先王之制。九锡之议,请无所施。”
这几句话份量还很足,刘颂把曹丕、司马昭等受九锡另立新朝的权臣归为一类,把周勃、霍光等匡扶社稷的权臣归为一类,话不挑明,但是含义自现:所谓九锡,是给有野心的权臣备用的,赵王如果你是忠臣,那就学学周勃、霍光,不要加九锡。
可是,赵王就是有野心的,他也根本没打算掩饰自已的野心。最后这事演变成一场闹剧,皇帝执意要加九锡,赵王害羞,就躲在家里不上朝,皇帝心很诚,派文武百官上门求赵王千万别谦虚,众情难却,赵王只好被迫接受,同时还增封五万户。
赵王的党羽张林,是当初捕杀张华的直接凶手,他忌恨刘颂,劝赵王杀刘颂图个眼前干净。刘颂也是两朝老臣,又没有大罪过,怎能说杀就杀?孙秀这时说了一句人话:“杀张、裴已伤时望,不可复杀颂。”刘颂因此逃过一劫,仅仅被调离机要部门门下省,出任闲职光禄大夫。这次谏议耗光了刘颂的最后一把余热,几个月之后他就病死了,
赵王加了九锡,离死期更近了一点,心情大悦,论功行赏。在淮南王事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伏胤、王舆加官进爵,自然是不在话下。其中王舆被任命为左卫将军,掌管禁军,王舆因此有了日后反水的资本,这个任命直接要了赵王的命。
赵王还将禁军的兵权全部交到自已儿子手里。赵王世子司马荂担任抚军将军、领军将军;司马馥任镇军将军、领护军将军;司马虔任中军将军、领右卫将军;司马诩依旧为侍中,监视皇帝。
经此一役,赵王发现相国府的保安力量还不够强,于是增加相府卫兵至两万人,数量与皇帝的殿内禁军相等,但赵王不老实,额外有隐匿兵士,相国府的实际武装力量超过三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