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55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清河王已在三个月前病死,吴王已经被贬斥,赵王又扫除了淮南王这个障碍,洛阳城内除了十七岁的豫章王司马炽,再也没有皇帝的亲弟弟了。豫章王就是日后的晋怀帝,此刻担任散骑常侍的闲职,为人低调,“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这样人是不足为忌的。
  所以洛阳已经没有人能够挑战赵王的权威。控制了禁军,就是控制了洛阳;控制了洛阳,就是间接控制了天下。赵王与孙秀松口气,开始任意妄为,最后得意忘形。
  孙秀有个儿子叫孙会,这个孙会据说长得相当寒碜,一看就是个奴仆的坯子,“形貌短陋,奴仆之下者”。早年孙秀没发迹的时候,他是在洛阳城西给人打杂卖马的,后来托老子洪福,孙会被任命为射声校尉。永康元年孙会二十岁了,孙秀一手操办,竟然让他迎娶皇帝的女儿河东公主,河东公主的母亲就是前不久被杀的贾皇后,孙秀逼着正在给母亲服丧的公主与儿子成亲,这个新闻传出去,洛阳百姓“莫不骇愕”。

  永康元年冬十一月,在孙秀的安排下,皇帝司马衷又迎娶了他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新的皇后姓羊,名献容,来自泰山羊氏。泰山羊氏可以算是西晋外戚世家,曾出过景帝司马师的皇后羊徽瑜。
  景帝的羊皇后经历十分平淡,唯一过人之处是年长,她一直活到武帝咸宁四年,死时六十五岁,为西晋第一长寿皇后。她的长寿意义重大,她的弟弟羊祜因此成为晋武帝最最信赖的臣子,羊祜因此有机会施展才能,替晋国打好讨伐孙吴统一天下基础。
  羊献容是羊徽瑜的孙辈,同样是晋朝的皇后,但境遇却有天壤之别。羊献容的皇后生涯总是有死亡如影相随,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羊献容被五次废黜五次策立,还曾被关进金墉城赐死。永嘉五年洛阳沦陷,羊献容被刘曜纳娶,后来又成为前赵的皇后,替刘曜生了两个皇子。其经历之跌宕起伏,不仅晋朝仅有,也是中国历史仅有。晋惠帝的两任皇后都赫赫有名,贾皇后凭她的狠毒心计,羊皇后则凭她两国两皇后的传奇经历。

  与贾皇后的汲汲进取不同,羊献容一直被动地接受着命运的考验,或者说摧残。她未必愿意做这个青史留名的人物,作为一个女人,羊献容是不幸的,她不幸的根源在于她有一群利令智昏的舅舅。
  羊献容的外公就是孙旂,她的舅舅孙弼、孙髦等人巴结孙秀,与孙秀合族称一家人,孙旂无法阻止,只好听之任之。因此,孙秀立羊献容为皇后。
  十一月甲子,皇帝立皇后羊氏,大赦天下。封皇后羊氏之父尚书郎羊玄之为兴晋侯,升职为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
  对于羊玄之而言,这不是喜讯,而是灾难的开始,他从此被圈入司马家骨肉相残的“八王之乱”,直至国破家亡才罢休。
  据说进宫那天,羊献容的衣裙突然无故起火,这大概是上天发出的警示,但在当时,人人都把它误解为吉兆。

日期:2009-3-16 16:46:00

  赵王末路
  1、赵王篡位(上)
  赵王与孙秀在洛阳紧锣密布地准备篡位,齐王司马冏也没有闲着,他在永康元年八月被赶出洛阳去镇守许昌。离京之时,盟友淮南王司马允已经出师未捷身生死,齐王知道下一个被逼反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已,所以他一到许昌,就着手组织武装。
  齐王当时是平东将军、假节,这个官职是华不而实的。《晋书.职官志》里说:“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品秩第二”“然则持节、都督无定员”。也就是说被任命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将军,必须有皇帝授节,并且都督诸州军事,才能掌握军职,否则就是一个闲职。
  以往楚王司马玮任“平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淮南王司马允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所以权重一方。当年汝南王镇许昌,也是“假节、督豫州诸军事”,齐王没有被任命为都督,所以他只是光棍将军。
  为了发展自已的势力,齐王只好接洽地方豪族,他与离狐人王盛、颍川人王处穆商议筹集一支军队。王处穆在家乡颍川长社县浊泽,招亡纳叛,据说“百姓归之,日以万数”,规摸迅速扩大。浊泽位于豫州西部,在许昌与洛阳之间,此处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赵、韩、魏、秦四国多次在浊泽交锋,齐王选择这个地方屯兵,明显是有所图的。

  在洛阳,赵王对在外的三个诸侯王都心有疑忌,他安排心腹担任成都王、河间王、齐王的军司,监视三王。监视齐王的人叫管袭,此人被齐王玩弄于股掌之中,一直没发现齐王的异动;赵王又派心腹张乌去偷偷觇视齐王,张乌也被骗过,回到洛阳对赵王报告:“齐无异志”。齐王真是一奸雄,为了巩固赵王的信任,他与管袭一起攻杀了王处穆,并将王处穆的首级传送洛阳。赵王从此对齐王完全放心,只可怜王处穆成了一枚弃子。

  王处穆虽然死去,但是他召集来的军队没有散,齐王将他们收编麾下,然后等待机会。齐王知道,赵王肯定不会让他失望。
  赵王果然很配合,而且露出来的破绽十分致命。永康二年正月,消息传到许昌:赵王司马伦篡位了。
  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正月其实发生了两件意义重大的事件,一明一暗。明的那件就是赵王司马伦称帝,引来几十万大军攻向洛阳;暗的那件,则要等到二十年后才显现效果: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张轨匹马赴凉州,东晋十六国之一、史称“前凉”的政权从此处萌芽。
  “前凉”政权一直存活到公元376年,在这期间,西晋、成汉、前赵、后赵、前燕这些辉煌一时的政权先后灰飞烟灭。公元376年,正如日中天的前秦天王苻坚亲率步骑十三万兵临城下,末代凉王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张天锡是张轨的重孙,从张轨算起,他是第九任凉王。
  回到永康二年,回到赵王篡位。赵王在永康二年正月就篡位,除了说愚蠢使然,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因为这太仓促了。
  赵王并非没有坐稳江山的可能,只要他争取到宗室的支持。而赵王作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他自已就是宗室的元老,司马家仅存的祖父辈人物之一。

  对于宗室疏族而言,赵王当皇帝并不损及他们的利益。大家都姓司马,他依旧是皇帝的亲戚,而且,新皇帝为了笼络人心,必定有加官进爵的举动,越是位高权重,越是要加大筹码。
  这种心理可以在河间王司马颙身上得到印证,他镇守关中兵力雄厚,但赵王篡位,河间王并没有举兵勤王。相反,关中有人起兵响应齐王,却被河间王派人镇压。河间王一直骑墙观望,直到赵王败局已定,他才派遣军队前往洛阳分一杯羹。
  此外,同为宗室疏族,扶风王司马骏之子、新野公司马歆,在齐王起兵的时候也几番犹豫,下不了决心。与他的犹豫成鲜明对比的,是常山王司马乂,他已经被贬被废近十年,手中无权无兵,但是赵王篡位的消息传来,他立马召集三千国兵,造赵王的反。
  常山王司马乂是武帝的儿子,宗室的嫡系,赵王篡位直接伤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反对最为坚决、激烈。武帝临终前派儿子出镇重镇,用心不仅仅在于抵防外姓权臣,也在于抵防同姓的野心家。
  但是到了永康年间,宗室嫡系的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了。秦王、楚王、淮南王已先后逝世,武帝的儿子中有兵有权的仅剩一人,就是镇守邺城的镇北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只要拔掉这颗钉子,天下就没人能够威胁赵王的地位。即使齐王司马冏依然心怀不满,也是孤掌难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