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56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么赵王有没有办法除掉成都王呢?办法多的是啊。最简单的,就学当年贾皇后对付秦王司马柬,把成都王召到洛阳来,担任官秩高但是手中无权无兵的闲职。如果成都王奉诏进京,那就是羊入虎口;如果成都王不奉诏,那就是抗命大不敬,可以名正言顺的解除其兵职,甚至兴兵讨伐。
  洛阳的禁军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以一对一,没有哪个藩镇可以与之抗衡,而且,皇帝在赵王手中,师出有名,与之为敌的都是叛臣逆贼。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往不利。成都王只要被逼反,他的死期就到了。
  但是赵王利令智昏,(或者他本来就是昏的)两眼盯着侄孙的皇位垂涎三尺,耳边刀斧声霍霍作响,他也浑然不觉。

日期:2009-03-17 14:45:33

  2、赵王篡位(下)
  赵王的篡位就像是一场心虚的闹剧。
  孙秀是徐州琅琊郡人,青、徐两州地方盛行“五斗米教”,当地的豪强大户几乎家家信奉,琅琊王氏就世代信奉五斗米教,即使渡江之后这个习惯依旧没改。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很快就蔓延开来,再经“太平道”黄巾起义这么一闹,家喻户晓。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道教仍在蓬勃发展。五斗米教的“师君”张鲁甚至凭着手下教徒占据汉中,建立教政合一的政权。后来张鲁政权被曹操攻灭,但是五斗米教依旧如火如荼地发展。
  到了西晋末,佛教的势力还不值得一提,西起蜀中、东至临海的吴郡、北至青州、冀州,到处可见道教徒的身影。成汉李氏政权就以五斗米教教魁范长生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荆州张昌叛乱利用道教来召集部众;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在青州北部(今日烟台附近)发生了以刘伯根为首的道教徒叛乱;直到东晋末年,还有五斗米教教魁孙恩领导的叛乱,伏尸百万血浸江南,令东晋朝廷名存实亡。孙恩是谁?就是孙秀的同族后辈。

  在永康二年,孙秀就用神神道道替赵王制造舆论。先是一个牙门将叫赵奉的,假装得到赵王他爸、宣帝司马懿的托梦,司马懿在梦里命令小儿子“早入西宫”,意思就是让他做皇帝。
  也许司马懿觉得托梦的效果不够好,于是没过几天,就有人看见宣帝在洛阳北部的芒山显灵,还是表达希望赵王做皇帝的意思。赵王闻讯十分感激,赶紧在芒山上替老父亲立庙。
  然后,又天降祥瑞啊,天星异动啦,各地都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超自然现象,内容只有一个:宣帝显灵,批示赵王该做皇帝了——不知道宣帝这么搞,会不会在地下与文帝父子反目,到时候两个皇帝在地下操刀火拼,不对,加上武帝是二打一,那倒热闹得很。
  永康二年正月乙丑,各宗室诸侯王、文武百官纷纷向赵王劝进,连傻皇帝司马衷也突然开了窍,写了一道禅位的诏书给赵王,虽然诏书上留的是孙秀的字迹。
  尚书令满奋使持节宣诏,身后站着尚书仆射崔随、太子詹事裴劭、左军将军卞粹、散骑常侍义阳王司马威等黑丫丫一大群人。赵王一开始很谦虚,“伪让不受”,大伙死命哀求,最后赵王逼不得已,只好笑纳。

  随后,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左卫将军王舆与前军将军司马雅等人,率领五千披挂整齐的禁军涌入殿中,召来负责殿中安全的禁军三部司马,通告赵王受禅,示以威赏,三部司马一看对方人多势重,哪敢不从。于是当天晚上,赵王的心腹张林率禁军屯守皇城各大门,黄门郎骆休与散骑常侍义阳王司马威进宫去夺皇帝玺绶。
  义阳王司马威是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重孙,算起来是皇帝司马衷的从弟,据说此人“凶暴无操行”,一向“谄附赵王伦”。这次他为了向赵王邀功请赏,充当急先锋,原以为此事轻而易举,不料傻子皇帝司马衷竟然也知道皇帝玉玺意义重大,抱在怀里死活不给。司马威连哄带骗始终不能得逞,急了,就冲上去和皇帝肉搏。
  傻子发起蛮力来劲还很大,司马威久夺不下怒火攻心,就顾不得什么金枝玉叶,抓起皇帝的手使劲一掰。坏事了!玉玺到手了,可是皇帝被掰哭了。司马衷含泪捂着被掰伤的手指,充满仇恨地盯着司马威,傻子轻易不记仇,一记就是一辈子。赵王倒台后,司马威因为这一无礼行为而遭受杀身之祸。
  皇帝玺绶到手,禅让诏书已受,赵王从此刻起就是晋朝的皇帝了。于是,赵王按天子卤簿的规格安排法驾,入主皇宫,大赦天下,改元为“建始”。
  新皇帝已立,旧皇帝怎么办呢?赵王命令尚书和郁,侍中、散骑常侍琅邪王司马睿,中书侍郎陆机送司马衷出宫。司马衷乘坐云母车,随行卤簿数百人,从华林园西门出宫,入居金墉城。金墉城在接待过太后、皇太子、皇后之后,终于迎来了这位身份最为显赫的客人。

  所谓的云母车,就是以云母装饰的牛车,这种车也属于皇帝乘舆,除了皇帝本人或皇帝赏赐的王公贵臣,其余人等不得乘坐,否则就是逾制。司马衷坐云母车,还有卤簿数百人,这还是天子的排场,说明司马衷并没有被废为庶人,他还是皇帝。
  果然,第二天丙寅日,赵王尊司马衷,也就是他的侄孙为太上皇,把金墉城改名为永昌宫,赵王派遣心腹张衡守卫永昌宫,实际作用是幽禁监视。赵王废黜了皇太孙司马臧,封其为濮阳王,一并送到永昌宫陪傻子爷爷享福,八天之后,永康二年正月癸酉,赵王派人杀死了尚在冲龄的濮阳王。
  整个篡位的过程中,赵王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晋朝的臣子们很好的保持了“国事与我无关”的传统,唯一的例外据说来自侍中稽绍。义阳王司马威入宫收皇帝玺绶,问稽绍:“圣上法尧、舜之举,卿其然乎?”稽绍厉声喝道:“有死而已,终不有二!”司马威大怒,拔剑相向,据说赵王篡位后,稽绍主动随司马衷去金墉城居住。
  这一段叙述出自清朝人汤球编辑的《三十国春秋》,《晋书》中说赵王篡位后,稽绍仍心安理得地做他的侍中,孰真孰伪难以辨别。勿需苛求稽绍,稽绍的父亲稽康死于司马氏的屠刀之下,算是司马家世仇,有许多累世受司马家宠信的朝臣,也都接受了赵王的伪职,如何曾之子何劭,他被任命为太宰。
  赵王立世子司马荂为太子,儿子司马馥为侍中、大司农、领护军、京兆王,司马虔为侍中、大将军领军、广平王,司马诩为侍中、抚军将军、霸城王。

  赵王论功行赏,以孙秀为第一功臣,担任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下张林、王舆等人都名列卿将,封为诸侯;“其余同谋者咸超阶越次,不可胜纪,至于奴卒斯役亦加以爵位。”
  在宗室方面,赵王重点笼络疏族的支持。哥哥平原王司马干被任命为卫将军,另一个哥哥梁王司马肜则被任命为“阿衡”,另外还“给武贲百人,轩悬之乐十人”,以表示优宠。“阿衡”据说是商代的官名,职权相当于宰相。这个官名来自辅佐成汤的大功臣伊尹,他的名字就叫“阿衡”
  此外,赵王还任命义阳王司马威被任命为中书令,东武公司马澹为领军将军,竟陵王司马楙为卫将军、都督诸军事。扶风王司马骏的儿子新野公司马歆也在这时候被任命为南中郎将,出镇襄阳。
  在笼络宗室疏族的同时,赵王还重点提防洛阳的宗室嫡系。皇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被收捕,囚禁了起来。

日期:2009-03-26 21:05:09

  3、赵王不得人心
  赵王既然做了皇帝,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更大范围地收拢人心。就如一切暴得政权的人,赵王自信心不足,他急需得到天下人的承认,于是表现得急不可耐,举止失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