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不仅没遇抵抗,反而不断有地方军队加入进来。成都王的大军高歌猛进,畅通无阻地进入司州境内,驻扎在殷商的古都朝歌。
朝歌位于洛阳东北,中间相隔的百余里是当年楚汉争霸的古战场,有天下粮谷的集散地,号称“天下粮仓”的敖仓;还有险峻的汜水关,汜水关的名头也许不够响亮,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虎牢关,号称“天下雄关第一”,到了秦末,它又易名为成皋关,刘邦与项羽曾在此酣战良久。
驻扎在朝歌的成都王大军据说已经达到二十万,旌旗绵延数里,声势浩大,同时游兵散勇不绝如缕,从四面八方辐凑而来。
常山王司马乂也在第一时间响应齐王。当年哥哥楚王司马玮被诛杀,年仅十六岁的司马乂被连坐,由长沙郡王贬为常山县王。九年过去了,司马乂已经二十五岁,“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与他哥哥楚王玮一样优秀。
九年来,司马乂无权无兵,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但是齐王勤王的消息传来,他几乎未加思考就决定响应,理由与成都王相同:天下者,我们兄弟的天下,岂容外人染指!
司马乂手中只有帐下三千国兵,力量十分微弱,此外他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差,常山郡与赵国毗邻,这是赵王的老巢。司马乂要奔赴邺城,必经赵国,司马乂一路招降,不降则战,赵国房子县令称兵踞守,司马乂攻破房子,杀县令过境。
等司马乂抵达邺城,成都王已经出发西进。司马乂在邺城,斩杀了朝廷派来监视他的常山内史程恢和他的五个儿子。然后一路向西,去追赶着成都王,史书上说这是“进军为成都后系”。还没等到他与成都王会师,赵王已经覆灭。
日期:2009-03-28 13:52:59
皇帝死了
1、司马炎弥留
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年近而立的司马炎还立在父亲司马昭巨大的荫庇之下,他当时的爵位是曹魏的新昌乡侯,官职是中抚军,主要职责是统领禁军,卫戍京师。这是权臣父子的传统分工模式:父亲领军在外讨伐异已,儿子留守京师,监督傀儡皇帝与朝中百官。当年曹操、曹丕父子也是如此。
但是司马昭似乎对儿子的能力缺乏充分信心。这一年年初,远征蜀汉的镇西将军钟会企图仿效枭雄刘备,割据蜀中,司马昭亲率大军西征。因为担心后院起火,司马昭挟持魏帝曹奂一同进驻长安,但是血战并没有爆发,钟会的叛乱随即被监军卫瓘用计讨平。巴中、蜀中二十二郡正式划入曹魏版图,只是此时的曹魏也已经日薄西山。
曹操、刘备、孙权等枭雄在汉末的缤纷乱世中,枯稿万骨积血成河,开创三分天下的格局。这个格局维持了半个世纪终于被打破,即将接手这个天下的人,复姓司马。
同年三月,司马昭进爵为晋王。十月,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嗣子。此时的司马昭,九锡也受过了,对内的一切反对势力都已经剿平,万事俱备,只欠魏帝禅位。
司马昭没有等来做皇帝的这一天,他在次年(公元265年)八月病死,司马炎嗣为晋王。同年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给晋王。这一年司马炎正好三十岁,所谓三十而立,司马炎的起点比较高,一立就是个皇帝。
司马炎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
泰始,这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晋朝的第一个年号。泰者,安也。司马炎是想诏告天下:从今开始,天下要安定了。
泰始这个年号用了十年,但是天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安定,三国乱世还没有完全终结。江南孙吴政权还依仗着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两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时有交锋。
泰始十一年春(公元275年),司马炎改元咸宁。
咸宁,这是晋武帝的第二个年号,还是祈祷天下安宁的意思。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准备,晋国出动二十万军队,分六路进攻孙吴。当时孙吴国贫民困、人心思变,晋军摧枯拉朽一般,横扫江南。次年三月,晋将王濬率领水军顺江流而下,直捣建业,吴王孙皓黯然出城投降。
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刀剑归鞘马放南山,兵荒马乱的日子结束了。咸宁的许诺已经实现,于是司马炎再次改元,将咸宁六年改为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太康,这是晋武帝的第三个年号。
太康这个年号用了十年,这十年史称“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所谓盛世,竟然仅仅是“天下无事,赋税平均”,这显然不是一个繁华似锦锦上添花似的盛世,而是一个大乱之后喘口气的盛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治世而已。但是对比之前“千里无人烟,白骨蔽荒野”的惨况,人们已经感到相当的幸福和满足。
可悲的是,即使是这样的治世也仅仅昙花一现,不久,天下重新分崩离析,战火延绵不止。几十年后,在经历了山河沦丧、骨肉分离,见惯了杀人盈城、尸横遍野之后,文人干宝追忆那段逝水年华,他笔下的太康十年美好得恍若人间仙境:“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千载之后重读干宝此文,令人唏嘘不已,乱世中人说愁是泪、说喜也是泪。谚云“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字字血泪啊。
太康盛世的终结,有诸多原因,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司马炎老了。
按照那时的说法,皇帝是上天之子,动静都有天神庇佑,连皇帝的坐位都上应天上的“帝座”星,上天会不时的降下昭兆预示祸福。
太康九年正月壬申,太阳在白昼突然消失,良久再现;六月庚子正午,太阳再次消失,暝色笼罩大地。观星者言:日蚀再现,不利于王者。果然没过多久,司马炎就病倒了。
皇帝的病情时好时坏,延续到太康十年,情况更加糟糕,妖异频现。
先是年初,江南会稽郡传闻,该郡的鱼蟹都变化为田鼠,数量巨大覆盖了原野;豫州南阳传闻,当地人捕获了一只老虎,这老虎只长着两只脚,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后来后突然不见了;幽州塞北有死牛头突然开口说话,说“中国其必为胡所破也。”
然后,洛阳官道铜驼街旁一棵高十丈许二人围抱的大树无故折断。太康十年四月,宫城崇贤殿火灾,十一月,含章殿鞠室火灾。
这些都是恶兆,司马炎无疑慌了。太康十一年春(公元290年)正月,他又一次改元太熙。熙者,光明、和悦。司马炎祈求身体的康健,重新焕发光芒,君临天下。
太熙是晋武帝用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的一个年号,也是最短的一个年号。
上天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位人间天子,改元后仅三月,司马炎就进入了弥留状态。
太熙元年三月已酉的夜晚,全天下的目光投向了洛阳,全洛阳的目光投向皇宫,全皇宫的目光投向含章殿。含章殿上帷幕重重,还遮起了屏风。屏风后的皇帝司马炎艰难地持续着呼吸。
太医还在煞有其事地把脉,痛苦地做沉思状。这时谁心里都明白,皇帝离列祖列宗不远了。杨皇后、太子以及在京的众位皇子,环侍在皇帝周围,默默地开始酝酿泪水。殿外,不断有得到音讯的大臣睡眼惺忪地赶来。
四月的洛阳,春寒料峭,晚上晚上尤其是冷得厉害。一般臣子上殿是不许着履的,所谓“剑履上殿”是了不得的恩宠,只有少数功勋大臣才获准。衮衮诸公穿袜子贴着冰冷的石板,那个叫冷彻心肺,冻得直哆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