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一个词叫“平民偶像”,意思是他是平民,又迎合了平民的心理,从而成了偶像。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这个词及它所对应的现象告诉我们:平民偶像是大众从不于满足于只消费文化工业的明星,转到对网络时代的“平民呕像”的需求的过渡带。下一步,就是普通人以成为大众呕像的方式成名了。
那么,1、像凤姐、犀利哥、朱真芳等人成名,需要利用什么样的心理机制?
一个人要出名,就必须被聚焦,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自己表演的舞台,或是电视上,或是大街上,或是在网络上。这个时候,他是演员,而电视观众、路人、网民就是观众。
而普通人和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明星不同,只有网络才能对他形成海量的聚焦,从而才可能让他出名,所以,无论他的初始的表演舞台选择在哪里,他都必须把舞台搬到网络。
那么,靠什么可以在网络上受到关注呢?
很简单,刺激出网民的某种欲望和情绪,让他们在保持心理优势的前提下合法性发泄,而且构成公共狂欢。所刺激的这些信息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能迅速绕过网民的大脑,直接进入他们的心理结构。
因为,在网络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拥有接收决定权的并不一定是人的大脑,而是人的心理,他的各种欲望和情绪。
比如,在当下贫富悬殊、很多普通人改变命运非常艰难,而社会却极度拜金的今天,一个长得很普通的女人如果一再叫嚣她要嫁给富人、她看不起穷人,那么,她就会被迅速聚焦并招来一片谩骂。原因很简单,大众一直想发泄,正愁找不到可以让他们痛快地发泄的靶子。
同时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心理在起作用:骨子里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大众并不认为这个长相普通的女人配得上嫁给富人和配得上看不起穷人。这一点是得到承认的,如果一个女人长得非常漂亮,嫁给富人是理所当然的。
换言之,一定要以极端的方式狠狠地刺激大众的心理结构,并通过情绪的传染而制造一个心理群体,这样一个人的“拜金”才能成为一个公共事件。而只要闹出点动静,网络和传统媒体一互动,一个人就会瞬间成为“名人”。
问题还有,2、一个普通人要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成为名人,他需要怎样的表演设置?
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明星的表演设置很简单,进行形象包装、在台上演出时亮出演技,并顺便亲近一下粉丝即可。也就是说,这种表演设置始终是:他是演员,而粉丝们只是观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比如一个人怕过气,怕别人遗忘,才会故意闹出点绯闻,让观众们也成为演员表演一把,议论议论他。
普通人要想成名,就必须把明星们这种情况下的表演设置从一开始就奉为法宝,即自己在作为演员表演时,也必须把网民之类设置为演员。也就是说,他在登场时,必须先设定一种可以让网民之类马上就反弹上台表演的“情境定义”。他的表演是进行这种情境定义,而网民的表演则是反抗这种情境定义。
还是以上面的“拜金”作为例子。假如一个普通的女人说他要嫁给富人,看不起穷人,她的情境定义就是她这副尊严配得上嫁给富人,穷人是应该受到唾弃的,你穷是你没本事,是活该。这些,你当然不舒服了,你受不了,你要反抗,你要进行你的情境定义,你要说她不配,你要骂她贱,你要指控这个贫富悬殊的社会是不正义的,你要拜金在价值观念上是错的。
很好,你完全配合了她的演出。
下面进入具体的个案分析。
(待续)
日期:2010-05-12 01:39:15
3、凤姐
鉴于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凤姐,我在此就不作简介(如有不知道且又不怕浪费时间的可自己百度一下)。
很多人一直在说凤姐之所以表现成这个样子是因为“有病”,懂点心理学的则具体地说自恋得比芙蓉姐姐更厉害的她是“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
而一些低水平的时评作者在凤姐一事上说不仅凤姐有病,媒体和公众也有病,整个社会都有病。
对此我哑然失笑。当然,说凤姐有“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人是无知得可爱,而时评作者则是典型匠装13,其目的仅仅是稿费。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表演。
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凭凤姐的长相、学历、职业、能力,她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命运,有多大的可能?
而她想变成名人,最终改变命运,能否走常规路线?
除非凤姐极度无知,否则不可能不从芙蓉姐姐那儿获得灵感。她需要做的只是,在芙蓉姐姐的自恋基础上,再加上芙蓉姐姐所没有的妄想性和脑残性的表演,打造自己对人的心理结构更富冲击力的形象。
妄想性在这里表演得一清二楚:她要高个子的北大清华硕士男。后来为了保持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刺激性,升格为奥巴马。
脑残性则体现在这句经典的话中:“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现在都是看社会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看到没有?妄想性会让你忍不住地痛骂她,就她这丑样,也配?而脑残性则以戏剧性的方式满足了你智力上和心理上的优势,让你在发泄你对她的谩骂、戏谑时充满了快感。
她等的,恰恰也就是你对她的关注和谩骂。而越是能让你爽,越能达到她的目的。
当她上场表演时,你马上也跟着表演,这是最能让她成名的方式了。
(待续)
日期:2010-05-12 17:49:57
多谢1984的世界的问题,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赞一个。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其实这也是我在稍后想要探讨的,现在就展开吧。
我上面的分析已经逻辑地包含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凤姐如此无知无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表演,她真能够承受得了那么多打击谩骂吗?她的心理就那么强大吗?显而易见,一般人早就崩溃,不玩了。
我在《心理强大》一帖中已经讲述了很多关于心理强大的方法和训练。但还有几种方法我没有讲,因为这是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我极不鼓励大家也这样干。
这几种方法是:践踏道德和自我、仇恨世界并变得残忍、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
凤姐用的是第三种方法。
为了理解这种方法,请先想一下:为什么那些演坏人的演员,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道德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仅仅是演员,那个“坏人”的角色并不是他的自我。你再恨那个“坏人”的角色,也不是恨他。他无需为这个“坏人”承担任何道德责任。自然,你对这个“坏人”的一切评价,对于演员的心理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评价演技除外,但评价演技是针对演员的人格,而不是针对“坏人”这个角色的人格。
凤姐也是,但更进一步。要知道,凤姐在表演时,既是演员,同时也是观众。她的表演是有意识的,知道自己是在演戏,而且也能够预测到“观众”们要对她做什么。这就意味着,她对于“观众”的反应完全有心理准备。同时,“观众”一对她的表演产生反应,角色就进行了互换,谩骂她的人成了演员,而她则成了在一边欣赏这些谩骂表演的观众。
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对于凤姐来说,她清楚那个极度自恋的表演者并不是真正的她,那只是一个演员,所以你骂那个表演者,并没有真正骂到她的自我,她完全可以在一边欣赏你对那个表演者的骂,何况你的骂恰恰是她成名需要借助的手段。第二,在她表演并让你骂时,明知道自己是在演戏的凤姐甚至会有一种搞恶作剧作弄大家的快感,因为她有这种潜意识,仅仅因为她虚假的表演,就可以把你们真实的情绪撩拨出来,你们完全就像是一群容易被操纵的傻瓜。
所以,她怎么可能崩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