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16节

作者: 规划员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7-27 01:08:08

  临睡前回来看一眼帖子。
  噫,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怎么满眼赫思嘉、梅兰妮,我去了《飘》的楼?
  没事,没事,大家继续歪。我正好偷懒歇一歇。
  对《飘》不发表评论,歪自己的楼显得太二百五。不过我是各类经典小说的续集控,连《飘》续集的电影也看了。
  大爱费雯丽,仅次于奥黛丽-赫本。
  另致南唐清风同学:周立波你随便骂。

  近来他的骨头越来越轻,是该骂。
  反正楼里也没几个同学有6辆奔驰,所以不太会是他的粉丝。
  当然,他讲笑话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比姚熙凤强太多,当然还不如郭德刚。
  明天继续更新。
日期:2010-07-27 15:49:49

  关于姚笛的角色和演技,还有一些要说。但是我想先插进来谈一谈87版、89版、新红关于宝、黛、钗、凤选角的比较。然后再说王熙凤选角的关键,可能比较容易看得透彻。
  87版的四位主角:宝玉 / 欧阳奋强、黛玉 / 陈晓旭、宝钗 / 张莉、王熙凤 / 邓婕。
  其后新拍的影视剧,想要在宝玉和黛玉两个角色的人选上超越87版,非常非常困难。
  欧阳奋强和贾宝玉,陈晓旭和林黛玉,角色与原著人物间贴合度之高,不是人物塑造得“很像”,而是让观众认为“此即彼,彼即此”。“形似”以外,欧阳奋强达到了“神似”的境界。陈晓旭则更进一步,达到了“神合”的境界。她的心性品格完全与黛玉的角色相融合,甚至后来的人生道路也被角色的命运所暗示。
  另一个侧面来说,他们主演了影响力如此之大的《红楼梦》,却都没在演艺道路上有所发展(欧阳奋强只有《京都球侠》的一个配角,陈晓旭的梅表姐几乎是黛玉的翻版)。这个结果也证明了他们与宝玉、黛玉之间,在观众的眼中已经重合,难分彼此了。

  87版的宝、黛如此成功,除了剧组的努力之外,偶然因素的作用也很大,这种偶得是所谓“神来之笔”。其后89电影版在选角上也非常努力,参演的“大牌”数量远远超过87版,陶慧敏的“颜”,似乎更在王文娟、陈晓旭、张艾嘉之上。但陶慧敏的气质更适合小家碧玉的江南女子(她的“小白菜”也堪称绝版),她的身上看不到“孤清”二字。虽然人到中年的她现在出演的角色依然美得令人心向往之,但是始终缺乏“出尘”的气质。夏菁女扮男装,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男演员,导演无奈之下大胆出了一个不成功的“险招”。非常遗憾,在神韵上,89版宝、黛的表现终究与87版有相当差距。

  89版的遗憾,因为新红的出台,而变得微不足道。于小彤、蒋梦婕入选,除李少红以外,无人能明白原因。从最终成品来看,于小彤的失败还可以勉强解释为缘于导演对于原著的误读。而选蒋梦婕演林黛玉,这大概是继当年传说郭富城主演《岳飞》之后最荒诞的选角。
日期:2010-07-27 15:53:49

  宝钗的选角在这四个主角当中,却是相对最容易的。
  89版的宝钗是傅艺伟,论容貌,丝毫不在张莉之下。当时的演艺经验和名气更是大大领先。但是首先她的脸型就吃亏,没有丰润的感觉(话说傅本身是大美女,还演了两个超级美女:妲己和宝钗,偏偏没一个对得上号)。而傅艺伟的演绎,又稍“板”了一些。宝钗是“外热内冷”,但是傅的表演,亲和感完全没出来。
  傅艺伟的宝钗不算成功,也没有受到太多的诟病。这是因为比较宝玉和黛玉,宝钗的人物个性并不是那么的突出。也是曹公的故意为之。所以读者对于宝钗的人物形象多少有点隔帘观花的感觉,看不太清。
  因此新红在宝钗的人选上,本来大有可为。选一对所有观众都认可的宝黛,基本不可能。但是选一个观众挑不出大错来的宝钗,完全可以。李沁我前文说过了,她的体型和脸型比傅艺伟还要纤弱,第一眼看着肯定不像宝钗。偏偏李导又把心宽体胖的蒋姑娘放在她身边对比,杯具再度上架。
日期:2010-07-27 16:02:24

  回过头来说王熙凤的选角。邓婕我就不夸了,客观事实摆在那里。但是我要说87版王熙凤虽好,却还是给其后的影视版本留下了相当大的剩余空间。

  邓婕扮演王熙凤,毋庸讳言,外形条件上还是差了一点。但是她生生地靠自己的演技把王熙凤演活了。邓婕的演技出众,所以她后来的演艺生涯在87版演员中一枝独秀。
  题外话的题外话:为什么87版的青年演员,在《红楼梦》中如此成功,却鲜少在演艺圈有良好发展的?除了一些外界的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体验派”和“表现派”之间的差异。
  “体验派”和“表现派”是两种基本的表演方法。其定义、来龙去脉之类的,有不知道的同学请度娘之。我就不搬了,以免越扯越远。简单来说,“体验派”强调演员的内心体验,要演员化身为角色;“表现派”强调演员的外在表现,要演员驾驭好角色。理论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达成同一目标的手段差异。再有不明白的,《喜剧之王》总归看过吧?周星星引导张柏芝演好学生妹的方法就是体验派:让她回忆自己初恋的感觉,调动初恋的情绪。

  87版的演员,很多都是因为外形相似或者性格接近而被导演组选入,并不具备表演经验。是通过表演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对原著的反复学习,来揣摩人物、演绎角色。这样一来,红楼中的角色很出彩,但体验派的成分比较大。
  他们在《红楼梦》之后的演艺生涯中,不可能每个角色都有充足的时间来“体验”,也缺少了先天条件的优势。而“表现派”的方法,囿于他们的表演方法、技巧不多,观察人物、捕捉特征的经验又不足,使用起来并不轻松。所以这些演员戏路相对较窄,不能在演艺圈有长远发展,也就不足为怪了。
  又及:同学们不要问我于宝玉和蒋黛玉的表演方法属于“体验派”还是“表现派”。
  在红迷眼中,他们都是“反动派”。
日期:2010-07-27 17:58:01

  要演好宝玉和黛玉,体验派的功夫少不了。因为不走入这两个人物的内心,外在的感觉无论如何也出不来。而饰演王熙凤,体验派以外,表现派的功夫也要做足。因为王熙凤这个人物太复杂了,单靠内心体验,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换一句话说王熙凤的演员是《红楼梦》全剧最需要表演实力的。
  89版在王熙凤的人选上就栽了个大跟头。因为他们选择了刘晓庆。
  刘晓庆大约是那个年代中国的头号女明星。出演红楼梦的时候,已经成名近十年,显然年龄大了一点(超过三十岁)。但刘晓庆善演的就是“花旦”一路(她那个年代的头牌“青衣”大概算潘虹),她来演王熙凤,用梨园的行话来说叫做“本行应工”。而且其丰富的表演经验应当能为演好这个角色助力不少。哪知道我们的刘晓庆阿姨,完全演砸了。
  她演王熙凤,还是循着以往的套路,或者说“本色出演”。王熙凤的多种性格特征,她只抓住了一个“辣”字。具体来说,几场重头戏的时候,刘晓庆完全没“收”,全都“泼”出去了。王熙凤这个人物身份的尊贵,心机的深沉,竟然是一点没看出来。刘晓庆的失败,其实已经告诉后辈:演王熙凤光是泼辣、张扬肯定不行,必须要演出这个角色内心的权谋和自负,举止姿态上还要照顾到她相应的身份、地位。

  邓婕的成功和刘晓庆的失败,新红在选角的时候本大可以作为参考。再度创造一个与前辈不同的,但同样光彩夺目的王熙凤,完全可能。可是事与愿违:“新红就像小吃铺,杯具餐具桌头布”。姚笛的演出成了新红无数杯具中,最大、最显眼的那一杯。
  本来最大的杯具非蒋黛玉莫数,但是自从她的照片曝光以来,红迷就已经心如槁木、不抱希望了。而姚笛的美貌和她的年龄感(注意是年龄感)比之邓婕,在先天有着不小的优势。单从扮相上看,这个王熙凤甚至还颇值得期待(前提是您没有看过红楼选秀中姚笛的表演)。而一旦新红播出,姚熙凤招牌笑声响起,这种反差带来的幻灭感就显得格外强大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