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
第25节作者:
小杜城南 卢永祥是倒了,但齐燮元也并不得意,大赢家是孙传芳,他几乎收编了卢永祥的所有部队,以及整个浙江省。另外现在上海有了两个淞沪护军使,分别是吴佩孚的嫡系张允明和齐燮元的部下宫邦铎,一南一北,隔租界而治。这前后的一段时间,上海军界人物走马灯似的换,但真正的幕后老大,始终是孙传芳。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齐卢战争期间,江南一带战火连天,惨不忍睹,各地难民纷纷前往上海避难。而在上海,虽然各慈善团体多方救助收容,绝大部分难民仍然无家可归,只能流落街头。
于是由上海总商会、县商会发起组织各慈善团体成立了保安会,公推虞洽卿为会长,向社会各界劝募赈灾善款。此时杜月笙的社会成分大体还被归类于黑道人物,没有资格加入保安会,但他有做善事的本能——杜月笙第一次向灾民捐款是在1923年初,那次他手气极好,参与募捐游艺中了头奖,把3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浙江水灾的灾民——这一次,杜月笙索性叫上了黄金荣、张啸林,战争的关系,生意很难做,所以三大亨只各捐出500元,发起组织了江浙善后义赈会,共募得善款7000元,买了3000套棉衣棉裤,全部捐到了难民手里。
待到战争结束,难民一时难以散去,这时三鑫公司非常吃紧,杜月笙已经捐不出钱来,只好搞了一场救助义演——“恳商伶界联合九班演剧助赈”。这次演出,除了广邀名角,杜月笙、张啸林更亲自登台表演京剧,轰动一时。
这是杜月笙第一次公开登台演出,以后这样的机会很多,没有一次不是因为赈灾救助等慈善活动。
附:本节后记
讲个小故事,背景还是杜月笙中奖的1923年,上海各界救助浙江水灾灾民。当时真的是全民参与,就连在租界里做寓公的孙宝琦也组织发起了一个“救助乡亲赈灾会”。孙宝琦,杭州人,清末当过驻法、驻德大使,及山东巡抚等要职。民国初年,当过袁世凯的外交部长和代理国务总理,资历相当显赫。
但毕竟时过境迁,人走茶凉,“救助乡亲赈灾会”成立后,却没什么人买账,一个月下来,才募到捐款一千出头,这让孙老感到很没面子。
这时有人劝他去找杜月笙帮忙,孙宝琦死马当活马医,顾不得素昧平生,知道杜月笙以贩毒为主业,便带着三个上等印度大土,来到杜公馆拜访。
杜月笙见老总理来访,不敢怠慢,热情接待不在话下。
等到孙宝琦转弯抹角也没说明来意,只说要把这三只市面上已绝迹的大土送给杜月笙,杜月笙终于恍然大悟。三只上等印度大土,有价无市,大概值六千元,杜月笙直接吩咐秘书开了张一万元的支票,捐给了“救助乡亲赈灾会”。
孙宝琦高高兴兴的告辞出门,上了汽车,司机告诉他:“三只大土,杜先生已经派人送回来了,就在后座上。”
后来有人问杜月笙,像孙宝琦这样的过气政客,何必对他如此客气?杜月笙倒也直言不讳:“人总是爱捧的,因而也同情捧人的人。我对于这些失意的老人何尝有什么报偿的希望?但是将来得到的将比我目前很方便的付出去的东西多得多。”
日期:2011-03-13 11:45:28
一.4.06.
上海滩城头变幻大王旗,三鑫公司也因此陷入了绝大的危机。军阀换人,千辛万苦开辟的鸦片之路再也走不通,这样,偌大的生意,突然间就失去了货源,难以为继。
断了货源也就断了财源。黄金荣底子厚,事业多,花钱省;金廷荪善理财,有积蓄。这事儿对他们一时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杜月笙、张啸林及他们手底下的弟兄,个个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下子没了收入,这些过路财神连日子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张啸林急得把老婆的珠宝首饰都给逼着拿出来当掉,可毕竟有限,过不了几天钱又没了。张啸林此时只恨自己平时对老婆不够好,没给她多买些值钱的东西,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杜月笙更惨,虽说他和家人的日常开销相对不是很大,但赌博是个无底洞,加上他爱做慈善,像修桥筑路、施药施粥、照顾鳏寡孤独等等,样样开销都不在少数,这下子就不只是捉襟见肘了。
像郑洽记、郭鸿泰、郑宝成、蔡益源等大小土商同样心急如焚。更急火攻心的,是不计其数嗷嗷待哺的烟民,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无所不能的三鑫公司如今也陷入了绝境。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顾嘉棠他们没头苍蝇般的到处乱撞,居然打听到了陆冲鹏手里有货,并且借来了10箱,可聊解燃眉之急。
陆冲鹏,浙江海门大地主家庭出身,张仁奎的弟子,属青帮通字辈。另一方面,陆冲鹏是晚清秀才,现为上海滩执业律师,同时也是国会议员,和皖系颇有渊源,尤其和段祺瑞执政府的财政总长李思浩交情匪浅——1920年直皖战争,段祺瑞被吴佩孚打败之后,曾和李思浩等政府高官在他家里避过难,属于患难之交。
这样一个上流社会的正人君子,哪里来如此多的鸦片?杜月笙虽说内心从焦急转为兴奋,表面却仍不慌不忙,开始安排相关人等去打听——不打没把握的仗,这是杜月笙做事的一贯风格。
消息很快反馈了回来:江南的齐卢战争结束不久,华北的直奉战争也分出了输赢,结果因为冯玉祥的阵前倒戈,以至于吴佩孚大败而逃,曹锟这个以五千元一张的价格,从国会议员手里买来一大堆选票当选的总统,被黯然赶下台去,甚至都没能保住同性恋伙伴李彦青的性命。张作霖和冯玉祥两大实力派控制了北京,公推段祺瑞出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基本上算个傀儡。
段祺瑞上台后什么都缺,最缺的是钱。缺钱缺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因为军费缺乏,北洋海军欠饷已久,海军官兵很不高兴——当年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挪用的就是海军经费,现在北洋政府拖欠的还是我们的工资,难道老子是后娘养的不成?结果经不住官兵们讨薪闹事的压力,海军总司令杜锡珪不得不辞职下课。
那个年代,当官就是为了捞钱,没钱,这官当得还有什么味道?于是段祺瑞手底下就有人打起了鸦片的主意,直接提出了鸦片应由政府专卖的提案,美其名曰“寓禁于征”,引发舆论大哗,结果此提案在内阁遭到否决。
但政府不能没钱啊,至少军队的欠饷得解决。段祺瑞及他的皖系和日本人关系一向很好,于是由财政总长李思浩出面多方奔走,得到日本三井财团的暗中协助,日本人答应每月从波斯采购500箱鸦片运往上海分销,本钱由三井垫付,利润用来支付海军欠饷。这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但有一个技术问题,上海这个江湖鱼龙混杂,李思浩他们必须找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经理此事才能放心,结果就选中了人脉极广的陆冲鹏。
于公于私这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陆冲鹏兴冲冲的就和广茂和土行签了合同,约定所有货物由广茂和独家分销,无需支付定金,货到付全款。没想到由于那一段上海过于兵荒马乱,造成人心浮动,以至于广茂和因为股东纷纷撤资,等到陆冲鹏的第一批500箱货运到外海,他们竟然拿不出足够的现款。
陆冲鹏对上海失去了信心,联系好了老头子张仁奎,张仁奎同意通过他的防区中转,把这些鸦片卖到苏北去。现在第二批的500箱也快过来了,陆冲鹏还想如此运作,杜月笙心说:No!
事不宜迟,必须把这批货拿下来。杜月笙知道,事情的关键环节在于军方,只要能得到军方的支持,就不怕陆冲鹏不给货。而且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三鑫公司若要起死回生,上海驻军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之前驻军头领换来换去,杜月笙他们不知道该拉拢谁,只好采取观望的态度,现在被货源逼到了绝路上,顾不得这些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