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I have loved you. 我爱过你了。说这话有点大义凛然的意思,她可能想表达“你真是个极品,我知足了”的意思,也可能想说“我以后不会爱上别人了”。你存折给不给我都没关系。
4. I will love you. 我会爱你的。这个的潜台词是不管多苦多难……亲爱的,把你的存折放在我这儿好吗?
5. I am loving you.这个时态一般都会说成I am in love with you ,这是习惯。我爱上你了。这是爱的表白,是初入爱河的表示。从今天起就把你的存折放我这儿吧。
6. I was loving you . 我(那一段时间)很爱你。至于后来为什么不爱你了,你不用管。你的存折在她那儿放了一段时间。
7. I will be loving you. 我要和你相亲相爱(比如说一辈子)。她相信到那个时候那种相爱的状态一定会实现。准备好你的存折吧,不过暂时我还不需要。
8. I had loved you . 我爱过你了。这个时态就和3 在汉语翻译上没法区别了,也就是说汉语在字面上对这个时态终于无能为力了。但对英美人来说,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 ,这句话可能是出现在分手信里的,女的知道,她不能现场对男的说这句话。存折我给你放抽屉里了。
9. I should have loved you. 我(那时)真应该爱你的。但她那时候没爱。现在后悔了。亲爱的,你把你的存折都给了那个90后了吗?
你看这区别大不大?时态对于英美人来说,就如自家与邻居的房子,不同的时态之间差别极大,他决不会走错门的。时态不仅表达不同的时间,还表示这个动作对现在、过去以及将来的影响,还表示这个动作是否有持续性,不同的时态决不止是语法意义的不同,而更主要是语言含义的不同,也就是说,它们说的是不同的事。这个时候想到那句话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系河流。”对于英美人来说,不同的时态就是不同的河流,love 和loved根本就是两个词,两回事。
上面举了9种时态的例子,还有几种时态,大家可以排列组合去,不过不常用了,我们更难分清,但对英美人来说也是有着意义区别作用的。
物理上有一个四维的概念,就是三维加另一维——时间。英语就象多出了这一维,英美人说话时,给每句话都要有一个在时间中的定位,即使后面没有具体时间名词。要掌握它其实很容易了(有点大言不惭),就是,你要有一个时间定位——只有你活着的这一秒是“现在”——去看一下你屋里的表,对,就是那个时间,其它时间,不是“过去”就是“未来”,至于到底该用哪个时态,你只用看那动作对“现在”这一刻的意义就行了。——你要以你的这一秒为时间的原点。
所有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才能用现在时,He likes swimming ,你要想说He is swimming,你就一定和他同处一个时间内——他这会儿就一定在水里泡着。
这里有一个秘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对时态困惑,是因为我们几乎从来没有和别人面对面说过英语!所以我们几乎从来没有使用“现在时”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建立起英语的那个“现在”的时间原点的概念。
英语对我们来说,几乎只存在于书面,而书面的英语,差不多全是用过去时写成的,比如小说,因为你读它相当于作者和你讲话,而他讲的事都是在此刻之前发生的。所有书面的英语,在写作时都会预计读者读到的时间,比如报纸说什么事可能会在一周后发生,尽管它的写作时间是在昨天,但它仍可以在文章中使用将来时,因为,那对于第二天的读者来说仍是将来。
时态的确可以搞得很复杂,可以是1990年的人想象2020年的人回想1980年的回忆,这些你都不管,你只要牢牢守住你当前活着的这一秒——再去看一下表吧,你就以此为原点,根据那事情对你现在的影响使用时态。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吃了定心丸了。就算是“今天”today 你也把它用“原点”一劈为二,照样可以分清“过去”和“将来”。
其实,时态的意义就在于说话人以“当前活着的这一秒”为原点建立起来的语言的时间坐标,是所有过去未来之事对现在的影响,说到底还是想表达一种时间的意义和感觉。我们由于没有“现在”说英语的机会,就自然也形成不了“过去”和“未来”的感觉。
到底怎么才能形成对时态的感觉呢?材料那么多,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最好,反正你从语法书里学不到。
有人说,汉语没有时态变化,不是也能表现时间?的确,不过汉语加的零碎东西其实比较多,而且大多数时候都要把那个具体的时间带出来,这一点,就显得不如英语语气凌厉。比如上面举的I love you 的9种变化,表达差别很大的意思,而9句的字面主体并没有变化,一通到底,显示出一种语言的内在联系。有了时态变化的英文,在表现时间上更直观醒目。
其实也有的英语的语言学家认为,句子中如果已经有具体时间(如今天明天),时态的变化就显得多余。但是,英语毕竟可以做到不靠加“今天明天”就能表示时间,时态毕竟还是有用处的,并且英美人已经习惯了有时态的语言,没有时间这一维,他们的宇宙就毁灭了。想象一下,如果苏格兰场的丨警丨察来破案,一边是几片撕成碎片的英文,一边是几片汉字的碎片,他们从前者获得时间信息一定更容易,破案也许会更快吧。——找个汉语专家也费了他们不少时间!
到底是英文的时态让英国人形成了守时的观念,还是英国人的守时观念促使英语形成了时态(也可以把这句的主角换成西方人),不得而知。反正中国人时间观念也不差,约好时间一般最多也就迟到一个小时而已——just kidding!
日期:2010-10-21 21:15:47
再说说时态
关于时态似乎还有一些未尽之意,所以值得再说一说。
时态这个概念在英语里由两个词构成,一个是tense ,一个是aspect。tense 是从法语来的,就是“时间”,(与“紧张”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属于同形异义)。aspect 就是“面”了,你站在不同的地方,就看见不同的面,本身英国人又把时态说成viewpoint aspect,就是“视角面”。时态就是从说话人的视角来组织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这说明,时态是一个最主观的东西!
最主观的东西又有最固定的判断“原点”,这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你。我上面说到,时态是说话人以“当前活着的这一秒”为原点建立起来的语言的时间坐标。只要你活着,你就有这一“原点”。
科幻小说、电影以及严肃的物理学家设想的时间穿越至今还没有实现过,我们所知的这部分宇宙现在还是在同一个时间里运行,但,实际上思维中的时间穿越却每天都在人们生活中发生。你写一张字条,十分钟后你就看到了十分钟前的你的思维;几千年的人写的文字留到了现在,他们的思维就穿越了几千年。现在电视更方便了,一场比赛要是不告诉你这是录播,你还以为比赛正在进行——某电视台就是经常这么干的。
所以,“原点”可能多得无法计数,地球上的所有人每一秒钟都会形成一个新的视角——“原点”。不过,你在一个时间永远只能占有一个“原点”。你掌握了这一原则,永远从你的“现在”出发,去感知外界事物对你的影响和在时间上的定位,你就能学会象英美人一样本能地说有时态的语言,你的时态就不会错了。
转述别人的话是我们的一个时态难点,我们往往搞不清到底应该用什么时态,这时你从你出发,只认现在,事情就简单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