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婴儿一样学英语》
第20节

作者: 陆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这个结论,也许跟Failure is always an option也差不远了。
  语序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好在我们和英语的语序大致差不多……
  又说了好多汉语的事情,倒也不是全白废,大家可以从汉语反观英语,去体会两者的不同,也许,真正解答汉语中的诸多问题,还要留待英国人去做了,旁边者清么。
  日期:2010-11-11 23:55:17
  再说单词:它是如何变身的

  所谓“事物都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所以从单词说到了短语,说过了时态和数,说到了句子,我突然想起来,还是应该翻回头去再说一下单词。
  前面我用了很多的字,苦口婆心地想告诉你,一个单词不管出现在什么地方,它本身都不是变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它的本义和字面上去认它。不过我一直心里装着一点事,好象有一个地方没有说透,还值得再说一说。放到后面也没关系,也许你根本不存在类似的问题,也许你想明白之后那个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你还有一点点疑惑,那就让我替你把这个脑子费了吧。

  从一个单词的本义和字面去认它,是一种集中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国人学英语才会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们之前把单词当成不同的汉语词来记了。集中之后,就要进一步,象英国婴儿一样,进入一个发散过程,赋予单词种种不同的意义。
  单词本身的字面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变,那么它是怎么拥有不同的意义的呢?它们是怎么变身的呢?
  它们的变身,比孙悟空要省事多了,孙悟空还要念个诀,“摇身一变”,单词根本不用,它们只要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就自动变身了。
  比如help吧,Could you help me with the homework ? 当中的help是“帮助”的意思,可是我们都知道,英国人掉到冰窟窿里叫“救命”的时候,也只是“Help!”,平静的前者与生死攸关的后者中使用的是同一个help,我们如何把差别如此之大的两种意思统一到一个help身上?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只见树叶,不见树枝了——help固然完全没有变化,但它的使用环境大不相同。当你想叫“救命”的时候,help总是单独出现的,Help!“独身”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而当情况不那么紧急的时候,它总是出现在句子当中,语气也和缓得多——这区别很大的啊。这时候可以用一句话了:“功夫在词外”。

  再如shut up,你可以说shut the window up,也就是说shut up在跟有一个事物的时候,就是“关上什么东西”,语气很“淡定”。可是当它单独出现在语言当中时——Shut up!就很不客气了,它是Shut your mouth up 之略,但是语气比“关上”其它东西强烈得多,几乎可以算作另一个词了。
  促使单词变身的,是它的环境,可以是语言中的一切因素,一切语法规则,可以说,人们为了让词能表达更精细更具体的意义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说,大小写是不一样的,pacific 是“平静的”,可是Pacific就成了“太平洋”。
  词性变化,名词当形容词用、当动词用,意义是不一样的。gift——礼物,a gifted man——一个有天赋的人。gift并没有变,这个词跟give有关,是“被授予的”,但它在做名词和动词的时候含义是不同的,而你总能识别它什么时候做名词,什么时候做动词,两种不同的环境是差很多的啊。fish,它当名词的时候总是在“水里、网里或者餐桌上”,当动词的时候,总是跟在主语后面,这还不够泾渭分明的吗?

  一个词单数复数的意义有可能不同;不可数时和可数时有可能不同;单独出现时和出现在句中或短语中意义有可能不同;在不同的语气下意义也不同;在不同的地方的语方中也有可能不同,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个on line的例子,在美国有些地方指排队,可是在IT的语境中人们更多地会第一反应是“在线”……
  可以说,词的本体从来没有变化过,但是它的衍生义和喻义是由它出现于的那个环境决定着的。
  其实对于英国人来说,或者我们对英语比较熟了,这本来应该不会构成问题,汉语词的多种意思并没有对我们构成困扰,因为我们自然而然地看到了这个词的环境。只是如果不熟的话,我们可能会过度关注一个词本身,试图从它身上找到不同的意思的线索,而忽略了它的前后左右。
  跟汉语一样,英语可以表达精细的意义,我们不要看到一个词多义就觉得模糊,它和它的环境构成的一种结合,几乎总是独一无二的,绝对表达着独一无二的意义。
  日期:2010-11-15 00:41:55
  和语法书说再见吧
  话说,海地地震后你从那里收养了一名孤儿,你想让这个孤儿过上天堂一样的生活,于是这名孤儿就跟着你顿顿吃上了美味的“垃圾食品”,并接受了良好教育。

  有一天,孤儿对你说:“爸爸,我想到外面去玩一会儿”
  你说:“条件状语从句以if开头,表明这是一种虚拟的语态,‘if you had finished your homework taken from your school’,your是you的所属格,在表示属格的东西的时候用它,但它不能单独用作主语。”
  “爸爸,我想出去玩一会儿。”
  “taken 是take的规则过去分词形式,在这里是被动式,用来修饰homework。”
  “爸爸,我想出去玩……”
  “could 是can的过去式,表示在过去发生的动作,with属于介词,介词就是连接其它词的成分,sion可以转化单词的词性,它可以把一个动词转化成名词,permit——permission,‘you could go with my permissi……’”
  “爸爸,我想……”

  “……对了,宝贝儿,你想去哪?”
  “我想回海地。”
  这当然是一段虚拟的对话,没有哪一个家长是这么教孩子学说话的,甚至是对收养的孩子。但是,这却是在我们学英语的过程中实在发生着的,我们的英语就是这么教的。
  以为通过学会语法就可以学会一门语言,人们的初衷也许很好——学会了语法,掌握了规律,我们不就会说话了吗?但这和婴儿学语言的过程完全相悖。我拿语法好有两比,1+1和骑自行车。人人都会1+1,但专家们论证1+1原理的书厚得象一块砖头,可我们有必要去了解那么深奥的数学原理才会1+1吗?学骑自行车,你需要付出的是一点时间和也许几次摔倒,尽管这里的物理和生物学原理复杂到可能要用到牛顿几大定律和人体解剖学才能解释,但那却我们完全无关。——我们就是会它们,就这么简单。语法也是一样,为了想省事地对付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人们却总结出一套比这套符号系统更复杂的系统,结果让人更加不知所措。

  语言当然是有规律的,但我们大脑中有着强大的语言本能,完全可以自己从语言中总结出规律,根本不需要去记一种繁琐的理论体系,给自己的脑中塞入众多不知所云的专门名词。有时候,一种语法规则甚至只为一个语言中的例外而定,那我们就直接记那例外本身好了,何必去记那规则——诸如一些动词不规则的过去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